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问答题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利用外资论。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利用外资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情况下,外资必然会进入中国,本无所谓利用。但有些思想家从发展民族经济考虑,提出了利用外资的主张。这主张首先表现在兴建铁路上,马建忠、薛福成、钟天纬以及后来的孙中山等都主张借外债以兴铁路。
马建忠反对招洋股,认为招洋股会使外人控制中国的利权。何启、胡礼垣则主张造铁路要入洋股而反对借洋款,认为借洋款的损失很大。孙中山认为利用外资不妨以路权相让四十年,以加速铁路的发展。对利用外资的利弊作全面分析的是梁启超,他也主张用洋债而勿用洋股。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则是希望充分利用外资的计划。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天演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严复翻译的。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简述建基于近代科学的机械论自然观。


正确答案:首先,机械论自然观认为,所有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都在物质外部,都是由于力的存在和作用。其次,机械论自然观主张所有运动变化只能引起量变,而不可能发生质变。最后,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们用牛顿运动定律可以从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精确地推算出它在此前和此后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

第3题:

简述近代英国经验论的演变历程。


参考答案: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是自十七世纪初兴起,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演进,到十八世纪末进展改善的资产阶级哲学。经验主义倾向在古希腊哲学进展中逐步酝酿和经验主义因素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深入进展以及近代经验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孕育为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产生做出了充足的论述准备。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以F·培根开始,经由霍布斯和洛克,到达贝克莱,最终在休谟那里走完自己的进展之路。这是一条充满神奇转折的道路:F·培根所开创的经验论的唯物主义道路经过霍布斯的进展,到洛克那里走向成熟。由于洛克将经验主义彻底化,于是在他以后,贝克莱将经验完全引入人的内在感觉之中,以而使得经验论的唯物主义变成了唯心主义,而且是主观唯心主义。最后,在休谟那里,同样是经验,它既可以导致唯物主义,也可以引发唯心主义,于是,人们由经验而得的知识,其真实性、可靠性就不得不让人质疑了。由此,虽然休谟继续推进着经验论原则的进展,但却使经验主义哲学有了浓厚的怀疑主义色彩和不可知论倾向。

第4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消费论。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黜奢崇俭占主导地位,也有少数思想家指出奢侈的积极作用。魏源一方面肯定俭是美德,另一方面又主张富人崇奢,理由和古代的说法相同。到第三阶段有些思想家从发展资本主义的角度讨论奢俭问题。谭嗣同、梁启超都批判了黜奢崇俭,主张富人投资新式企业以求利,严复则肯定俭的积极作用,又批评了守财奴式的俭,主张将节省下来的财富用于投资。他还提出消费和积累要保持适当的比例。
一种是相对人口过剩思想,如薛福成和陈炽,认为只要发展机器工业,人满之患就可以解决;谭嗣同认为通过世界范围的移民可以解决局部地区的人满。主张不存在人满之患的有包世臣、梁启超、廖仲恺、孙中山等,他们大多从发展农业的潜力来说明中国的人口没有达到饱和点。廖仲恺、孙中山都批评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第5题:

《天演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翻译的。


正确答案:严复

第6题:

《天演论》是我国近代哪位著名的思想家翻译的?


正确答案:严复。

第7题:

简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民生论”的思想渊源。


正确答案: (1)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
(2)借鉴了西方各种流派的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第8题:

简述近代货币思想发展的趋向。


参考答案:

鸦片战争前,由鸦片进口白银外流导致了银钱比价持续上升。加之战后持续的贸易入超和战争赔款,均需用银支付,使得银钱并用的传统币制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受外来铸币的影响,中国民间和地方政权也逐渐仿西法铸造的银币。由于没有统一的、确定的制度,铸币者越多,货币流通领域也越杂乱无章。交易中收受各种货币,不但辩伪、折算,浪费时间,稍一不慎,还会蒙受无谓的损失。这自然引发了各种整顿、改革货币制度的主张和议论。1860年以前在货币领域中的探讨和议论,仍未超出传统货币制度、货币思想的范围。1860年后中国社会经济制度逐渐发生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要解决货币领域中的问题,已不可能维持现存的货币制度,而必须以西方的信用货币制度为蓝本,进行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变的根本性变革。有人甚至宣扬“币制救国论”,认为改革货币制度是中国脱贫致富,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关键。


第9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田制论。


正确答案:土地问题是中国历代政府和思想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龚自珍提出农宗论,企图用宗族关系来缓和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洪秀全以平分土地为解决土地问题的理想方案。主张通过减租来减轻农民痛苦的有陶煦和钟天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批评了地主的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主张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将这一政策作为防止中国经济发展后发生社会革命的主要保证。孙中山晚年还进一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刘师培在参加同盟会期间批判了历代地权的失平,提出了“农人革命”的主张。章炳麟起初赞成平均地权,后来仅主张在人口适中的地区进行均田。孙中山的土地国有主张曾受到梁启超的抨击,双方发生了激烈的论战。

第10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四个个阶段。


正确答案:近代中国是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时期。它是中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使之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经济思想的过程。从鸦片战争至共和国的建立时期,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明显地表现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860年)的经济思想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续发展,虽然已有人主张学习西方,发展机器工业,但都没有接触过西方的经济理论。
第二阶段(1860~1894年)进入了学习西方的实践时期,人们对西方经济制度加深了了解,对西方的经济理论仍然所知不多。
第三阶段(1895~1919年)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广泛传播,有些中国学者已经用西方经济理论来观察、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和主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发生初步的影响。
第四阶段(1919~1949年)五四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经济学基本上已和西方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