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简述唐律的主要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唐律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从唐律的篇目结构和主要内容看,唐律有如下特点:
(1)体例完善,结构严谨。
第一,体例完善,指唐律几乎把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关系都囊括其中,从而使它成为具有典型的封建律典;
第二,结构严谨,主要表现在《名例》篇与其他各篇的关系,以及律条彼此之间的照应,特别是篇目排列的次序,反映了立法者的主旨,统治者运用法律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轻重缓急,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从上述说明了唐代立法技术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
(2)用刑持平。
第一,从主刑看,采用一罪一罚,而不是一罪数罚;
第二,从处决死刑方法看,只有绞、斩两种;
第三,从刑罚加减看,以从轻为原则,规定“二死三流同为一减”、“至死不复加”;
第四,从设立加役流看,以此取代可杀可不杀而不杀的死刑犯。
一部唐律都贯穿着用刑持平的精神,所以与历朝律典相比,唐律“得古今之平”。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唐律疏议》所反映的礼法融合思想。


参考答案:

《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十分丰富,它总结了历代德刑体系的理论,完善了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的思想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1)“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2)封建纲常法律化
《唐律疏议》的制定,以“三纲”为原则,“一准乎礼”,“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法律条文及疏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礼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唐律是一部等级特权法。它将人们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不同法律地位。
综上所述,唐律集历代礼法融合经验之大成,礼法融合已臻完善,因此,它成为宋、元、明、清各代法典的蓝本。唐代统治者在认识上把礼义道德的作用和法律的作用,在儒家思想原则上完全统一起来。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的法律化已接近完成。


第2题:

简述唐律十二篇及其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名例律》,《唐律疏议》说:“名者,匠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这成为整篇唐律的总则。规定了封建制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当、免等特权法制度以及刑罚适用原则。  
(2)《卫禁律》规定关于警卫皇帝、保卫宫殿、维护国家边塞等方面的内容,它以维护皇权与国家主权为宗旨。
(3)《职制律》是有关官吏设置、选任、失职、渎职等职官管理与惩戒方面的法律。它以区分官吏职责、惩办官吏不法为重点。
(4)《户婚律》是有关户籍、土地、赋税、徭役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它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家庭婚姻关系为重点。
(5)《厩库律》是有关牲畜与仓库管理方面的法律,宗旨在于维护官有资财不受侵损。  
(6)《擅兴律》是关于发兵与兴造国家工程的法律,它以确保皇帝控制军队为重点。 
(7)《贼盗律》是关于惩治贼盗犯罪方面的法律,它以维护地主阶级政治统治和财产不受侵犯为主旨。
(8)《斗讼律》是因斗殴引起诉讼方面的法律规定,它注重区分斗杀罪与故杀等罪的界限,并依人的身份不同实行同罪异罚的方针。
(9)《诈伪律》是关于诈骗与伪造方面的法律,它以维护皇帝玉玺、兵符、官符为重点,严惩带有政治危害的诈骗伪造犯罪。
(10)《杂律》是关于弥补各篇不足,规定社会治安与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律。
(11)《捕亡律》是关于逮捕、监禁与稽送人犯方面的法律。  
(12)《断狱律》是关于审判方面的法律,它重点规定了审判程序与法官责任,构成唐代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第3题:

简述唐律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唐律的特点在于:(1)“礼法合一”。唐代继承并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正如唐太宗所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统治力量紧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封建统治。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唐代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以往秦汉法律向以繁杂著称特别是在西汉武帝以后因一事立一法导致律令杂乱。西晋修律曾将 773万余字的汉律令缩简为126300字至此立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北齐律在此基础上定为12篇949条内容进一步得以精简。唐朝在前律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0条。 (3)用刑持平。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死刑只有绞、斩两种;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减少。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刑罚的加减原则也是以从轻为特点。如凡加刑依次递加一等;凡减刑依次递减一等。但加刑时一般不加死刑个别加至死刑的则处绞而不处斩。减刑时“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即斩减一等不是处绞刑而是处流刑三千里;流三千里减一等不是处流二千五百里而处徒三年。由此可见唐律刑制为轻的特点。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唐律用语精练明确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如自首、化外人原则、类推原则的确立都是集中表现。为了防止官吏滥用比附用精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法无明文规定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唐律还进一步明确公罪、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如《斗讼律》解释“过失杀”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共举重物力所不制若乘高履危跌足及因击禽兽以致杀伤之类皆是。”总之唐律以其结构严谨、立法技术完善而被举世公认。
唐律的特点在于:(1)“礼法合一”。唐代继承并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正如唐太宗所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统治力量紧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封建统治。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唐代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以往秦汉法律,向以繁杂著称,特别是在西汉武帝以后,因一事立一法,导致律令杂乱。西晋修律曾将 773万余字的汉律令缩简为126300字,至此,立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北齐律在此基础上定为12篇949条,内容进一步得以精简。唐朝在前律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0条。 (3)用刑持平。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死刑只有绞、斩两种;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减少。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刑罚的加减原则,也是以从轻为特点。如凡加刑,依次递加一等;凡减刑,依次递减一等。但加刑时,一般不加死刑,个别加至死刑的,则处绞而不处斩。减刑时,“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即斩减一等,不是处绞刑而是处流刑三千里;流三千里减一等不是处流二千五百里,而处徒三年。由此可见唐律刑制为轻的特点。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唐律用语精练明确,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如自首、化外人原则、类推原则的确立都是集中表现。为了防止官吏滥用比附,用精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法无明文规定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唐律还进一步明确公罪、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如《斗讼律》解释“过失杀”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共举重物力所不制,若乘高履危跌足,及因击禽兽以致杀伤之类,皆是。”总之,唐律以其结构严谨、立法技术完善而被举世公认。

