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问答题简述唐律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唐律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唐律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第二,科条简要,繁简适中。第三,用刑持平。第四,立法技术空前完善。唐律的历史地位表现为:其一,唐律是目前为止保存下来最早、最完整的传统法典。其二,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远远超越国界,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2题:

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春秋》时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为古文,《公》.《谷》为今文。《左传》的文学特色: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生动的场面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三十三篇,定为现名。《战国策》的为学特色:铺张辨丽.夸张恣肆的风格。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第3题: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西方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西方的比较教育从产生、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817年到19世纪末,主要特点是研究考察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以期能够为本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
第二阶段从190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主要特点是注重联系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因素来分析研究对象国的教育,因此也被称为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
第三阶段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受到社会科学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广泛影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获得了空前丰富和发展,被称作比较教育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第5题:

简述《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及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约成书于战国后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典籍之一。该书提出了“天人合一”养生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将人体健康长寿与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相结合,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观。该书《四气调神大论》篇还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养生保健思想。

第6题:

简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借用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制度内容,即成为清朝统治者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第二,在内容上,一方面在新修新订的法律中继续保持肯定和维护专制统治的传统,另一方面,大量引入西方法律理论、原则、制度和法律术语,使得保守的内容和先进的近代法律形式同时显现于新订法律法规之中。第三,在法典编纂形式上,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分别制定、颁行或起草了有关宪法、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第四,在实质上,修律是在保持君主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既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清末修律活动在客观上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首先,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其次,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再次,修律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现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最后,修律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法学教育的近代化。

第7题:

试论唐律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唐律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制定的一部极为完备的封建法典,从其指导思想和结构内容来看,它具有以下特点:
(1)贯彻“一准乎礼”的立法精神。唐代立法者根据“德礼为政教之本”的指导思想,纳礼入律:①将违反礼教的“十恶”列在律首,予以严惩;②将“八议”、衿老恤幼的道德的规则、同居相为容隐、服制定罪等礼教内容法律化;③借助疏议引用儒家经典阐发封建礼教的义理,进而把礼制法律化。
(2)法律规范极为完备周详。唐律是在总结以往历代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完成的,它在规范内容上,涵盖刑事、民事、行政、经济管理、诉讼、审判、监狱管理诸方面,并且其罪名设置、量刑标准都较为成熟,符合高度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
(3)刑罚比较宽缓。在制定唐律的过程中,删除了大量的死刑、流刑;在刑罚适用上尽量从轻,如对老幼废疾者多可以减免刑罚,甚至反逆大罪也区分情节并不一概处死。
(4)立法技术比较成熟。唐律以《名例律》为纲,其余十一篇为目,篇章结构井然有序,将各种危害封建统治的行为尽量纳入律条的惩治范围。其律条与疏议紧密结合,既增强了整部律典的实用性,又具有相当的理论抽象性。

第8题:

简述1922年新学制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1)主要内容: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新学制不订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作为指导,新学制的标准为:适应社会进化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实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2)特点:①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六三三”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的,这在我国近代学制上是第一次;②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③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④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与就业;⑤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⑥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

第9题:

唐律的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1)唐律不仅对唐朝封建法制秩序的形成以及保证经济的恢复、政治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漫长的封建法制发展的历史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宋朝、明朝、清朝的法律受此影响非常明显。唐律为唐以后的封建王朝的立法提供了样本,在中国法制史上居于重要的历史地位。
(2)唐律对亚洲许多封建国家法制的发展,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朝鲜,《高丽律》的篇目、内容与唐律相似。日本的《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宗元年颁布的《刑书》也参用隋唐律。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曾在历史是大放异彩,在世界法律发展只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10题:

简述唐律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从唐律的篇目结构和主要内容看,唐律有如下特点:
(1)体例完善,结构严谨。
第一,体例完善,指唐律几乎把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关系都囊括其中,从而使它成为具有典型的封建律典;
第二,结构严谨,主要表现在《名例》篇与其他各篇的关系,以及律条彼此之间的照应,特别是篇目排列的次序,反映了立法者的主旨,统治者运用法律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轻重缓急,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从上述说明了唐代立法技术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
(2)用刑持平。
第一,从主刑看,采用一罪一罚,而不是一罪数罚;
第二,从处决死刑方法看,只有绞、斩两种;
第三,从刑罚加减看,以从轻为原则,规定“二死三流同为一减”、“至死不复加”;
第四,从设立加役流看,以此取代可杀可不杀而不杀的死刑犯。
一部唐律都贯穿着用刑持平的精神,所以与历朝律典相比,唐律“得古今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