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谈谈闻一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题目
问答题
谈谈闻一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闻一多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是新月社成员
B.《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
C.闻一多诗歌的艺术风格是飘逸清丽
D.《发现》一诗抒发了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激情

答案:C
解析:

第2题:

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为什么提倡“三美”主张?结合《死水》分析之。


正确答案:主要为了开“新格律诗”的先河。诗人提倡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在本诗均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外型看,每节句数、字数相等,排列整齐为“建筑美”;从内在韵律看,每句由四个音尺(三个两字尺,一个三字尺)组成(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双行押韵,每节一韵,形成诗歌节调的动听为“音乐美”;诗中色彩丰富、词藻美丽即“绘画美”。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成熟之作。

第3题:

诗歌《北方》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闻一多

C、余光中

D、艾青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述闻一多的诗歌成就。


正确答案: 闻一多是格律诗派作家。1923年出版了第一步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了第二部诗集《死水》。
《红烛》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痛恨与失望,又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还有对自然、爱情的赞美与对前途的迷茫、感伤等。
《死水》的主旨依然是爱国主义。回国之后的闻一多深为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腐朽感到震惊与悲哀。从而将艺术视角从个人传向社会,着力表达人民的苦难与民族的屈辱。在艺术上,《死水》虽不像《红烛》那样浪漫,而是显得深沉、凝练、成熟,但对“三美”艺术目标的追求是一致的。

第5题:

请举例说明闻一多诗歌对爱国主义主题的表现。


正确答案:闻一多诗歌直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多是在国外创作的,主要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的,多收于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中,主要有《忆菊》、《太阳吟》、《孤雁》等;另一类是回国后创作的,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而产生的失望、愤慨情绪,多收于他的第二部诗集《死水》中,主要有《发现》、《一句话》、《静夜》、《死水》等。

第6题:

朱自清:“闻一多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诗人。”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闻一多的诗歌具有格律之美,经得起分析、推敲和琢磨,符合东方式的诗歌审美。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爱国主义包含的三个基本方面是

A、爱国认识、爱国思想、爱国情感
B、爱国思想、爱国情感、爱国行为
C、爱国心理、爱国行为、爱国情感
D、爱国认识、爱国意志、爱国情感

答案:B
解析:

第9题:

臧克家的诗歌《老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你认为"老马"象征了什么,结合时代特征谈谈你的个人感受。


正确答案: 诗人用满含同情的泪水,表现了旧中国劳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悲苦无助,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的深重苦难。诗人通过老马的境遇写自己所看到的人生,那背负超重的生活重压,低头忍耐的形象,就是“坚忍主义”的表现。诗人通过作品表现了一种不灰心,不颓丧,要能咬紧牙关,忍受困苦的磨难的“个人的坚忍主义”精神。《老马》就是对这样的生活态度的注释,即:当前的磨难就是你的对手,运尽气力去和它苦斗。诗人表现的这种人生,这种生活态度,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诗人本着“不肯粉饰现实,也不肯逃避现实”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民族精神做作了一种深刻的审视。
“老马”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艰难生活中农民形象的象征,象征着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命运,其性格善良、忍辱负重、逆来顺受。“老马”也可以是当时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象征,象征着诗人坚毅、执着的人生态度(人称哲学的象征)。

第10题:

简述闻一多诗歌"沉郁"风格的形成及特点。


正确答案: 作为前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闻一多身上集中体现了受英美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矛盾。他留学美国,热切学习西方文化,同时又深感民族与文化的压迫,作为反抗,写下"爱国主义"诗篇;回到国内,又感到极度失望,专制和腐败的政权压迫激起了他的反抗和对自由民主的追求。这种纠缠的矛盾压在他激情澎湃的内心,而诗歌格律化追求又要求把灼热的情感压缩在凝固的形式中。这一"冲"一"压",形成了闻一多诗歌特有的"沉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