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

单选题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以及环境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人口迁出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B 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迁出地的人才流失C 人口迁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迁入地的生态坏境问题D 人口迁移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题目
单选题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以及环境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人口迁出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

B

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迁出地的人才流失

C

人口迁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迁入地的生态坏境问题

D

人口迁移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长期性的改变。

下列各项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村农民前往深圳打工

B.乙国公民旅居欧洲各国达1年之久

C.丙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居住在香港,现已定居

D.丁在大学期间离开家乡前往美国单独生活4年


正确答案:C
人口迁移涉及居住地的长期性变更,这种长期性可以理解为永久定居。而外出打工、旅游、求学等本质上并未改变人口居住地,只是暂时性的空间移动,属于人口流动。因此排除A、B、D项。C项因工作原因定居他乡,构成了居住地的改变,因此属于人口迁移。

第2题: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以及环境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口迁出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
B.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迁出地的人才流失
C.人口迁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D.人口迁移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答案:D
解析:
人口的流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总体说来还是利大于弊。

第3题:

年轻人口的流动改变了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年龄结构,给这两个地区的养老保险分别带来影响。其中关于对迁入地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迁入地的青壮年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养老保险的赡养率会增加

②青壮年的迁入有利于缓解迁入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

③以年轻人口为主的迁移对于迁入地养老保险的好处是长久的

④以年轻人口为主的迁移对于迁入地养老保险的好处只是暂时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第4题:

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值与其平均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与迁移率变化示意图,图中①—⑤为不同发展时期,读图回答16-17题。



21世纪以来,影响该城市人口迁移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查看材料

A.政策
B.宗教
C.经济
D.环境

答案:C
解析:
21世纪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大量人口迁入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

第5题:

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值与其平均人口数之比。下因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与迁移率变化示意图,图中①—⑤为不同发展时期,读图回答。

21世纪以来,影响该城市人口迁移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政策
B.宗教
C.经济
D.环境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是主要的因素;政治因素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图可知,21世纪以来,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迁移,主要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6题:

在二战后的50年里,美国始终是人口的迁入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人口的增加均是通过机械迁移完成的

B.目前美国的人口迁移方向是由东北向西南

C.政治因素是影响美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D.人口迁入美国能缓解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正确答案:D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美国人口迁移的因素太多。B项,美国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不能说目前美国的人口迁移方向是由东北向西南。C项错误,美国人口迁移与政治基本无关。

第7题:

人口迁移对迁人地和迁出地以及环境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说 法,错误的是( )。
A.人口迁出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
B.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迁出地的人才流失
C.人口迁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D.人口迁移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答案:D
解析:
人口的流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 面,但总体说来还是利大于弊。

第8题:

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一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正确答案:C
根据图中信息,迁入率最大值为l8%,迁出率最大值为6.5%,迁入率最大值大于迁出率最大值,A错误;根据净迁移率=迁入率一迁出率,结合图可看…净迁移率小于一5%的省(市、区)只有2个,B错误;净迁移率大于l0%的省(市、区)只有3个,C正确;图示省区既净迁入省区,也有净迁出省区,D错误。

第9题:

阅读关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内容。
人口为什么要迁移 人口迁移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的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大干旱造成成千上万的环境难民。在历史上各个时期.世界各地都出现过因旱涝、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规模移民的现象。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不论是过去几个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向新大陆的迁移。还是如今人口频繁地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迁移.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
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地区性武装冲突都促进人口发生迁移。1947年的印巴分治促使上千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针对课标要求,试对本节课教学给出活动建议。(8分)
(2)依据活动建议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答案:
解析:
教学活动建议:
①运用比较法,对比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迁移路线、迁移原因等方面的差异。
②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③结合其他案例对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行探究。
④举行小型辩论会,加深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理解。
(2)【参考设计】
教学过程要点:
观看春运图片.让学生体会图片中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特征等。
针对人口流动的方向,让学生观看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流向图,概括总结。
强调: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
课堂活动: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体会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让学生正确认识民工潮,产生尊重民工的感情。
教师:目前,我国正进行西部大开发,人口流动出现了新变化,谈谈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并说出西部大开发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政策移民(政治因素)
结合以下案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案例一:三峡移民的图片和资料
三峡移民的原因:生态环境因素
案例二:巴勒斯坦难民图和资料
分析迁移原因:战争(政治因素)
案例三:印巴分治的图片和资料
迁移原因:(民族歧视)社会文化因素
最后,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人口迁移的例子,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经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其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观看图片引出结束语:再次看图片大家又有什么感触呢 我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如果大家都进行迁移,谁来开发自己的家乡。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第10题:

以下为我国省际人口(不含重庆市和港、澳、台地区)迁出率、迁入率的分布图。其中,图1为1995—200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图,图2为2005—201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图。图中每一个黑点代表一个省级行政区。



图2 2005—2010年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



根据图1和图2,说明江西省的人口迁移特点及人口迁移变化情况。
要求:简明扼要,不超过75字。


答案:
解析:
特点:江西省人口迁出率高于迁入率,迁出率均高于其平均值,迁入率均低于其平均值,江西省为人口净迁出省份。
变化情况:2005-2010年人口迁出率明显高于1995-2000年迁出率,而迁入率基本保持不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