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医学高级)

单选题患者女,45岁,主因“多饮多食2年余”就诊。症见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针对口渴明显,首选药物是()A 生地B 山萸肉C 五味子D 生石膏E 栀子

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45岁,主因“多饮多食2年余”就诊。症见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针对口渴明显,首选药物是()
A

生地

B

山萸肉

C

五味子

D

生石膏

E

栀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消渴见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而干,脉细弱无力,方用

A.参苓白术散

B.杞菊地黄丸

C.金芪降糖片

D.附子理中丸

E.金匮肾气丸


参考答案:A

第2题:

消渴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宜选上述何方加减治疗

A. 消渴方
B. 玉女煎
C. 七味白术散
D. 六味地黄丸
E. 金匮肾气丸

答案:C
解析:
中消之气阴亏虚证
证候主症: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第3题:

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治宜选方

A.一贯煎

B.玉女煎

C.补中益气汤

D.七味白术散

E.消渴方


参考答案:D

第4题:

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治当

A.滋阴固肾
B.益气健睥,生津止渴
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D.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答案:B
解析:
上述症状属于中消之气阴亏虚证。其病机为气阴不足,脾失健运。治宜益气健脾,生津止渴。其代表方为七味白术散。

第5题:

消渴见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而干,脉细弱无力,方用

A.参苓白术散
B.杞菊地黄丸
C.强肾片
D.附子理中丸
E.清胃黄连丸合六味地黄丸

答案:A
解析:

第6题:

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疗可选用的方剂是()。

A、玉女煎

B、杞菊地黄丸

C、参苓白术散

D、人参归脾丸

E、金匮肾气丸


答案:C

第7题:

消渴见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而干,脉细弱无力,中成药选用查看材料

A.参苓白术散
B.六味地黄丸
C.金匮肾气丸
D.消渴丸
E.消糖灵胶囊

答案:A
解析:
消渴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常用中成药:参苓白术散、益津降糖口服液。

第8题:

病例摘要:沈某,女,58岁,已婚,农民。2014年6月3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出现口干、多食易饥,小便有沫,形体消瘦。现症: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中消)中医证型诊断:气阴亏虚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多食易饥,形体消瘦为主症,辨病为消渴。现症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辨证为中消之气阴两虚。气阴不足,脾失健运。中医病证鉴别:两者都可见多食易饥,消瘦等症状。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方剂名称:七昧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0g,怀山药30g,甘草6g,木香6g,藿香9g,葛根15g,麦冬10g,天冬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9题:

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治当宜选

A.六味地黄丸
B.玉女煎
C.参苓白术散
D.七味白术散

答案:D
解析:
上述症状属于中消之气阴亏虚证。其病机为气阴不足,脾失健运。治宜益气健脾,生津止渴。其代表方为七味白术散。

第10题:

A.阴阳两亏,金匮肾气丸
B.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
C.脾胃气虚,七味白术散
D.肺胃燥热,白虎加人参汤
E.肠燥津伤,增液承气汤

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而干,脉细弱无力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