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

问答题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
(2)诗歌的语言在朴素中又体现出十分精粹的含义,这朴素中含有淡淡的韵味,这种韵味主要是讲究对形象的刻画,对词语的运用.
(3)陶渊明的田园诗往往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情和景的交融.陶渊明的田园诗除了一些议论的句子外,大多是客观朴实的描写,包涵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浓厚情趣,这种情趣,经过一种朴实平常的景物描写,意向描写加以表现构成了一种淳厚的意境。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和文学成就。


正确答案: 特征:
(1)亲近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离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以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2)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
(3)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老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成就:
(1)情、景、事、理的浑融。不追求物象的形似、情节的曲折,不抽象的说教而用有情趣、理趣的语言来表达;
(2)平淡而又醇厚,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虽经雕琢却又不漏痕迹,显得平淡自然;
(3)平淡与豪放,田园诗闲散冲淡,咏史等诗,豪放有力;
(4)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第2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
(2)诗歌的语言在朴素中又体现出十分精粹的含义,这朴素中含有淡淡的韵味,这种韵味主要是讲究对形象的刻画,对词语的运用.
(3)陶渊明的田园诗往往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情和景的交融.陶渊明的田园诗除了一些议论的句子外,大多是客观朴实的描写,包涵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浓厚情趣,这种情趣,经过一种朴实平常的景物描写,意向描写加以表现构成了一种淳厚的意境。

第3题:

试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参考观点:(1)平淡自然,亲切淳真。用朴素的语言写人们所习见熟知的日常生活,又富有真情实感,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渊明的诗,不做作,不雕饰,不追求华美的辞藻,经过锤炼的普通的田家语,精粹而又表现力。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和郭主簿》),贮、开都是平常浅近的字,却写出了堂前草木茂盛,林荫清凉可贮,南风拂拂,吹人衣襟的情景,形象新鲜,又反映了作者归田后恬适愉快的心情。(2)情景交融,意境高远拔俗。陶诗是写实的,但又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许多场景达到了物我浑融、主客观合一的境地。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句,不仅写了景物,而且反映了作者归隐后的自得其乐,还间接表现出他对利禄熏心的官场的厌恶。他笔下的青松、孤云、归鸟等景物,也都体现出陶渊明坚贞孤高的品格和爱好自由的感情。诗人还常在写景抒情中用朴素的语言揭示生活哲理,达到情、景、理的统一。

第4题: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平淡质直,自然流露,不假雕饰,浑然天成。在《归园田居》这组诗里,几乎全用平淡质直,不加雕琢和藻饰而又接近于农村生活的“田家语”。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只用极少修饰的语言,就把“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以及犬吠、鸡鸣、炊烟、桑麻等平常景物组成和谐动人,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产生了由衷的向往。
(2)塑造生动优美的形象,达到情景融合的境地。陶诗善于用比兴的事物形象来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做到个性鲜明。他以自己的人格构成艺术典型。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能体现诗人自己的性格,形成优美的意境,达到艺术美与心灵美的融合与统一。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在这些景物上,都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能体现其思想性格。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漫不经心地在东篱下采菊,闲静自得地望见庐山。描写诗人归隐之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已经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悠然自适的神态,异常逼真、传神,达到了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3)以白描的手法、平凡的素材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情趣,深入浅出,淳厚有味。例如:《桃花源记》的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叙述渔人发现桃花源,并描写桃花林的景色,以朴素无华的语言,不加彩色渲染烘托,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美丽的环境描绘得非常真切、形象。又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小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表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志愿,就是怎么辛苦,也心甘情愿。纯用口语,以白描手法叙事抒情,不但写得朴实,简明,而且通俗中含有精炼,平淡里蓄着深情,可谓平淡与淳美的统一。
(4)讲究篇章的有机结构,有整体美:艺术风格多样化。诗人常把感情渗透到景物描写中去,又常常在写景,抒情中阐明一些哲理。如:《归去来兮辞》,前一段散文是序,后面的辞赋是正文。序和正文的体裁和写法虽不一样,但二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这是一篇押韵的抒情散文,也可以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

第5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咏史诗两类。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可分三方面: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值得注意的是,田园诗有抒怀的内容,咏怀、咏史之作也不乏景物描写,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第6题:

试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思想内容上,喜园林自然,而不喜官场,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人生态度。在艺术上,他重白描,重情真,反对浮夸雕饰,语言质朴无华,而又精美纯净,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第7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就诗歌语言来说,陶诗语言特点是朴实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钟嵘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诗品》卷中),指出陶诗语言简洁纯净。他不用夸张的铺排,不用刻意的雕琢的对仗和生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的自然流露,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而非矫饰的感情世界,所以他选择的只能是这种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但是,陶诗的语言又不是未经加工的粗糙平俗的民间口头语言,而是语言巨匠剥落浮华后高度凝炼所能达到的更高境界。试看他的《闲情赋》:写的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使用华美的辞藻和细腻的绘声绘色;但他的审美趋向并不在于此,所以他在诗文创作中洗尽铅华,以质素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第8题:

对陶渊明诗歌成就评价很高的人物包括()

  • A、李白
  • B、苏轼
  • C、王国维
  • D、陶渊明

正确答案:B,C,D

第9题:

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意味隽永,淡而有味。
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地刻画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将兴寄与自然美融为一体。但陶诗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含微木)等。

第10题: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杜甫的诗歌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数十年间的社会现实,他深切地关切人民命运;无比热爱祖国,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无情地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丑行。他的诗歌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形象记录,故被称为“诗史”。在诗歌的艺术方面,他的诗各体兼备,尤以五、七言律诗、长篇五古和七言歌行成就最高。他的诗歌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推陈出新,集前人之大成,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称为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典范,影响巨大而深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