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这是“说知行全一”实即《中庸》的诚明合一。
中国古人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设体系,而强调气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因此,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是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第2题:

论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①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修养、道德实践。
②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基本特点是并不注重重建构理论体系,而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

第3题: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能动地改造世界方面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问答题
怎样评价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

正确答案: 在知行关系问题上,王守仁反对二程、朱熹的“知先行后”说,认为知行是不可分割的,由此,他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王守仁认为,认识都来自内心,不承认外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当然不会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但他又提出“知行合一”,这在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中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他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知行合一”说,包含三层含义:
1、知行同时发动
他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他认为,良知发动时产生的主观意念、情感、动机等都可以叫做行。他说:“《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即王守仁特别强调行只是一种好恶爱憎的情感。好恶的情感活动即是行,不必身体有所活动,只要心中有所爱憎,就是行了。
2、知行相互依存
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的这些话强调知行二者不可分离的关系,以反对知而不行的弊病。
3、知行相互包含
他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守仁认为,人类有目的的活动都是知行统一的过程。他反对“冥行妄作”,不思维考察便任意地去做,更反对“悬空思索”,揣摩影响,而不去身体力行。他很强调在习行中学习知识。他说,一个人学射,只有“张弓挟失,引满中的”,才说得上是学了射。一个人学书,只有“伸纸执笔,操觚染翰”,才说得上是学了书。这些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他从知行的不能相离,进而认为知行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切实用力的方面叫做行,觉悟理解的方面叫做知,两者是不能分开的。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


正确答案:道德修养,道德实践

第6题:

中国古代的“知行合一”说,强调的是()。


正确答案:身体力行

第7题: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有:
①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②中国古代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构理论体系,而是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
③“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第8题:

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这是“说知行全一”实即《中庸》的诚明合一。
(2)中国古人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设体系,而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
(3)“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是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第9题:

简述中国传统知行合一实践观的特点


正确答案:(1)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2)中国古代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构理论体系,而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
(3)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代金银器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金银器是一种用稀有的,贵重的金银材料制作而成的器物,因此,金银器是所有古代器皿中装饰感最 强的一个种类。主要用作于各种首饰,服饰,饰件和宗教用品,以及各种器皿,如盛食器,酒具,茶具,盥洗器和杂器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