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问答题丙公司只生产L产品,计划投产一种新产品,现有M、N两个品种可供选择,相关资料如下:资料一:L产品单位售价为6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50元,预计年产销量为2万件。资料二:M产品的预计单价1000元,边际贡献率为30%,年产销量为2.2万件,开发M产品需增加一台设备将导致固定成本增加100万元。资料三:N产品的年边际贡献总额为630万元,生产N产品需要占用原有L产品的生产设备,将导致L产品的年产销量减少10%。丙公司采用量本利分析法进行生产产品的决策,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要求:(1)根据资料

题目
问答题
丙公司只生产L产品,计划投产一种新产品,现有M、N两个品种可供选择,相关资料如下:资料一:L产品单位售价为6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50元,预计年产销量为2万件。资料二:M产品的预计单价1000元,边际贡献率为30%,年产销量为2.2万件,开发M产品需增加一台设备将导致固定成本增加100万元。资料三:N产品的年边际贡献总额为630万元,生产N产品需要占用原有L产品的生产设备,将导致L产品的年产销量减少10%。丙公司采用量本利分析法进行生产产品的决策,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要求:(1)根据资料二,计算M产品边际贡献总额;(2)根据(1)的计算结果和资料二,计算开发M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3)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三,计算开发N产品导致原有L产品的边际贡献减少额:(4)根据(3)的计算结果和资料三,计算开发N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5)投产M产品或N产品之间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企业现有用于新产品生产的剩余生产工时为3000小时,有甲、乙、丙三种新产品可供投入生产,但由于剩余生产能力有限,公司只能选择一种产品进行生产。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不需追加专属成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甲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为70元

B.该企业应生产丙产品

C.乙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为5250元

D.生成丙产品可以获得利润7500元

E.该企业应生产甲产品


答案:ABCE
解析:生成丙产品可以获得利润7500元错误,剩余生产工时 x 每单位工时边际贡献=总边际贡献额,不等于7500元。


第2题:

某公司正在研究新产品定价问题。公司会计部门收集该产品的预计成本资料如下。单位:元。

要求:分别计算公司按照制造成本加成50%和采用变动成本加成100%两种方法确定的产品目标售价。


答案:
解析:
制造成本加成50%的目标售价:(6+4+3+7)×(1+50%)=30(元)
  变动成本加成100%的目标售价:(6+4+3+2)×(1+100%)=30(元)

第3题:

春兰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甲产品,在2003年度该产品单位售价为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固定成本为360000元,假设公司销售税金减免。 2003年实际销售甲产品8000件。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春兰公司2003年度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 )件。

A.1800

B.3000

C.3600

D.4500


正确答案:D

第4题:

大华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甲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9年度甲产品实际销售量为800万件,销售单价为45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7元,固定成本总额为3600万元,假设2020年甲产品单价和成本性态保持不变。
资料二:公司预测2020年的销售量为816万件。
资料三:为了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决定2020年放宽甲产品销售的信用条件,延长信用期,预计销售量将增加180万件,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将增加525万元,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将由36天增加到54天,年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将增加750万元,资本成本率为6%。
资料四:2020年度公司发现新的商机,决定利用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并添置少量辅助生产设备,生产一种新产品乙,为此每年增加专属成本900万元。预计乙产品的年销售量为450万件,销售单价为42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与此同时,甲产品的销售会受到一定冲击,其年销售量将在原来基础上减少300万件。假设1年按360天计算。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9年度下列指标:①边际贡献总额;②保本点销售量;③安全边际额;④安全边际率。
(2)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完成下列要求:①计算2020年经营杠杆系数;②预测2020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
(3)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三,计算公司因调整信用政策而预计增加的相关收益(边际贡献)、相关成本和相关利润,并据此判断改变信用条件是否对公司有利。
(4)根据资料一和资料四,计算投产新产品乙为公司增加的息税前利润,并据此作出是否投产新产品乙的经营决策。


