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

问答题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论述立普斯移情论美学。

题目
问答题
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论述立普斯移情论美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德国美学家立普斯《论移情作用,内摹仿和器官感觉》(1903)、《再论移情作用》(1905)是移情论美学的集大成之作。立普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普遍的移情现象分析,指出"美在移情"。
所谓"移情"是指主体情感外射到对象中去,使对象获得像人一样的生命和情趣;这种"灌注生命"的方式,使得"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因而显得更易理解",因而变得更美。
移情论的实质是描述"我"的主观情志移置于物,而使对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具有了美的特质。
移情现象在文艺创作中被运用得十分广泛,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等。
移情论是西方美学中有巨大影响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立者立普斯甚至被尊敬为"美学史上的达尔文"。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近现代西方审美学派主要有()

A.格式塔

B.移情说

C.游戏说

D.审美距离说


参考答案:ABD

第2题:

最早提出审美心理的“移情”概念的是立普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3题:

“移情说”的最主要的代表著作有( )。

A、《论崇高》

B、《没有地址的信》

C、《论移情作用》

D、《论审美》


参考答案:C

第4题:

历史上理性主义美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A、审美主观论
  • B、审美表现论
  • C、审美客观论
  • D、审美表达论

正确答案:C

第5题:

可以用来说明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审美意义的美学理论是()。

  • A、实验美学
  • B、移情论美学
  • C、心理距离说
  • D、快乐论美学

正确答案:B

第6题:

20世纪20年代,在()著名的“移情说”的影响下,中国出现首批美学理论。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希纳

D.立普斯


参考答案:D

第7题:

为什么说审美关系是美学的中心范畴,试论述之。


参考答案:艺术是审美关系主客观方面的综合,“艺术作品本身是价值的特殊形式——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不同于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和宗教价值。它也不等同于艺术价值,因为“审美关系一方面是非艺术的,另一方面又是艺术的”。在人类实践中,非艺术的审美关系比艺术的要广的多,而且对它的审美感知先于对艺术的审美感知,只有能够产生艺术成果,创造审美价值的实践活动才是艺术活动。因此,“艺术价值是把审美和非审美交融在一起,因面是审美价值的特殊形式”。

第8题:

审美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A.立普斯

B.丹纳

C.夏夫兹博里

D.费希纳


参考答案:A

第9题:

以立普斯为代表的美学学说被称为()。

  • A、距离说
  • B、移情说
  • C、直觉说
  • D、符号说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


正确答案: 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①审美关系不是理智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它通过对对象外观“形式的关照,返回到主体内心,以自己的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和体验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进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圆融一体的境界。比如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诗中,李白在一种孤独中与敬亭山相看,并且互相都不觉得厌倦。在这种相看中,李白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比如王维曾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直观的把握。
③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的自由关系。比如李白在喝酒时,常常招呼月亮来同饮。他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诗中,人与月亮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了,人与世界形成一种很自由的,超越一切限制的审美关系。
④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主,客体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比如我们只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审美关系中,才能把陶渊明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定为审美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