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名词解释题知识即美德

题目
名词解释题
知识即美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柏拉图提出“知识即美德”。()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是“错”

第2题: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不包括()。

A、美德即知识

B、无知即美德

C、美德是可教的

D、产婆术


参考答案:B

第3题: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正确答案: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因为美德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道德养成途径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人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中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学、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有组织地习得的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_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
总之,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

第4题:

“美德即知识”,这句话是谁说的?()

  • A、伊壁鸠鲁
  • B、巴门尼德
  • C、康德
  • D、苏格拉底

正确答案:D

第5题:

苏格拉底在批判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时,提出了“()的命题”。

A.艺术即知识

B.道德即知识

C.美德即知识

D.哲学即知识


参考答案:C

第6题: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

A.泛智论(普及教育)

B.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

C.美德是可教的

D.美德即知识


参考答案:BCD

第7题:

知识是工具,无所谓善恶.知识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大一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种开阔的人生觉悟.德行如果不是从智慧流出,而是单凭修养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是功利的和伪善的.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

A.工具智慧修养

B.善恶觉悟修养

C.知识善恶美德

D.知识美德智慧


正确答案:D
D[解析]文段前两句的论点是知识,第二、三、四句讲的是美德与知识、智慧的关系.最后一句是从反面论证美德和智慧的关系.故文段的关键词分别是:知识、美德、智慧.D项为正确选项

第8题:

“美德即知识”是( )的著名论点。

A.孔子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B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有了正确的知识就不会明知故犯。所以,知识即等于美德。 

第9题:

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理解。


答案:
解析:
(1)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美德就是知识”。(2)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进而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美德就是可教的。通过传记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具有完善道德的人。因此,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3)评价:①这个见解可以说是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的雏形。②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他提出“智德统一”的见解,破除了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理论,有着明显的进步意义。③“知识且口美德”的观念也是不完善的,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如情感、行为等。

第10题:

苏格拉底在批判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时,提出了“()的命题”。

  • A、艺术即知识
  • B、道德即知识
  • C、美德即知识
  • D、哲学即知识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