答案:
解析:
(1)①边际贡献总额=800×(45-27)=14400(万元)
②保本点销售量=3600/(45-27)=200(万件)
③安全边际额=(800-200)×45=27000(万元)
④安全边际率=(800-200)/800=75%
(2)①2020年的经营杠杆系数=14400/(14400-3600)=1.33
②预计2020年销售量增长率=(816-800)/800×100%=2%
预测2020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1.33×2%=2.66%
(3)增加的相关收益=180×(45-27)=3240(万元)
增加的应收账款应计利息=(800+180)×45/360×54×(27/45)×6%-800×45/360×36×(27/45)×6%=108.54(万元)
增加的应付账款节约的应计利息=750×6%=45(万元)
增加的相关成本=525+108.54-45=588.54(万元)
增加的相关利润=3240-588.54=2651.46(万元)
改变信用条件后公司利润增加,所以改变信用条件对公司有利。
(4)增加的息税前利润=450×(42-30)-900-300×(45-27)=-900(万元),投资新产品乙后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会减少,所以不应投产新产品乙。

第5题:

(2017年)己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X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6年度X产品实际销售量为600万件,销售单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6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 800万元,假设2017年X产品单价和成本性态保持不变。
  资料二:公司按照指数平滑法对各年销售量进行预测,平滑指数为0.7。2015年公司预测的2016年销售量为640万件。
  资料三:为了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决定2017年放宽X产品销售的信用条件,延长信用期,预计销售量将增加120万件,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将增加350万元,应收账款年平均占有资金将增加1 700万元,资本成本率为6%。
  资料四:2017年度公司发现新的商机,决定利用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并添置少量辅助生产设备,生产一种新产品Y。预计Y产品的年销售量为300万件,销售单价为36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每年增加600万元,与此同时,X产品的销售会受到一定冲击,其年销售量将在原来基础上减少200万件。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6年度下列指标:①边际贡献总额;②保本点销售量;③安全边际额;④安全边际率。
  (2)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完成下列要求:①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7年度X产品的销售量;②以2016年为基期计算经营杠杆系数;③预测2017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
  (3)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三,计算公司因调整信用政策而预计增加的相关收益(边际贡献)、相关成本和相关利润,并据此判断改变信用条件是否对公司有利。
  (4)根据资料一和资料四,计算投产新产品Y为公司增加的息税前利润,并据此做出是否投产新产品Y的经营决策。


答案:
解析:
 (1)①边际贡献总额=600×(30-16)=8400(万元)
  ②保本点销售量=2800/(30-16)=200(万件)
  ③安全边际额=(600-200)×30=12000(万元)
  ④安全边际率=(600-200)/600=0.67
  (2)①2017年度X产品的预计销售量=0.7×600+(1-0.7)×640=612(万件)
  ②以2016年为基期计算的经营杠杆系数=8400/(8400-2800)=1.5
  ③预计2017年销售量增长率=(612-600)/600×100%=2%
  预测2017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1.5×2%=3%
  (3)增加的收益=120×(30-16)=1680(万元)
  增加的相关成本=350+1700×6%=452(万元)
  增加的相关利润=1680-452=1228(万元)
  改变信用条件后公司利润增加,所以改变信用条件对公司有利。
  (4)增加的息税前利润=300×(36-20)-600-200×(30-16)=1400(万元)
  投产新产品Y后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会增加,所以应该投产新产品Y。

第6题:

企业面临投产决策,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投产新产品甲,甲产品将达到20000件的产销量,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25%;方案二:投产新产品乙,乙产品将达到9000件的产销量,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20%;方案三:甲、乙两种新产品一起投产,由于相互之间的影响,产销量将分别为14000件和7000件,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40%。 另外,投产新产品还需要增加额外的辅助生产设备,将导致甲产品每年的固定成本增加25000元,投产乙产品会增加固定成本开支20000元。其他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计算三种方案企业新增的税前利润,并选择最优方案。


正确答案:

应选择方案三。

第7题:

