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

填空题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及()等三个问题。

题目
填空题
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及()等三个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彩条。


参考答案:数学彩条,也叫奎逊耐彩色棒,是一种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应用十分广泛的小学数学学具。数学彩条由十种颜色、十种长度的木条(或塑料棒)组成。每根彩条的横截面都是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形。十种颜色分别是白色(b)(括号内字母为该颜色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22 个、红色(h)——12 个、绿色(l)——10 个、紫色(z)——6 个、桔黄色(j)——4 个、深绿色(s)——4 个、乌黑色(w)——4 个、咖啡色(k)——4 个、天蓝色(t)——4 个、橙色(c)——4 个。共74 个。十种彩条的长度分别是1 厘米、 2 厘米、3 厘米„„10 厘米。小学数学各年级的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操作数学彩条,使学生建立起较深刻的感性认识,进而建立起有关数学内容的模型和表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用白色的彩条(b)表示 1,其他颜色彩条分别表示2,3,„„10。这样,就可以用它认识整数和四则运算。例如:(1)两个彩条接起来同另外一个彩条一样长,用这种关系可以表示数的组成。(2)用一个橙色彩条和若干个白色彩条,就可以表示11-19 各数。(3)加法和减法:两个彩条连接在一起就可以表示相加。把两个彩条并排摆在一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两个彩条之间的关系就是表示减法。两个彩条相差部分同某一个彩条一样长,这个彩条表示的数就是减法的差。(4)乘法和除法:用单一颜色的彩条连在一起,表示 n 个相同加数连加,用这种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5)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彩条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应用题的涵义,准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6)用其他颜色的彩条表示1,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此外,运用数学彩条还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和开展智力游戏。

第2题:

简述解决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小学数学开放题的价值、教学模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决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①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②解决问题意识的提高使学生更能体会数学的价值
③促进各领域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小学数学开放题的价值:
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和合作性;
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明确待解问题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分类整理,准备小组交流
(4)小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5)整理成果,准备全班汇报
(6)全班汇报,汇总归纳策略
(7)回顾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8)运用策略,解决其他问题

第3题:

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一)教学手段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媒体。
儿童认识数学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他们需要借助各种直观的材料,形成必要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直观的教学手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乘法概念时,为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就必须通过摆实物、看图片等手段,使学生建立起感性的认识,再抽象出乘法的意义
(二)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都需要考虑教学手段这一因素。深刻地揭示教学内容,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需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只有教师熟悉、掌握各种教学手段的结构及其功能,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组织者的主导作用。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更新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4题:

简述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主要模式。


正确答案: ①规则教学模式(先向学生呈现某一规则的若干例证,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尝试或讨论等获得,来发现并概括出一般性的规则)。
②规则教学模式(先向学生呈现某个规则,然后通过若干的实例来说明规则)。

第5题:

用实例分别说明在小学数学规则导入阶段的教学组织中如何运用“情境导入策略”、“活动导入策略”及“问题导入策略”的?


正确答案: ⑴情境导入。是最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策略。如:在初次学习除法时,可呈现此情境:“有6块巧克力,要分给3个小朋友,如果要使每位小朋友分到的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于是,有学生就会利用已有经验,开始用“依次分”的方式去尝试。这样的活动不仅揭示了出发的本质意义——平均分,而且还能揭示其基本的算法。
⑵活动导入。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策略。如:在几何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规则,教师通常都会先设计一些诸如测量包装纸等活动,让儿童先去动手尝试,使他们在各种尝试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规律。
⑶问题导入。通常在一些规则的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采用的策略。如:学生已经习得了基本的二位数除法规则后(像132÷12),教师就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像1318÷12)。当学生用已有规则尝试解题时,就会遇到新问题,因为第一次除得的余数加上十位上的“1”再被12去除时,不够商1,怎么办?多次的尝试和思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定位“,而且使学生已习得的关于除法的规则获得了拓展。

第6题:

探究学习的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1)注意探究教学模式对学习主体的适用性。(2)注意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呈现。(3)注意教师引导的适度性。(4)加强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第7题:

请具体分析再创造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指导,借助“再创造”的方式将学生带到数学化及其有关的各方面的活动范畴之中,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所期望的一切。
第一,学生当前的现实中选择学习情境,使其适合于水平的数学化。
第二,为垂直数学化提供手段和工具。
第三,创设互助作用的教学系统。
第四,承认和鼓励学生自己的成果。
第五,将所学的各个部分结合起来。

第8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做到几点:(1)要熟悉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其中每种教学方法,掌握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2)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点、难点,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3)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

第9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的策略。


正确答案:误区: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就是一堂好课;挤占了儿童思考的时间。
应对策略:要从思想上认识到CAI不是万能的,作用是有限的;从数学内容本身出发考虑是否选择CAI技术;弄清CAI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而不是相反。

第10题:

在教学中运用知觉规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运用知觉选择性规律时要注意:
(1)应增强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以突出对象的感知效果。
(2)要贯彻独占原则,以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
(3)要根据需要,使感知的对象具有活动性,以避免单调的刺激使感官的反应性低落。
2、运用知觉整体性规律时要注意:
(1)课堂组织要严谨,应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结构。
(2)新旧知识要形成有机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3)要合理安排教材的讲授顺序,重点突出,讲解要有逻辑性和顺序性。
3、运用知觉理解性规律时要注意:
(1)使用归纳法讲解教材时,应引导学生形成概括化的认知结构。
(2)使用演绎法讲解教材时,应引导学生形成分化性的认知结构。
(3)教师讲授任何知识时,不能发生任何语言误导现象。
4、运用知觉恒常性规律时要注意:
(1)在知觉情景发生变化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知觉映像与情境变化的相互关系。
(2)应用教具时,要设计好教具与实物的恒定比例关系。
(3)要克服由于定势或歪曲的反馈信息造成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