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问答题守持净戒的违品,有哪十三种烦恼?请一一说明。你相续中有什么烦恼?打算如何断除?守持净戒的违品

题目
问答题
守持净戒的违品,有哪十三种烦恼?请一一说明。你相续中有什么烦恼?打算如何断除?守持净戒的违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四想”的违品是什么?请以比喻具体说明。现在社会上是否存在这种现象?你对此如何看待?


正确答案: “四想”的违品即四种颠倒想。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云:“人性恶劣诳如绳,依止上师如捕獐,已得正法麝香物,实喜狩猎舍誓言。”这其中已说明了所谓的四种颠倒想,也就是把自己当作猎人,上师看成是獐子,正法看作是麝香,精进修行作为捕杀獐子的方便。
在古代,犯人捕獐子时会用尽欺诈的手段,比如先在路上挖个陷阱,里面用绳子做个小圈,绳子的另一头绑在有弹性的木头上,陷阱上面铺一些草或树叶加掩饰。如果有獐子路经此地,马上就会陷进里面,牵动弹木收紧绳索,獐子就被牢牢套住了。逮住獐子之后,猎人马上杀掉它得到麝香,把麝香卖掉就能发财。秉性恶劣的弟子也像这些猎人一样,先通过狡诈的方法来依止上师:上师喜欢钱财,他就多多供养;上师喜欢名声,他就花言巧语、百般取悦。目的是什么?就是得到上师相续中的窍诀法要。上师的法要没有得到手之前,也一直跟上师,多年都不离开。一旦上师传完了显密正法,他就把上师抛之脑后,舍弃以前所有的誓言,依靠这些法大搞世间八法,为自己谋取名闻利养。
未法时代这种情况非常多,有些人依靠种种手段获得一些传承,然后到各个地方宣传自己,把法像麝香一样到处兜售。这些恶劣弟子根本不想上师恩德,从不承认在上师那里得过什么法,说这些法是自己无师自通,甚至提起上师的名字,也害怕对自己有影响。当然,由于不感恩上师的缘故,他那些法暂时对别人有一点点好处,最后对自他都没有利益。因此,我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务必要舍弃这四种颠倒,否则,违背上师教言、舍弃上师、欺骗上师,会导致生生世世在地狱不能解脱,这些可怕的果报在密宗中讲得非常清楚。

第2题:

印度佛教的“十戒”是哪十戒?


正确答案: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鬟、不听视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第3题:

菩提心的违品是我执,二者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那么有我执的凡夫相续中是否具有菩提心?


正确答案: 有。凡夫人在刚开始发心的时候,没有自我希求菩提的心是不可能的,但就算有一点“我”,这与菩提心也不相违,为了利益众生,现在“我”一定要尽快获得佛果。噶当派经常有这样的比喻:好多人陷在泥坑当中,有一个人特别想救旁边的人,但他自己还沉在泥坑里面,救他们没有能力,所以他全力以赴想要解脱出来,目的是什么?不是自己想解脱,而是为了救身边这些人。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先让自己出来,然后再救他们,到了那个时候,才具足了利他的力量,否则根本没能力救别人。

第4题:

大乘菩萨的根本戒有哪四条?请一一解释。


正确答案: 无著菩萨在《菩萨地论》中说:第一、以贪心来自赞毁他;第二、以吝啬心不作财法布施;第三、以嗔恨心损害别人,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忏悔;第四、以愚痴引发谤说大乘三藏不是佛语并舍弃,自他由于愚昧而信解假法,并说为正法。

第5题:

现在的修行人有哪两大违缘?你平时是如何对治的?


正确答案: 现在的修行人有两大违缘:一是散乱,另一个就是娇弱。

第6题:

守持净戒的违品,有哪十三种烦恼?请一一说明。你相续中有什么烦恼?打算如何断除?守持净戒的违品


正确答案: 有13种烦恼:
1、奸吝。自己的财务不愿意布施给众生。
2、谄。《俱舍论》中说,这种烦恼是心不正直,将自己的过失覆盖藏起来。
3、诳。本来不是自己的功德,却装模作样显出有功德的摸样,在众人面前虚伪诳行。
4、贪。对受用财务十分执著。
5、懈怠。是精进的违品。有的人把休息当做快乐,把宝贵的时光都浪费掉了。
6、贪欲。对与异性淫行的欲乐非常贪著。
7、嗔恨。忿怒为体,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8、增上慢。以自己不具有的功德为傲。
9、种姓骄。
10、相貌骄。
11、广闻骄。
12、韶华骄。
13、权势骄。
应了之烦恼的过患,认识其本来面目。还要经常祈祷三世诸佛、传承上师,使他们的加持融入自心。

第7题:

我们在守持菩萨戒时,什么情况下是堕罪形象、在什么情况下是无堕形象?对此,请以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如果是好心好意,那么即使外表行为显得为非作歹,也只是堕罪的形象;如果居心不良,那么即使行为上显得多么道貌岸然,也是无堕的形象。

第8题:

有效提问有哪十戒?


正确答案: 一戒提问专叫优生,省时省力省心。
二戒提问专找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
三戒以问代罚,为难学生。
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
五戒模棱两可,节外生枝。
六戒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七戒不置可否,不做评价。
八戒大而无当,无从做答。
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
十戒问如林,答如流,面上开花。

第9题:

转生非天的因是什么?你相续中是否有这种烦恼?打算如何对治?


正确答案: 转生非天的根本因,主要是嫉妒心。
较以前相比,嫉妒心应该较为淡薄。但一不小心,还可能会现形...
随喜是对治嫉妒的良方。他人能干,有功德...就随喜,随喜不但不坏自己,而且功德也很大,嫉妒则一无是处,常作如是思维。而且现在我们已经发了利益一切有情菩提心,应该思维即使没有能成办他人的利益,也绝不能以嫉妒心恼害他众,他人好,这不正是我们的所愿所想,怎么反而是嫉妒呢,不然容易失坏菩提心。再者经常祈祷诸佛菩萨断除嫉妒等一切过患,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才能顺利承办所发之愿。

第10题:

持戒的同品是什么?为何一定要具足它?你平时是如何行持的?


正确答案:持戒的同品是不放逸,所谓的不放逸即是制止不善,行持善法。
因为不放逸是成就佛果的根本因。佛经中说:“不放逸是甘露处,放逸则是死亡处,不放逸者不死亡,放逸之人恒死殆。”佛陀所说的大乘善法中,持戒、广闻、布施、安忍等,皆以不放逸为根本,它被称为佛陀最殊胜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