哲学

问答题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一念清净,心无所著,不论过去有无善根而言)一语,成为今日僧俗之口头禅。但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及楞严经六结之喻二点佛理而论,放下屠刀固能成佛,然必须假修,乃非立地成佛,或曰上述乃属渐教,以顿教而言,可以立地成佛。楞严经文云:理则顿悟,事非顿除,依此解释,乃是顿理,而非顿事。又以阿罗汉、菩萨而论,当已放下屠刀,心念清净,但仍须历劫修行方能成佛。设若无须假修,心净即佛,则无阿罗汉菩萨之假名可立矣。况‘释迦’示现亦经菩提树下静坐六年,始得开悟成道。彼屠夫者,何幸无须

题目
问答题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一念清净,心无所著,不论过去有无善根而言)一语,成为今日僧俗之口头禅。但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及楞严经六结之喻二点佛理而论,放下屠刀固能成佛,然必须假修,乃非立地成佛,或曰上述乃属渐教,以顿教而言,可以立地成佛。楞严经文云:理则顿悟,事非顿除,依此解释,乃是顿理,而非顿事。又以阿罗汉、菩萨而论,当已放下屠刀,心念清净,但仍须历劫修行方能成佛。设若无须假修,心净即佛,则无阿罗汉菩萨之假名可立矣。况‘释迦’示现亦经菩提树下静坐六年,始得开悟成道。彼屠夫者,何幸无须假修,一念清净立地成佛,无始积习皆无现行,即因即果,殊属使人迷惑?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语,究系民间故事,毫无实据,迷人自扰?抑或有佛典可稽,请释以正法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同样是生起嗔恨心,为什么有些论典说能摧毁千劫的善根,有些说能摧毁百劫的善根?


正确答案:根据萨迦派果仁巴尊者的观点,两者都是发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下地菩萨对上地菩萨生嗔恨心,如资粮道的菩萨对加行道的菩萨生嗔恨心,就能摧毁千劫福德;反之,如果上地菩萨对下地菩萨生嗔恨心,就会摧毁百劫福德。
宗喀巴大师也在相关论典中说,发菩提心的人若对发菩提心的人生嗔恨心,就会摧毁千劫福德;若对没有发心的凡夫生嗔恨心,就会摧毁百劫福德。
还有论师说,此二者之差异是因为所引经典不同,《入中论》根据《文殊游舞经》,经中云:“文殊,所谓嗔心,能毁百劫所积之善。”而《入菩萨行论》的依据是《宝积经》,此经中说:一嗔能毁千劫所积之善。

第2题:

张澄基教授著「什么是佛法’一书中有言:‘佛法中了义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即是这个世界。维摩诘经里说:‘心净则国土净’。你能自净其心,此土即是净土。’此与阿弥陀经所述有无冲突之处?


正确答案:净土二字,泛言佛土之净者也,各经所言净土,性质各异,强归纳之,则有十数之多。所言西方者,东方者,维摩经者,弥陀经者,尚有其他,义俱不同。所现其因不一,相用亦皆有异,既因相用各别,则无所谓冲突矣。如求详明其义,三藏浩浩,学校修业之时,不易校雠。可先拣袁中郎之西方合论,浏览一遍,虽不能彻底照了,亦足能管窥一斑,庶不疑东疑西,茫无头绪。

第3题:

下列说法中,表达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答案:A,B,C
解析: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4题: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一语,是出自()。


正确答案:阿弥陀经

第5题: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一念清净,心无所著,不论过去有无善根而言)一语,成为今日僧俗之口头禅。但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及楞严经六结之喻二点佛理而论,放下屠刀固能成佛,然必须假修,乃非立地成佛,或曰上述乃属渐教,以顿教而言,可以立地成佛。楞严经文云:理则顿悟,事非顿除,依此解释,乃是顿理,而非顿事。又以阿罗汉、菩萨而论,当已放下屠刀,心念清净,但仍须历劫修行方能成佛。设若无须假修,心净即佛,则无阿罗汉菩萨之假名可立矣。况‘释迦’示现亦经菩提树下静坐六年,始得开悟成道。彼屠夫者,何幸无须假修,一念清净立地成佛,无始积习皆无现行,即因即果,殊属使人迷惑?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语,究系民间故事,毫无实据,迷人自扰?抑或有佛典可稽,请释以正法闻。


正确答案:此有因成与果成之别,倘多劫修持,尚未彻悟,一闻佛音,顿悟无生,此果成也;一闻百悟,直下承当,永不再退,此因成也。顿实由渐,如食饼数枚,饱虽最后一饼,而实则后饼之饱,正有赖于前数饼也。

第6题:

随喜什么样的善根所得的功德最大?


正确答案: 假如随喜的对境是诸佛菩萨或者他们的发心和行为,这个功德无法衡量,远远超过了随喜世间善根和小乘行人的善根。

第7题:

金刚经云: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云云,对此若只自读诵,无为他人演讲者,其福德如何?


正确答案:自诵利己,演说利他,二利福广,独利福狭耳。

第8题:

善根


正确答案: 即善之根本。又称“善本”、“德本”。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将善以树根为喻,故名“善根”。如依《俱舍论》所说,则善根是指行者入见道位时,能生无漏智的根本。
无贪、无嗔、无痴三者为善根之体,合称为“三善根”。贪、嗔、痴三者则为三不善根,或称“三毒”。又善法为得善果之根本,所以称为“善根”。

第9题:

佛说金刚经皆不著相,弥陀经皆教著相,以何分别?


正确答案:弥陀经为三根普被,初不破相,因初机相不易破,不妨善巧方便,从著相入手耳,并非皆教著相也。经中起首即曰:从是西方,继为广说六尘等是著相处。金刚经为直显真如,故道主破相。经中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全称肯定,空一切相处。

第10题:

随福德分善根


正确答案: 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为世间利乐而修,只能获得一点人天福报,善根变成了人天福报之因,称为随福德分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