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级)

多选题中国古代用以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的天文仪器是(  )。A浑象B圭表C漏刻D浑仪

题目
多选题
中国古代用以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的天文仪器是(  )。
A

浑象

B

圭表

C

漏刻

D

浑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项、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有异 B.古代天文学在西汉到五代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善,南北朝姜岌、隋朝刘焯等人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西汉落下闳、唐代李淳风等人采用了新的观测手段 C.唐代大衍历的产生说明中国古代历法已经发展成熟,《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结构也为后世的历法所效仿 D.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恒星观测最勤,且多有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者


正确答案:C
由原文可知,是《新唐书?历志》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而不是《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因此C项错误,当选。

第2题:

棉花测色仪器测定反射率和()指标,用以判定棉花色特征。


正确答案:黄度

第3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大致可分为( )这三类.

A.圭表

B.漏刻

C.日晷

D.浑天仪


正确答案:ABD

第4题:

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 B、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 C、从秋分至冬至,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 D、公转一周360°为1个回归年

正确答案:B

第5题:

郭守敬发明了一种便携式测定子午线的天文仪器,它是()。


正确答案:正方案

第6题:

中国古代大型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的研制者是()。

A.张衡
B. 一行
C.苏颂
D.沈括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一行制造了黄道游仪、水运浑象,制定《大衍历》;苏颂制造了一座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 置三组器件合在一起的高台建筑,整个仪器用水力推动运转,后称水运仪象台;沈括在天文学方面 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经制造过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主要仪器--浑天仪。由此可判断正确答 案应是C。

第7题:

摆式仪测定抗滑值的主要试验内容包括:①表面撒水,并释放开关设置; ②测定测点位置潮湿路面温度; ③调零; ④撒水润湿路面,并刮除表面泥浆; ⑤仪器调平; ⑥校核滑动长度; 正确的试验排序为()

  • A、④②⑤③⑥①
  • B、⑤⑥③④②①
  • C、⑤⑥③④①②
  • D、⑤③⑥④①②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历朝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中国古代的正史中有专门记载天文资料的部分——天文志。由此可见天文学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相比中国古代天文学,西方天文学在16世纪以前发展较缓慢,只是在近几百年才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新石器时代开始萌芽。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已经有了关于日食、月食和星辰的记载,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文字可考的天文学资料了。商代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一个月又被分为三旬。由此可知,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天文历法系统。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天文观测仪器,并提出了“浑天说”。隋唐时,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长度实测。宋元时期我国创制了《授时历》,并制作了简仪等新的天文观测仪器。明清时期我国天文学处于衰落阶段。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与星象关系密切。以天人感应为哲学基础,中国古代形成了很具特色的占星学。占星学在古代的主要功能是昭示天命及其变化,为统治者提供理论基础。在星象观测中,天文仪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种类繁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圭表、浑仪和简仪等。天文仪器的不断革新,极大地推动了天文观测的发展。

我国天文历法起源早,从最早的成文历法《四分历》开始,历经多次改革。据统计,从古至今使用过的历法有一百多种。其中,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这些历法分属阴历、阳历、阴阳合历三大系统当中。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计算基础;阴历则以月亮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为计算基础;阴阳合历是调和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制定的历法。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僧一行等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弥补了前人缺漏,唐代僧一行修订的《大衍历》多有创新,此外,僧一行通过在全国13个点的天文测量得到了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相差351里80步的结论,这个数据在当时世界上是非常领先的。

在天文理论方面,两汉时,人们提出了“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地如鸡子中黄”。进而又有人提出了“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固定的边际,模糊地提出了宇宙的无限性。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认为这种宇宙观非常进步,与同时期的希腊任何学说相比都毫不逊色。但我们必须承认“宣夜说”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宇宙模型,且对古代中国产生的作用也远没有“浑天说”大。古代中国人还建立了“盖天说”的宇宙模型,它与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很多成就不仅在当时处在世界前列,即使在现代,许多数据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如金牛座蟹状星云被天体物理学家认出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痕迹,而在我国古籍中已找到了关于这次爆发的详细记载。

6.下列说法不属于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王朝中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中国古代的正史中有专门记载天文资料的天文志。

B.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关于日食、月食和星辰的记载。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天文历法系统。

C.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天文观测仪器,并提出了“浑天说”等天文理论,还出现了中国的第一部传世历法。

D.隋唐时,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长度实测,另外还获得了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相差351里80步的天文数据,这在当时是比较精确的。


正确答案:A
.A(这只能说明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学,不能说它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

第9题:

我国古代的浑仪经过简化,演化为简仪,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制成简仪的是:()

  • A、张衡
  • B、祖冲之
  • C、郭守敬
  • D、韩公廉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历法所依据的天文周期有()

  • A、恒星年、恒星月与恒星日
  • B、回归年、恒星月与太阳日
  • C、回归年、朔望月与平太阳日
  • D、以上三者都不对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