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

问答题春秋战国文字书写载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题目
问答题
春秋战国文字书写载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A、语言

B、文字

C、汉字

D、书写


答案:A

第2题:

现代疾病谱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

<1>疾病构成的变化:由过去的从急慢性传染病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慢性非传染病发病率显著提高,已造成重大的疾病负担


第3题:

书写技能发展变化是哪些规律?


参考答案:

(1)由生疏的低级阶段到熟练的高级阶段;
(2)提高过程的先快后慢;
(3)由共性化到个性化。


第4题:

简述中国古代书写文字的不同载体。
书写中国古代文字的不同载体有:简册,木牍,帛书、卷轴装书、旋风装书籍、经折装书等。

第5题:

民国后,汉族服饰发生了哪些变化?
(1)废止了封建王朝的冠服旧制,服饰上身份等级的区分已日渐淡化乃至消失。
(2)传统的中式服装有了改进,其样式基本上是从宽大松缓向合体灵便演化。
(3)西式衣冠引进,西装革履和西式礼貌日渐流行;中西合璧的服饰出现,其典型代表是中山装。

第6题:

下列中属于网络营销特点的有哪些()。

A、商品交易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B、营销策略发生了变化

C、商品交易的对象及范围发生了变化

D、交易双方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本文的发文字号书写错误,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A.×发[2013]第23号
B.×发(2013)023号
C.×发[2013]23号
D.×发(2013)第023号

答案:C
解析: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IT9704-2012)》的规定,发文字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故本题选C。

第8题:

以下关于文字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B书写工具的变化促进了汉字的变化

C隶书是古文字的最后阶段

D上古甲金文字和古代篆书合称为古文字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与西周秘书性工作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性工作出现哪些变化?
一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子弟“士”不少人充当了诸侯国君身边出谋献策、草拟文书的秘书性官吏;
二是采用了新的文书载体,除了一部分继续使用甲骨文书外,普遍采用了木、缣帛等新的书写材料;
三是政务记录已形成制度,不仅记录君主言行,一切政务要事均要记录,并抄录副本多份,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已形成传统;
四是文书种类有所发展;
五是保密制度有所加强,创建了封泥制度;
六是文书档案拓宽了利用范围,除了作为统治施政的工具外,还用作传授知识的工具和编写典籍、史册的材料。

第10题:

文书物质构成过程的要素是()。

  • A、书面载体
  • B、立体载体
  • C、显字材料
  • D、文字材料
  • E、书写工具

正确答案:A,C,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