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有人认为,凡是能够引起观众悲痛的戏剧都是悲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有人认为,凡是能够引起观众悲痛的戏剧都是悲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悲剧”这一概念,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人们通常的生活用语,泛指生活中任何不幸的,痛苦的、失败的和死亡的遭遇,下场和结局;二是指戏剧类型,即由于正义一方的失败或毁灭,而引起人们的悲痛、怜悯,并由此产生崇高感的戏剧作品;三是指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它包括生活和艺术(不局限于戏剧,也包括其他叙事类作品)中作为欣赏对象的悲剧事件,其悲剧感也来自于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显然后两者具有审美意义。
2、作为悲剧的戏剧突出地显现了悲剧的本质。无论是命运悲剧(如《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家庭和社会悲剧(《大雷雨》),都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如果没有矛盾冲突,其悲惨结局带有偶然性,那么人物的命运虽然能引起人的悲痛也不能视为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3、悲剧不以引起观众悲痛为目的,它在凸现人的生存苦痛、残酷的一面以外,还要让人们正视死亡,正视人生痛苦,在人的有限的生命存在中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和陶冶。也就是说,悲剧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于悲剧主人公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不屈从于环境的压迫而进行的抗争和奋斗,来自于精神上的崇高。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和困苦显示了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人生中有价值的事物的毁灭,能够让人们强烈否定恶的势力,突出真美善的价值,实现人自身精神风貌和超越人意志力的提升。
4、能够引起观众悲痛的戏剧并不止悲剧一种,正剧由于兼具悲剧与喜剧的因素,也能引起人的悲痛,但由于过程和结局不同,它不能进入悲剧范畴。如描写孔繁森事迹的同名剧本虽让人情绪反应强烈,但却是悲喜兼备的正剧。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人说“只要电源是正弦的,电路中的各部分电流及电压就都是正弦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产生非正弦电压的原因,除了电源是非正弦电源外,还与电路中存在非线性元件有关,如整流电路。

第2题:

有人认为“宁多用风,不多用水”,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对。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风量或水量都能提高床层的松散度,但风量加大能强化下降期的吸啜作用,而加大顶水使吸啜作用减弱,从而减少精煤在矸石中的损失,同时顶水过大也给选煤厂的煤泥水系统造成沉重负担,使煤泥在厂内的回收工作加重,所以“宁多用风,不多用水”。

第3题: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第4题:

有人说:“财政、财政,有‘财’又有‘政’,才是‘财政’。”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通俗但不深刻,只是对“财政”字义的简单解释,只解释了“什么是财政”的表象问题,而不能解释“什么是财政”的本质问题。按照主流学派的观点,财政从本质上讲是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

第5题:

有人认为不学教育学照样能教好学生,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不对。这是因为:
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学习教育学,有助于科学育人,提高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推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促进教育科学的研究。

第6题:

辨析题,有人认为,政治思想的介入一定不利于文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不对,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看法,并不完全符合文学史的事实。作为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或一个阶级的利益、信念、追求的集中表现,政治意识在其形成之时,同样充满了热情与活力,是激励人们追求理想、价值和甘愿为之献身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解剖社会的锐器。中外文学史上许多作家和作品之所以获得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其表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政治热情。

第7题:

有人认为,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就是正作用与反作用,这种理解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理解不对!调节阀由执行机构和阀体两部分组成。调节阀一般采用气动薄膜(有弹簧)执行机构,对于执行机构而言,其作用方式有正、反两种。信号压力增大时,推杆下移的叫正作用执行机构;信号增大时,推杆上移的叫反作用执行机构。阀体部分分为正、反装两种。阀杆下移时,阀芯与阀座间流通面积减小的称为正装式,反之称为反装式;调节阀的作用方式分为气开和气关两种,有信号压力时调节阀关,无信号压力时调节阀开的为气关式,反之为气开式。气开、气关是由执行机构的正、反作用和阀体部件正反装组合而成,组合方式如下:
执行机构阀体部件调节阀执行机构阀体部件调节阀
正正气关反正气开
正反气开反反气关
所以,把气开、气关理解为正、反作用是不对的。

第8题: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 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 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主观 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与 否直接受学生本人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所左右;②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 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因为学生对信息进行内部加工过程受到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制约。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教 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 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 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 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不只是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 师要求做的事,这并不是师生互动。

第9题:

有人说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不对,因为布朗运动是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10题:

有人认为,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对。
第一,创作个性与个性是两个不同范围的概念。
创作个性是一个文学理论术语,指的是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它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而个性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指的一个人特有的兴趣、气质、天赋、能力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第二,有个性的作家未必有创作个性。
作家个性是以个人的生理素质为基础,受具体生活情境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而创作个性的形成只能通过创作实践、艺术活动,是作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追求自己的创作特色的结果。个性人人具有,但创作个性却并非每个作家都有。
第三,创作个性未必一定体现作家个性。
个性会影响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影响他对题材选择和表现题材的方式,但是从创造心理学和文学的虚构性、想象性上讲,个性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又表现得非常复杂。生活实践有可能使一个人的气质从反面影响他的创作,虚构权力和心理补偿动机有可能让一个作者在他的创作中去体现其本人实际上没有,但他又希望有的那种品格和个性,因此常会出现文不如其人的现象。所以不能武断地判断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