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单选题2018年春节前夕,孟某的妻子刘某收拾房间时发现一件孟某穿了5年的旧大衣。刘某欲购买一件新衣服给孟某,遂将孟某的旧大衣扔到楼下的垃圾箱里。第二天,孟某问妻子刘某自己的大衣为何不见了。刘某说已经扔掉啦。孟某说:大衣里价值27500元的欧米茄手表拿出来了么?刘某说没有。经查,该大衣连同手表被同小区捡拾垃圾的徐老太捡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8年真题]A 刘某将孟某大衣扔掉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B 大衣属于遗失物,徐老太应当返还C 手表属于无主物,徐老太可以先占D 徐老太应当返还手表

题目
单选题
2018年春节前夕,孟某的妻子刘某收拾房间时发现一件孟某穿了5年的旧大衣。刘某欲购买一件新衣服给孟某,遂将孟某的旧大衣扔到楼下的垃圾箱里。第二天,孟某问妻子刘某自己的大衣为何不见了。刘某说已经扔掉啦。孟某说:大衣里价值27500元的欧米茄手表拿出来了么?刘某说没有。经查,该大衣连同手表被同小区捡拾垃圾的徐老太捡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8年真题]
A

刘某将孟某大衣扔掉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B

大衣属于遗失物,徐老太应当返还

C

手表属于无主物,徐老太可以先占

D

徐老太应当返还手表,但大衣可以先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曹某、孟某、刘某三人是司法考试的培训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完成一幅绘画作品《从头再来》,他们的好朋友李某提供了一些创作上的建议,并提出在署名的时候最好把自己的名字署上,这样可以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提高作品的影响力,曹某、孟某、刘某三人一致同意。孟某提议要把这个作品公开发表,曹某说最好还是低调一些,自己欣赏就可以了,刘某则不置可否。孟某不顾曹某的反对把作品在招生现场进行了展览,结果被现场咨询报班的学员岳云鹏看中,出价10000元予以购买,曹某、孟某、刘某三人均表示同意。岳云鹏购买后随即拍照在微博上进行发布,一时引起热议。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对作品的完成提出了建议,应是作者

B.曹某、孟某、刘某三人同意李某在作品上署名,李某也表示同意,该署名行为合法

C.孟某不顾曹某的反对把该画发表的做法合法

D.岳云鹏购买后随即拍照在微博上进行发布的行为合法

答案:C
解析: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 3 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视为创作。由此可知,李某只是对作品的完成提出了建议,并没有真正参与作品的创作,不是作者,A 选项错误,不选。 根据《著作权法》第 11 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由此可知,在作品上署名是著作权法规定的作者的权利。作者有权禁止未参加创作的人在作品上署名,禁止他人假冒署名。本题中,曹某、孟某、刘某三人和李某的约定违反法律的规定,B 选项说法错误, 不选。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 9 条规定,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由此可知,对于合作作品的使用,只要不是转让著作财产权,合作作者可以单独决定对作品的使用方式,依题意,C 项说法正确,当选。 《著作权法》第 18 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著作权法》第 10 条第 1 款第 2 项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即信息网络传播权体现的是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是否允许他人上传到网上的控制权。 由此可知,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原件所有人享有作品原件的物权和著作展览权,但并不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无权将该作品上传到网上。D 选项错误,不选。

第2题:


孟某等人单位犯罪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


孟某原为印刷厂工人,后辞职从事个体经营。2007年年底,孟某发现某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在市场上畅销,遂起意盗印此类图书谋取非法利益。后来,孟某从他人处得知李某当厂长的装订厂能够印刷无委印手续书刊,便联系李某安排工厂工人从事盗版图书的印刷与装订。一年间,二人未经许可复制发行教材共计22万余册,非法经营额达人民币27 1万余元。随着生意做大,孟某专门成立了甲厂并疏通各方关系开始专营非法印刷,孟某的四弟孟甲及韩某、安某、董某、郑某等人先后投奔到孟某手下,形成团伙从事非法印刷图书活动。


2009年9月21日,孟甲、郑某、董某在歌舞厅唱歌时与同在歌厅的韩某等人因琐事发生口角并殴斗。事后由孟甲组织人、枪,将韩某等人打伤。经此事后,以孟某为首的原犯罪集团逐步发展为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


庭审过程中,孟某辩护人张某提出孟某过去在公安机关所做的指使王某、张甲等人强奸工厂女工杨某的供述乃刑讯逼供所致。为证明此事,张某在明知孟某罪行存在的情形下,帮助孟某毁灭了相关证据,同时孟某的妻子也多次找到杨某,要杨某把强奸说成通奸,并给了杨某10万元作为改口补偿。杨 某不同意,孟某妻子便一直把杨某留在家中不许离开,警方直到第四天才将杨某解救出。


【问题】


1.对于孟甲在犯罪团伙中的责任该如何认定?应当如何处罚?


2.甲厂刊印无委托手续书刊是否构成单位犯罪?为什么?


3.孟某对孟甲等人在歌舞厅与人发生口角并将人打伤的行为是否应该负责?为什么?


4.孟某以营利为目的,非法盗印图书的行为应该如何定罪?


