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名词解释题性情三品说

题目
名词解释题
性情三品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孟子关于人性的哲学观点是()。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染丝说

D.性三品说


参考答案:A

第2题: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三品”指()

  • A、上中下三等人
  • B、上智之人
  • C、下愚之人
  • D、中庸之人

正确答案:B,C,D

第3题:

韩愈的圣人“制刑”法律观的依据是()

A.“君权神授”说

B.“名教出于自然”说

C.性三品说

D.“阳德阴刑”说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钟嵘的性情说。


正确答案: 钟嵘在《诗品序》里认为诗歌的本性是表达人的感情的,他指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反作用于人的‚性灵‛,使之受陶冶感化。性情之所以摇荡,是因为‚物之感人‛。‚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人事两者,这就对文艺和现实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具有进步积极的社会内容,《诗品序》还特别强调诗歌要抒发怨情,‚诗可以怨‛,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的一个进步传统。

第5题:

在教育对人性形成的作用方面,墨子提出著名的()。

  • A、性三品说
  • B、白板说
  • C、染丝说
  • D、化性起伪说

正确答案:C

第6题:

性情三品说


正确答案: 韩愈认为性“与生俱生”,分为上中下三品,“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性的具体内容为仁义礼智信,它们在三品中比重各不相同。“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指仁)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情“接于物生”,具体内容为喜怒哀惧爱恶欲。情与性相对,亦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为七情“动而处其中”;中品为七情“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下品为七情动“亡与甚直情而行”。

第7题:

韩愈的圣人“制刑”法律观的依据是()

  • A、“君权神授”说
  • B、“名教出于自然”说
  • C、性三品说
  • D、“阳德阴刑”说

正确答案:C

第8题: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是提出的()

A.墨翟素丝说

B.韩愈性三品

C.荀子素丝说

D.韩非性三品


参考答案:A

第9题:

(钟嵘的)性情说


正确答案:钟嵘在《诗品序》中强调指出诗歌是人的感情的表现,而人的感情的激动,乃是受现实生活的感触而产生的。钟嵘所理解的‚物‛的内容,不仅有自然事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许许多多动人心弦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客观的现实生活内容,激发了诗人炽烈感情,于是才发而为诗歌。钟嵘在这里表现了对文学和现实关系的正确认识,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陆机《文赋》中主要是讲自然事物,没有涉及到社会生活内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文学和时代的关系时,就着重指出了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内容的特点,指出‚文变染乎世情,而兴废系于时序‛。钟嵘所说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其感情论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所激发的人的感情,具有积极进步的社会内容。

第10题:

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 汉董仲舒和唐韩愈的人性学说。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韩愈从天命论出发,提出性三品说,他认为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为上智,是善性。指仁义礼智信五项道德内容。下为下愚,是恶性,不可改,只有中品可善可恶,可“导而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