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医学高级)

问答题什么是脉搏短绌?试述其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脉搏短绌?试述其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脉搏短绌的概念和发生机理。


正确答案:脉搏短绌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脉律完全不规则。其发生机理是由于心房内的异位起搏点发生极高频率的冲动,使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排血量少的心脏搏动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造成脉率低于心率。常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

第2题:

什么是紧急避孕?试述其作用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


正确答案: 紧急避孕是指那些在无防护性性生活后或者避孕失败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妇女为防止非意愿性妊娠的发生而采用的避孕方法。其机制是阻止或延迟排卵,干扰受精或阻止着床。其适应证为:①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者;②避孕失败者。已确定怀孕的妇女为其禁忌证。

第3题:

试述颈动脉搏动增强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不易看到颈动脉搏动,只在剧烈活动后心排血量增加时可见搏动。在安静时见到明显的颈动脉搏动称颈动脉搏动增强,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严重贫血等。

第4题:

什么是肠源性紫绀,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大量食用含硝酸盐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肠道被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入血后可将大量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氧的能力,导致患者缺氧。因高铁血红蛋白为棕褐色,患者皮肤粘膜呈青紫色,故称为肠源性紫绀。因患者外呼吸功能正常,故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因高铁血红蛋白增多,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高铁血红蛋白分子内剩余的二价铁与氧的亲合力增强,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和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造成向组织释放氧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

第5题:

脉搏短绌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测量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概念:即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诊脉时,脉细数,且极不规则。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可发生心音,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造成脉率低于心率,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绌脉”,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
临床表现:
(1)症状:可有心悸、不安、头晕及晕厥等。这是由于心房活动不协调,失去有效收缩能力,心房辅助心室充盈的作用降低,加以快而不规则的心室节律,引起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心排血量降低,造成循环障碍。
(2)主要体征:心律、脉搏完全不规则,脉率低于心率。
(3)心电图改变:正常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与形态不同、频率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常在Ⅱ、Ⅲ、aVF及导V1联中较清楚。心室率快而绝对不规则。QRS波群的形态可由于心室内差异性传导而有改变:一般心室率常在120~160次/min之间。
测量方法: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搏,两人同时开始,由听心率者发出“起”停口令,数1min,以分数式记录。
记录方法为:心率/脉率,如心率为120次/min,脉率为86次/min,则应写成120次/86次/min。

第6题:

为什么休克早期血压可以不降低?试述其机制。


正确答案: 血压主要取决于血管外周阻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的大小。休克早期血管外周阻力增大: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含显著增高,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合成并释放出大量TXA2,神经垂体加压素(ADH)分泌增多,白三烯、内皮素、心肌抑制因子也产生增加,这些均有缩血管作用。同时机体发生一系列代偿反应:
⑴体内血液重分布,腹腔内脏和皮肤小血管强烈收缩,脑血管无明显改变,冠状动脉反而舒张,这样可使心脑得到较充分的血液供应;
⑵微静脉的小静脉等容量血管收缩,可起“自我输血”的作用;
⑶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故收缩更甚,结果大量毛血管网关闭,灌>流,毛细血管压↓,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相当于“自身输液”;
⑷动静脉吻合开放,回心血量↑;
⑸醛固酮和ADH分泌↑,使肾脏重吸收钠水↑。这些代偿反应可使缺血期患者血压稍降、不降甚至略有升高。

第7题:

何谓碱剩余(BE)?试述其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碱剩余也是指标准条件下(PaCO2为40mmHg,体温为37℃~38℃,Hb的氧饱和度为100%),用酸或碱滴定1L全血标本至pH值为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若用酸滴定,使血液pH值达7.40,则表示被测血液的碱过多,BE用正值表示。如需用碱滴定,说明被测血液的碱缺失,BE用负值来表示。全血BE正常值范围为-3.0~+3.0mmol/L即(0±3)mmol/L。BE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是代谢成分的指标。代谢性酸中毒时BE负值增加,代谢性碱中毒时BE正值增加。BE也可由全血BB和BB正常值(NBB.算出:BE=BB-NBB=BB-48。

第8题:

什么叫基团位移?试述其分子机制。


答案: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机制分两步:(1)HPr被PEP激活,
(2)糖经磷酸化而进入细胞内。

第9题:

什么是呼吸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称为呼吸性缺氧。其血气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是肺通气障碍使肺泡气PO2降低,肺换气功能障碍使经肺泡弥散到血液中的氧减少,血液中溶解氧减少,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减少,引起动脉血氧含量和动脉氧饱和度降低。急性缺氧患者血氧容量正常,而慢性缺氧患者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血氧容量可升高。患者因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减少,使单位容积血液弥散向组织的氧量减少,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减少。但慢性缺氧可使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代偿性增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化可不明显。

第10题:

脉搏短绌


正确答案: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