5.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6.孟某妻子对杨某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孟甲属于主犯,是犯罪集团中首要分子外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应当对其组织、指挥参与的全部罪行负刑事责任。


2.不构成。因为甲厂是为专门从事非法印刷而成立的单位,此种情形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3.不应该。我国《刑法》规定对组织领导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承担责任的范围限制在“组织、指挥”的范围内,而不是指集团所有成员所实施的全部犯罪。孟某为非法印刷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而孟甲等人打人的行为是该犯罪集团以外的罪行,孟某不该承担责任。


4.应当以侵犯著作权罪定罪处罚。孟某的行为是以非法出版物为犯罪对象的非法经营罪与侵犯著作权罪的一般法条与特殊法条的竞合,应以特殊法条即侵犯著作权罪定罪处罚。


5.构成辩护人毁灭证据罪。


6.孟某妻子使用贿买方法指使他人作伪证,构成妨害作证罪,同时也构成包庇罪(作假证明包庇),这属于想象竞合犯。其采取的扣押杨某行为还构成非法拘禁罪,与妨害作证,包庇行为属于牵连关系,从一重罪处罚。



对此考生应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1)对几种不视为单位犯罪情形的把握;(2)非法经营罪与侵犯著作权罪是一般法条和特殊法条竞合的关系,应适用特殊优于一般的原则;(3)以贿买的方式指使他人作伪证属于一个行为触犯两个犯罪构成要件的想象竞合情形,应从一重罪处罚。


第3题:

一日,丁某将邻居孟某准备看病用的5000元钱盗走。孟某要看病时发现钱丢了,就到派出所报了案。丁某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乘孟家无人时将钱送了回去。丁某的行为()。

A.属于犯罪未遂

B.属于犯罪中止

C:属于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C

第4题:

张某夫妻无子女,2002年将孟某收为养子。2004年张某之妻死亡,2005年孟某结婚另居。2007年年初,张某因病去世。经查,张某与其弟弟、妹妹关系很好,经常来往。另张某之妻有一妹黄某。请问,以下谁为张某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 A、孟某
  • B、张某之弟
  • C、张某之妹
  • D、黄某

正确答案:A

第5题:

贾某向孟某借其私車,并告诉孟是用于运输毒品。当贾某运输毒品时被公安机关抓获。按照法律规定对孟某的车辆如何处理?()

  • A、还给孟某
  • B、予以没收
  • C、扣押一段时间

正确答案:B

第6题:

金某祖上为清朝八旗贵胄,家中有一块祖传清代玉佩。当地恶霸孟某甚是喜爱,多次上门求购,均被金某拒绝。2015年2月1日,孟某手下曹某带着二十名小弟再次来到金某家中,扬言:“三日内不将玉佩卖给孟某,小心金某在某高中上学的女儿”。金某心生恐惧,次日主动以5万元出售给不知情的孟某。2017年3月2日,女儿留学德国,金某再无后顾之忧,于3月10日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玉佩买卖合同。经查,玉佩实为赝品,市值仅300元,金某对此不知情。孟某此时方知自己购买的玉佩乃赝品。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因孟某不知曹某胁迫金某一事,金某无权请求撤销与孟某的玉佩买卖合同

B.孟某基于金某欺诈为由撤销玉佩买卖合同的,法院应予支持

C.金某基于受胁迫撤销玉佩买卖合同的权利因超过1年除斥期间而不予支持

D.孟某基于重大误解撤销玉佩买卖合同的权利至2017年6月10日届满

答案:D
解析:
A 项考查第三人的胁迫。根据《民法总则》第 150 条的规定,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据此可知,无论孟某是否知道曹某对金某实施胁迫一事,均不影响金某请求撤销与孟某的买卖合同。故 A 项错误,不当选。 B.项考查欺诈和重大误解的区别。根据《民通意见》第 68?条的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同时,根据《民通意见》第 71 条的规定, 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据此可知,欺诈与重大误解的区别用一句话来概括:知假卖假构成欺诈,不知假卖假构成重大误解。本题中, 金某不知祖传玉佩为赝品,属于重大误解,而非欺诈。故 B 项错误,不当选。 C.项考查胁迫的除斥期间。根据《民法总则》第 152 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2) 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 1 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本题中,胁迫行为终止之日为 2017 年 3?月 2 日,从此时开始起算 1 年除斥期间,撤销权的行权除斥期间至 2018 年 3 月 2 日。因此,法院应支持金某的撤销权。故C 项错误,不当选。 D.项考查重大误解的除斥期间。根据《民法总则》第 152 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1)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 3 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本题中,孟某2017 年 3 月 10?日方知玉佩为赝品,除斥期间为 3 个月,即至 2017 年 6 月 10 日届满。故 D 项正确,当选。

第7题:

游客李某参团赴香港旅游,由于李某等人在购物店购买的物品价值太少,地接导游孟某骂李某等人是来香港蹭吃蹭喝,并说其不要脸,请问孟某此举侵犯了李某的()。

  • A、安全保障权
  • B、获得尊重权
  • C、获取知识权
  • D、自主选择权

正确答案:B

第8题:

盂某系个体医生,具有行医资格和执业许可证。2006年5月,孟某出于医治病患的目的,根据民间验方、偏方配制一种胶囊用以治疗腰疼。患者王某服药后称有效,孟某遂加大剂量让其服用,后出现中毒症状,未能及时抢救而死亡。对于孟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孟某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B.孟某的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罪

C.孟某出于医治病患的目的,不构成犯罪

D.盂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B

第9题:

老工程师孟某发现自家门前路灯年久失修,随时有脱落的危险,遂要求市政管理部门立即处理。市政管理部门以人手不够为由未作处理。几天后的一天晚上起风,路灯脱落将孟某房顶砸坏,孟某欲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可作何种复议决定?()

  • A、行政赔偿决定
  • B、确认违法决定
  • C、驳回决定
  • D、维持决定

正确答案:A,B

第10题:

游客李某等人参团赴某地旅游,由于购物太少,遭到地陪孟某的辱骂,请问孟某此举侵犯了李某等人的()。

  • A、安全保障权
  • B、获得尊重权
  • C、知悉真情权
  • D、自主选择权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