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系?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中心是( )

A.国民政府主席

B.国民政府委员会

C.行政院

D.国民党中政会


正确答案:D

第2题:

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评价是()

A.消极抗日

B.积极反共

C.积极抗战

D.取得重大胜利


参考答案:C

第3题: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改革普通中学应急措施有()。

A、创设国立中学

B、实行中学分区制

C、推行中学一贯制实验

D、推行道尔顿制实验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试述行政决策的类型。


答案:
解析:
[解析]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可以把行政决策划分为以下各种不同的类型:
(1)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 决策。
(2)依据行政决策主体的人数和权力分配情况,可把行政决策分为群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3)依据行政决策涉及的不同内容,可把行政决策分为业务管理决策和自身管理决策。
(4)依据行政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可把行政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5)依据行政决策有无先例可循,可把行政决策分为例行性决策和非例行性决策。
(6)依据行政决策是否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并严格依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可把行政决策分为经验 决策和科学决策。
(7)依据行政决策的思维反映模式,可把行政决策分为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
(8)依据行政决策所具备的条件及其可靠性,可把行政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 决策。
(9)依据行政决策所要达到目标的多寡,可把行政决策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0)依据行政决策之间的先后关系和内在联系,可把行政决策分为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第5题:

简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五院的构成及性质。


参考答案:1、立法院,国民政府最高立法机关。设置法制、外交、财政、经济、军事等常设委员会和其他临时委员会。
2、司法院,国民政府最高司法机关。下设司法行政部、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等。
3、考试院,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每逢考试设有典试委员会和试务处。
4、监察院,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设有审计部监督国民政府所属各机关预算、计算、收支及稽查财政上不法行为。
5、行政院,下设九部、两个委员会、一署和其他机构。

第6题:

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的党政体制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临时大会,构建了适应抗战需要的战时体制推行南京国民政府权利运作的集中化和一体化。党政体制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政治集权上。
大会通过的《抗战救国纲领》提出:“强化党的意识,设立总裁制”,选举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总裁总揽党政大全,并且于1937年8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授权蒋介石为三军大元帅,统领全国海陆空军,蒋介石事实上已包揽了国民党党政军一切大全。
国民党强化战时体制的另一个手段就是迅速扩展特务组织。分别设立了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组织。


第7题:

试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的改进措施?


参考答案:(1)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经委员长指定可以列席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作出决义后,即交执行委员负责执行,这保证了决定执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推进行政三联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国防最高委员会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从1940年开始推行行政三联制,即按照行政运行的顺序,将一切工作过程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三个阶段。国防最高委员会是将三者统一和联系起来的最高指挥机关。按这一框架,国防最高委员会增设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于是形成这样的运行系统:中央设计局管设计,党政军原有机关管执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考核。国防最高委员会利用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一方面严格控制各级政府的施政计划及预算,另一方面密监督其计划的执行。行政三联制是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国防最高委员会,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其结果是进一步增加了党政军机构的重迭和矛盾。
(3)实行分层负责制。即将各机关人员分成若干层级,明确规定各层级的职责权限,使各级人员都明确责任,做到职责专一,功过分明,便于查核。具体层次及责任如下:第一级即各机关最高长官,主要掌握本部门的决策权;第二级即各级机关幕僚长,其职责主要是参与起草以及组织实施一级长官的决策;第三级即幕僚长以下司、局、处、科长等,其主要职责是落实一、二级长官交办事项;第四级即文书、科员、书记员、办事员等,各按具体情况确定其责任。
(4)推行幕僚长制。这是一种机关工作制度。国民政府将机关工作分为政务工作和事务工作,主管长官负责政务工作,而常务次长、秘书长、主任秘书、支部书记等官吏则着重负责事务工作。这些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就称为幕僚长。提倡幕僚长的目的,是要各级幕僚长负起责任,不要事事推给主管长官,妨碍主管长官对重要政务的筹划和处理。
(5)改进公文处理办法。强调文书处理“贵在快捷”,要求各机关切实做到“层层节制”,“级级负责”。尽管国民政府三令五申,但是由于官僚机构臃肿,吏治腐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8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三征”的范围?

A. 田赋征实

B. 粮食征购

C. 粮食征借

D. 盐税征收


正确答案:D

第9题:

抗战期间行政监督的新形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监督。
2、国民党对行政活动的控制。
3、国民参政会的监督。
4、巡回督导团的监督。
5、法律监督和新闻监督。


第10题:

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系?


正确答案:(1)决策的权力中心------国防最高委员会抗战前,国民政府的决策发源机关是国民党中政会。抗战期间,决策发源机关则是国防最高委员会,一切重大决策均由它发出。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表面上采取委员合议制,决策源于集体,实际上更多是委员长个人决断。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决议直接交有关部、会执行。但由于国防最高委员长握有“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的权力,因而,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权力中心事实上不在常委会议或全体会议,而在委员长个人。
(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国防最高委员会为了有效地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了中央设计局。中央设计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并由总裁遴聘党政高级官员及著名专家组成审议会、预算委员会,设计委员会、政治计划委员会、经济计划委员会和调查统计处等机构。中央设计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该会由总裁特派7至9人组成,以总裁为主席。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3)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从室建立之初,工作范围基本上限于军事方面。1936年改组后,随着蒋介石个人权力的膨胀,侍从室的权力逐渐扩大到党、政、军、财、文各方面。它的职权不再只是“办事”,而是协助蒋介石将各院、部、会权力中最重要的部分集中上来,参与策划机密要事,掌握高级官员考核任免,办理蒋介石发号施令的文电,实际权力已在各院、部、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