某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A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7年度A产品实际销售量为600万件,销售单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6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800万元,假设2018年A产品单价和成本性态保持不变。
资料二:公司目前有剩余能力,2018年度公司发现新的商机,决定利用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并添置少量辅助生产设备,生产一种新产品B。预计B产品的年销售量为300万件,销售单价为36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每年增加600万元,与此同时,A产品的销售会受到一定冲击,其年销售量将在原来基础上减少200万件。
要求:
(1)计算2017年度下列指标:①边际贡献总额;②保本点销售量;③安全边际额;④安全边际率。
(2)计算投产新产品B为公司增加的息税前利润,并据此做出是否投产新产品8的经营决策。


答案:
解析:
(1)①边际贡献总额=600×(30-16)=8400(万元)
②保本点销售量=2800/(30-16)=200(万件)
③安全边际额=(600-200)×30=12000(万元)
④安全边际率=(600-200)/600=66.67%
(2)增加的息税前利润=300×(36-20)-600-200×(30-16)=1400(万元)
因为投产新产品B后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会增加,所以应投产新产品B。

第8题:

某企业现有生产设备可用于甲、乙、丙三种产品的生产,相关资料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项目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销售量(件)20000260007000单位售价(元)161014单位变动成本(元)8710固定成本总额(元)13000

A.企业应生产乙产品

B.丙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为78000元

C.甲乙两种产品的差别利润为82000元

D.甲产品贡献毛益总额为160000元

E.乙丙两种产品的差别收入为162000元


参考答案:CDE

第9题:

甲公司计划投产A、B两种产品中的一种,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A产品单位售价300元,变动成本率40%,预计年产销量10万件。B产品单位售价600元,单位变动成本360元,预计年产销量8万件。
资料二:生产A产品时,甲公司需购买一台新型设备,导致固定成本增加80万元。
资料三:甲公司原有乙产品单位售价600元,单位变动成本200元,年产销量为6万件,生产B产品需要占用乙产品的生产设备,导致乙产品每年生产量减少10%。
甲公司采用本量利分析法进行生产产品的决策,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A、B两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和边际贡献率。
(2)根据(1)的计算结果和资料二,计算投产A产品对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
(3)根据资料三,计算投产B产品导致原有乙产品的边际贡献减少额。
(4)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分析甲公司应投产A产品还是B产品,并说明原因。


答案:
解析:
(1)A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300×(1-40%)×10=1800(万元)
B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600-360)×8=1920(万元)
A产品的边际贡献率=1-40%=60%
B产品的边际贡献率=1-360/600=40%
(2)息税前利润增加额=1800-80=1720(万元),投产A产品将使甲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增加1720万元。
(3)投产B产品导致乙产品的边际贡献减少额=(600-200)×6×10%=240(万元)
(4)投产A产品导致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1720万元
投产B产品导致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B产品边际贡献- B产品导致乙产品的边际贡献减少额=1920-240=1680(万元)
应投产A产品,因为投产B产品导致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1680万元小于投产A产品导致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1720万元。

第10题:

丙公司只生产L产品,计划投产一种新产品,现有M、N两个品种可供选择,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L产品单位售价为6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50元,预计年产销量为2万件。
资料二:M产品的预计单价1000元,边际贡献率为30%,年产销量为2.2万件,开发M产品需增加一台设备将导致固定成本增加100万元。
资料三:N产品的年边际贡献总额为630万元,生产N产品需要占用原有L产品的生产设备,将导致L产品的年产销量减少10%。
丙公司采用量本利分析法进行生产产品的决策,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要求:
(1)根据资料二,计算M产品边际贡献总额;
(2)根据(1)的计算结果和资料二,计算开发M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
(3)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三,计算开发N产品导致原有L产品的边际贡献减少额;
(4)根据(3)的计算结果和资料三,计算开发N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
(5)投产M产品或N产品之间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M产品边际贡献总额=1000×2.2×30%=660(万元)
(2)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660-100=560(万元)
(3)边际贡献减少额=(600-450)×2×10%=30(万元)
(4)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630-30=600(万元)
(5)生产M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560万元小于开发N产品对丙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600万元,因此,应该投产N产品。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