第4题:

简述唐律十二篇的篇目。


正确答案: 第一篇《名例律》;第二篇《卫禁律》;第三篇《职制律》;第四篇《户婚律》;第五篇《厩库律》;第六篇《擅兴律》;第七篇《贼盗律》;第八篇《斗讼律》;第九篇《诈伪律》;第十篇《杂律》;第十一篇《捕亡律》;第十二篇《断狱律》。

第5题:

简述唐律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从唐律的篇目结构和主要内容看,唐律有如下特点:
(1)体例完善,结构严谨。
第一,体例完善,指唐律几乎把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关系都囊括其中,从而使它成为具有典型的封建律典;
第二,结构严谨,主要表现在《名例》篇与其他各篇的关系,以及律条彼此之间的照应,特别是篇目排列的次序,反映了立法者的主旨,统治者运用法律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轻重缓急,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从上述说明了唐代立法技术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
(2)用刑持平。
第一,从主刑看,采用一罪一罚,而不是一罪数罚;
第二,从处决死刑方法看,只有绞、斩两种;
第三,从刑罚加减看,以从轻为原则,规定“二死三流同为一减”、“至死不复加”;
第四,从设立加役流看,以此取代可杀可不杀而不杀的死刑犯。
一部唐律都贯穿着用刑持平的精神,所以与历朝律典相比,唐律“得古今之平”。

第6题:

简述唐律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


参考答案:

(1)贵族、官吏有罪无刑。当他们触犯国法时,唐律制定了议、请、减、赎、官当等减免刑罚处分的规定。在这套制度的保护之下,绝大多数贵族和官吏犯罪,可以避免真死、真配、真流,实际上是有罪无刑。
(2)良贱异法。良指良人,即平民;贱指贱民,分为杂户、官户和部曲、奴婢三个等级。
①在婚姻方面,禁止良贱通婚。
②在刑罚方面,同罪异罚。
③在诉讼方面,不许部曲、奴婢告发主人,反之主人告发部曲、奴婢,即使是诬告,也是无罪的。


第7题:

试论唐律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唐律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制定的一部极为完备的封建法典,从其指导思想和结构内容来看,它具有以下特点:
(1)贯彻“一准乎礼”的立法精神。唐代立法者根据“德礼为政教之本”的指导思想,纳礼入律:①将违反礼教的“十恶”列在律首,予以严惩;②将“八议”、衿老恤幼的道德的规则、同居相为容隐、服制定罪等礼教内容法律化;③借助疏议引用儒家经典阐发封建礼教的义理,进而把礼制法律化。
(2)法律规范极为完备周详。唐律是在总结以往历代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完成的,它在规范内容上,涵盖刑事、民事、行政、经济管理、诉讼、审判、监狱管理诸方面,并且其罪名设置、量刑标准都较为成熟,符合高度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
(3)刑罚比较宽缓。在制定唐律的过程中,删除了大量的死刑、流刑;在刑罚适用上尽量从轻,如对老幼废疾者多可以减免刑罚,甚至反逆大罪也区分情节并不一概处死。
(4)立法技术比较成熟。唐律以《名例律》为纲,其余十一篇为目,篇章结构井然有序,将各种危害封建统治的行为尽量纳入律条的惩治范围。其律条与疏议紧密结合,既增强了整部律典的实用性,又具有相当的理论抽象性。

第8题:

简述服制在唐律中的法律意义。


参考答案:

服制在唐律中的法律意义有四个:
其一,服制是确定罪之有无的标准。
其二,服制上之亲疏尊卑影响甚至决定刑罚之轻重
其三,亲属间要负连带法律责任。
其四,服制还要影响刑罚的执行。


第9题:

简述唐律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唐律的主要特点:
(1)规范详备、科条简要。
(2)中典治国、用刑持平。
(3)诸法合体、以刑为主。
(4)依礼制刑、礼法合一。
唐律的历史地位:
(1)唐律是一部完备的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在漫长的封建法制发展史中,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2)唐律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立法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第10题:

唐律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唐律的主要特点有规范详备、科条简要;中典治国、用刑持平;诸法合体、以刑为主。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依礼制刑、礼法合一。
首先,统治者在制定、修撰法律的活动中坚持以礼为纲的指导思想。
其次,唐律的条文皆一准乎礼。例如唐律将人们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实行同罪异罚;规定了八议制度、七出、三不去等;规定了老小废疾减免刑罚、同居相隐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