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

唐律的主要特点。

题目

唐律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唐律的主要特点有规范详备、科条简要;中典治国、用刑持平;诸法合体、以刑为主。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依礼制刑、礼法合一。
首先,统治者在制定、修撰法律的活动中坚持以礼为纲的指导思想。
其次,唐律的条文皆一准乎礼。例如唐律将人们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实行同罪异罚;规定了八议制度、七出、三不去等;规定了老小废疾减免刑罚、同居相隐等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唐律的说法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

A.唐律“六赃”中“受所监临”与“坐赃”的犯罪主体都可以是官员

B.唐律“六杀”中“谋杀”与“故杀”的区别之一在于事先有无预谋

C.唐律对自首原则土采用免罚主义

D.对于悔婚的行为,唐律的处罚要比明律轻


正确答案:D
【答案】D
【详解】A项正确。唐律“六赃”中“受所监临”的主体只能是官员,而“坐赃”的主体既可以是官员也可以是庶民,二者在官员这一点上交。B项正确。唐律“六杀”中“谋杀”指预谋杀人,“故杀”指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意念。因此,“谋杀”与“故杀”的区别之一在于事先有无预谋。C项正确。唐律对自首行为原则上采用免罚主义,对自新采取减轻刑罚的原则。D项错误。对于违背“典礼和风俗教化”的悔婚行为,唐律的处罚要比明律重,这是明律相比于唐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一个例证。
【相关考点梳理】唐律:六赃、六杀、




第2题:

《唐律疏议》唐律中原称为()。

A.《律疏》

B.《唐律疏议》

C.《永徽律疏》

D.《大唐律疏》


参考答案:C

第3题:

简述唐律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唐律的特点在于:(1)“礼法合一”。唐代继承并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正如唐太宗所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统治力量紧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封建统治。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唐代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以往秦汉法律向以繁杂著称特别是在西汉武帝以后因一事立一法导致律令杂乱。西晋修律曾将 773万余字的汉律令缩简为126300字至此立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北齐律在此基础上定为12篇949条内容进一步得以精简。唐朝在前律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0条。 (3)用刑持平。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死刑只有绞、斩两种;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减少。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刑罚的加减原则也是以从轻为特点。如凡加刑依次递加一等;凡减刑依次递减一等。但加刑时一般不加死刑个别加至死刑的则处绞而不处斩。减刑时“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即斩减一等不是处绞刑而是处流刑三千里;流三千里减一等不是处流二千五百里而处徒三年。由此可见唐律刑制为轻的特点。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唐律用语精练明确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如自首、化外人原则、类推原则的确立都是集中表现。为了防止官吏滥用比附用精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法无明文规定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唐律还进一步明确公罪、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如《斗讼律》解释“过失杀”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共举重物力所不制若乘高履危跌足及因击禽兽以致杀伤之类皆是。”总之唐律以其结构严谨、立法技术完善而被举世公认。
唐律的特点在于:(1)“礼法合一”。唐代继承并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正如唐太宗所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统治力量紧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封建统治。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唐代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以往秦汉法律,向以繁杂著称,特别是在西汉武帝以后,因一事立一法,导致律令杂乱。西晋修律曾将 773万余字的汉律令缩简为126300字,至此,立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北齐律在此基础上定为12篇949条,内容进一步得以精简。唐朝在前律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0条。 (3)用刑持平。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死刑只有绞、斩两种;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减少。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刑罚的加减原则,也是以从轻为特点。如凡加刑,依次递加一等;凡减刑,依次递减一等。但加刑时,一般不加死刑,个别加至死刑的,则处绞而不处斩。减刑时,“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即斩减一等,不是处绞刑而是处流刑三千里;流三千里减一等不是处流二千五百里,而处徒三年。由此可见唐律刑制为轻的特点。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唐律用语精练明确,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如自首、化外人原则、类推原则的确立都是集中表现。为了防止官吏滥用比附,用精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法无明文规定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唐律还进一步明确公罪、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如《斗讼律》解释“过失杀”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共举重物力所不制,若乘高履危跌足,及因击禽兽以致杀伤之类,皆是。”总之,唐律以其结构严谨、立法技术完善而被举世公认。

第4题:

