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问答题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有:
(1)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任何作为人的生命个体,其身心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是个体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同一个体不同水平发展的不平衡;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这种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区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5)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同步的,一般是身体发展先与心理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差异性。

第2题:

简述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年龄一般为3~4周岁,就总体而言,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以下特点:
  (1)动作迅速发展;(2)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3)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4)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5)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6)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7)语言发展快,爱说话;(8)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第3题:

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正确答案:
答:①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②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③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④身心发展的互补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4题:

简述当代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案:
解析: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2)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思维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第5题:

简述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答案:
解析:
高校学生在身心发展上都开始走向成熟,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主要表现在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上,具体分析如下:
(1)高校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
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人体器官的功能已趋于完善和成熟,进入相对稳定期。高校学生生理发展的特征表现在:
①生长发育的身体各项指标增长趋于缓慢,已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运动能力显著增强;
②高校学生内分泌腺的发育达到稳定和成熟,生殖系统逐渐达到成熟;
③高校学生的神经系统已接近成人水平,这一时期的青年表现为善于分析和综合观察事物,能够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
(2)高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①高校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特征
②高校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征
③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征
④高校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发展特征
⑤高校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特征:气质和性格逐渐完善和稳定下来,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理智情感特征。但要注意气质和性格中的消极因素,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

第6题:

简述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

第7题: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参考答案:一、顺序性
顺序性就是指个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强调的是发展的过程,并且方向是不可逆的,比如拔苗助长。
二、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阶段性,它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它表现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身心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特征不同,所以我们要分阶段教学,不搞一刀切。就比如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大学生学习微积分一样,这是由学生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的。
以上两个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三、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就比如在班级里,大部分人不论学习成绩还是身高体重都是处于中间部分。
然而,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中,同一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就比如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他们的平均身高体重都低于现在的青少年儿童,或者在城市与乡村做个对比,差异可能也比较显著。这说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身心发展具有可变性。我们也可以说是具有可塑性,青少年的发展还有无限的可能。
四、不均衡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主要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在同一方面的不同时期发展不均衡,在不同方面同一时期也不均衡。比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阶段在青春发育期,这两个高峰期,个体的身高体重的发展较之其他年龄阶段更迅速。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师要把握其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或者说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采用鼓励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期是由奥地利人劳伦兹提出,我国《学记》中也有相关记载,“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都是在强调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狼孩儿、猪孩儿等,在被解救后仍然不能融入人类社会,成为一名社会人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
五、个别差异性
个体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而且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们人之所以为独一无二就是因为我们的个体差异性。
六、互补性
互补性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扇窗,总之一个人身上一定是既有缺点又有优点,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扬长避短。在生理上来说比如盲人的听觉就比普通人要灵敏很多。所以我们也要有效地利用互补性。

第8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 具有一定的顺序,人的身心发展遵循从低级到髙 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性。 (2) 发展的阶段性。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 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特征。 (3) 发展的差异性。个别差异在不同层次和 程度上存在。 (4) 发展的不平衡性。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 往往表现出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10题: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意义。


答案:
解析:
如果人们能很好地利用人的发展规律,就可以使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发展的顺序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揠苗助长”或“陵节而施"。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活动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 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教育活动应该 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进行。 (2) 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 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教授不同的内容。 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上应有所不同。 (3) 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性,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工作者必须深人了解学生实际的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4) 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人们要重 视发展的关键期。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 不同时期个体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 (5) 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强调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