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专业知识

单选题阅读《离骚》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的《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曾为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死后,他两度被放逐,无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罗江而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学生纷纷朗读)师:刚才朗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了解到诗人流露的独特情怀呢?生:其实,没学这

题目
单选题
阅读《离骚》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的《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曾为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死后,他两度被放逐,无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罗江而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学生纷纷朗读)师:刚才朗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了解到诗人流露的独特情怀呢?生:其实,没学这首诗也能了解屈原的情怀啊,谁不知道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师:这首诗情感的起伏,你能体会到吗?生:好像没感觉。师:同学们希望老师怎样去教这篇课文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希望得到些什么?生:我觉得老师最好不要自己或者让我们翻译诗中的句子,因为很难翻,又有方言词,翻译后肯定诗歌的味道就没了,听起来也会很累、很枯燥。但是,我又觉得如果不翻译,这首诗我们很难看懂,而且在积累文言词语方面也会有损失,会学得很心虚。我希望老师能有点新方法。师:那好,我们就把学习重点放在了解屈原的独特情怀上。因为诗歌字面意思较难理解,所以我们让这首诗尽量变得短些,这样就可以少一点要翻译的字词。请同学们尝试一下,看能否对文中的诗句进行压缩,留下你觉得足以说清作者意图的话。(学生埋头动笔,然后讨论了一段时间)生:我来改改前面几句。我将这些句子压缩,成了“高阳苗裔,皇考伯庸。摄提孟陬,庚寅吾降。皇览余度,锡余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以下对于这一教学实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教师一开始介绍作者及其作品,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B

教师缺乏对课堂的掌控力.秩序紊乱

C

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感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D

重在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楚地民歌对屈原的《九歌》、《天问》、《离骚》在内容和主题上都有较大影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2题:

伟大的诗人屈原是战国时期的()国人。

  • A、楚
  • B、秦
  • C、鲁
  • D、齐

正确答案:A

第3题:

楚辞产生在战国初期楚地,以屈原《离骚》为代表以。()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题:

阅读《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同学们,上课!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用三句这样的话来评价它。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段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对以上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开场即道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直入主题,简洁明晰
  • B、教师研读教材能够做到独辟蹊径、高屋建瓴,也表现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细节处理上运用的艺术,令人耳目一新
  • C、教师一直自己讲课,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 D、教师将自己颇具个性化的研读所得,巧妙地传达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了涟漪,引起了共鸣

正确答案:A

第5题:

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

  • A、《离骚》
  • B、《天问》
  • C、《九歌》
  • D、《九章》

正确答案:C

第6题:

阅读《兰亭集序》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汉字书法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我们今天所学的《兰亭集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同时又是一件书法瑰宝。

师:大家请看插页,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幅书法作品。同学们感觉怎么样?

生1:我感觉这幅字总体上比较有气势,笔力遒劲。

生2:我喜欢这幅字飘逸洒脱的风格。

师:说得不错。问大家一个问题,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谁?

生3:王羲之。

师: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但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这篇文章。

对上述教学实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书法导入课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B.书法作品的欣赏削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C.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书法作品的艺术美
D.引导学生交流对书法的感受符合语文学习要求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导入部分的作用的分析。

A项:“由书法导入课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书法导入形式新颖,吸引学生注意。正确。

B项:“书法作品的欣赏削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法《兰亭集序》,一方面能够起到引导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正确。

C项:“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书法作品的艺术美”,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和学生的问答,都证明了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书法作品而忽视文本。正确。

D项:“引导学生交流对书法的感受符合语文学习要求”,高中阶段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是培养自身的语文素质,发展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能力。而非对书法鉴赏能力。错误。

第7题:

《楚辞》的作者是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贵族,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离骚》《九章》《湘夫人》。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楚辞产生在战国初期楚地,以屈原《离骚》为代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琴曲《离骚》的作者是()

  • A、陈康士
  • B、颜师古
  • C、屈原
  • D、郭鈣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屈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因为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汉代人把这种文体称为楚辞,后世又称“()”。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


正确答案:骚体、政治抒情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