试析唐律的特点。


正确答案: 唐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法制臻于完备。
首先,法律形式的体系化。律、令、格、式在唐朝有明确的界定,且四种法律形式是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封建法律由庞杂、界限不明到唐朝发展为完备周密的体系。其次,法律内容空前完备。唐朝的法律内容包括了刑事、民事、行政、经济、诉讼审判等各个方面,且各方面的制度规定也比较完善全面。再次,法律解释的精当。《永徽律疏》中对律文的解释分为“注”、“疏”、“议”和“问答”几个层次,分别对律文进行解释、补充、阐释、答疑,对律文采用限制、扩张、类推、举例、辨析、创新解释等多种解释方法,引用大量的儒家经典令、格、式,协调律文间的关系,言简意赅,逻辑性强,表现了极高的律学水平。
(2)礼法合一
所谓礼法合一是指儒家的精神原则已经完全融合到法律中,两者水乳交融,合而为一。唐律主要通过以下方面表现了这点。
首先,唐律中的制度原则不少是从儒家经典中直接照搬或演绎而来。如八议制度,准五服以治罪,矜恤原则等等。其次,唐律的修订一准乎礼;再次,唐律的疏议都以儒家的理论为标准,疏议大量引用儒家经典,共有十多种;最后,唐律中的罪名和量刑也深受儒家精神影响。
(3)刑罚最为宽平
唐律对犯罪的处罚最为宽大,表现如下:
第一,重罪条款大为减少;第二,废除了酷刑、肉刑,无论和秦汉相比还是和明清相比,都显得最为平允;第三,株连范围最窄。

第5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B.《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C.《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D.《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项混淆了隋唐立法的时间顺序。隋唐时的立法顺序为:《开皇律》、《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唐律集封建法律之大成,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的完备标志 着中华法系的成熟。在整个中国封建法制史上唐律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律的立法 思想、原则、篇章体例、法律内容都集前朝立法之大成,同时唐律又对后世的立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汉武帝开始,中国封建法律开始了儒家化的过程,贞观年间,因为对于礼法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所以在《永徽律疏》编订时就确立了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唐律“一准乎礼”。D项不正确,它混淆了晋朝的《泰始律》与《永徽律疏》。《泰始律》是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完成、次年颁行全国的一部法律。这部法律由张斐、 杜预作注释,为晋武帝首肯从而具有了与律文同等的法律地位,《泰始律》又称为 “张杜律”。

第6题:

唐律实行“一准乎礼”的方针,体现了封建伦理的基本精神,即完全以儒家礼教纲常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纲常礼教与封建法律的结合,自汉代开始以来,历经数百年的演化渗透和融合过程,至唐代臻于完善,使唐律成为封建纲常法典化的典型代表,从而实现了“礼”与“法”的合一、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统一。唐律的“一准乎礼”,是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相区别的主要特点。

最能准确概括这段话意思的是( )。

A.唐律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

B.唐律的儒家礼教纲常作为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

C.礼与法的结合,在唐代臻于完善

D.“一准乎礼”,是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相区别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A
这段话的结构是总一分关系,首先总的说明唐律体现了封建伦理的基本精神,后面分述唐律的渊源和发展,最后“一准乎礼”是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相区别的主要特点,其不是中心。故选A。

第7题:

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律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特点有()。
A.礼法合一 B.用刑持平 C.科条简要 D.结构严谨


答案:A,B,C,D
解析:
【详解J
唐律的特点有:(1) “礼法合一”。唐代继承、发展了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正如唐太宗所说:“失礼 之禁,著在刑书。”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的统治力量紧密揉合在一 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封建统治。(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唐代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以往秦汉法律,向以繁杂著称,特别是在西汉武帝以后,因一事立一法,导致律令杂乱。西晋修律曾将773万余字的汉律令缩简为126 300字,至此,立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北齐律在此基础上定为12篇949条,内容 进一步得以精简。唐朝在前律的基础上,本着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2条。
(3)用刑持平。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死刑只有 绞、斩两种;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 减少。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刑罚的加减原则,也是以从轻为特点。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唐律用语精练明确,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 准。如自首、化外人处罚原则、类推原则的确立都是这一特点的集中表现。为了防止 官吏滥用比附,用精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法无明文规定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唐律还进一步明确公罪、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

第8题:

司法考试唐律将盗罪

 唐律将盗罪分为哪几种?

  • 贼盗
  • 窃盗
  • 强盗
  • 监守盗

 


你好,本题答案BCD。贼盗律是关于惩治属于“十恶”范围的杀伤罪和其他各种杀人、伤害犯罪及强盗、窃盗、监守自盗等侵犯公私财物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第9题:

《唐律疏议序》中提到"(),刑罚为政教之用",体现了唐律中儒法合流的思想。
德礼为政教之本

第10题:

唐律


正确答案:从广义上说,它是唐代法律的总称;从狭义上说,是指保存至今的《唐律疏议》这部具有唐一代代表性的律典。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