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有人认为,只有现实主义文学才关注现实人生,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都是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生活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有人认为,只有现实主义文学才关注现实人生,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都是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生活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不对。
(1)浪漫主义文学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因此“抒情性”和“个性化”成了浪漫主义“表现性”的主要体现。在创作手法上浪漫主义偏重于理想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自我,改变客体,表达理想。艺术中的表现具有震憾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
(2)浪漫主义的这种基本面貌显然与现实主义文学不同。现实主义以写实的表现形态来展现生活的面貌,它强调真实而客观地展现生活,以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都是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生活无关。
第一,从浪漫主义文学发生发展的情况来看,它与当时的文化思潮、文学思潮及社会变革就有密切的关系。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对王权和贵族的民主运动、民族觉醒在思想文化上的反应。
第二,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理想折射出了作家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其中包含着对旧传统、旧制度的否定,对新的社会理想的追求,对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个性独立的肯定。比如浪漫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对立起来,满怀激情地歌颂自然的纯朴与美丽,批判社会世俗生活的平庸和奢靡。
第三,从想象活动要受生活经验的限制这一原理来看,浪漫主义文学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虽是幻想的产物,但其性格特征仍具有人类的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辨析题,有人认为,政治思想的介入一定不利于文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不对,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看法,并不完全符合文学史的事实。作为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或一个阶级的利益、信念、追求的集中表现,政治意识在其形成之时,同样充满了热情与活力,是激励人们追求理想、价值和甘愿为之献身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解剖社会的锐器。中外文学史上许多作家和作品之所以获得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其表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政治热情。

第2题:

有人认为“宁多用风,不多用水”,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对。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风量或水量都能提高床层的松散度,但风量加大能强化下降期的吸啜作用,而加大顶水使吸啜作用减弱,从而减少精煤在矸石中的损失,同时顶水过大也给选煤厂的煤泥水系统造成沉重负担,使煤泥在厂内的回收工作加重,所以“宁多用风,不多用水”。

第3题:

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关系?
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分别是纵贯人类文学史的三大文学类型。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分别是先后发生在欧洲18世纪末到20世纪的三个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流派。它们是三大文学类型得到充分发展的一段文学,是它们的典型形态。

第4题:

有人认为,文学创作需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会对创作产生不良影响。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文学创作主要是艺术思维,但这并不是说创作的整个思维过程都与抽象思维无关。文学创作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以艺术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两种思维活动在文学创作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学创作必须以艺术思维为主,但是要将大量的生活素材组织成一个艺术整体,并发掘和显现蕴含于其中的思想意义,仅仅靠艺术思维就不够了,还需要抽象思维的参与。具体来说,抽象思维对艺术思维的辅助作用主要表现在,作家要借助抽象思维来帮助自己认识生活和概括生活,借助抽象思维的判断和推理来帮助形成对生活现象的深刻理解。所以,在创作的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有可能介入作家对生活素材的分析、综合、提炼,有可能帮助作家确定作品的主题,甚至还会参与对人物、环境和情节的创造。但是这种参与始终不会离开艺术思维,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在创作活动中是交织为一体的。抽象思维以辅助的形式参与艺术思维,不仅不会破坏或削弱形象的力量,倒有可能强化艺术思维,给艺术思维以启发和深化。

第5题:

《浮士德》在艺术上的一个主要特色是()。

  • A、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以现实主义为主体
  • 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以浪漫主义为主体
  • C、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两者都是主体
  •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第一部以浪漫主义为主体,第二步以现实主义为主体

正确答案:B

第6题:

表现主观理想,抒发自己强烈的个人感情,反映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文学
  • B、现代主义文学
  • C、浪漫主义文学
  • D、现实主义文学

正确答案:C

第7题:

龚自珍的诗歌多关注现实,纵横议论,抒发感概,形成奇特瑰丽的()诗风。

  • A、现实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理想主义
  • D、幻想主义

正确答案:B

第8题:

有人认为,“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的含义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什么是文学文本?怎样理解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正确答案: (1)文学文本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
(2)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第一,二者体现了不同的文学观念。作品概念包含了这样一个理解前提,即认为作品从属于作家,作品不能脱离作家而独立存在;而文本这一概念则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强调文学作品被作家创作出来之后,它就有了自身的价值,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二者的内涵不同。文学文本作为一个语言实体,其意义还有待于读者阅读之后去理解,而经过读者阅读的文本才是真正完成的“作品”。也可以理解为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尚末阅读的语言形态,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于一种读法的语言文学作品。
第三,二者的关注角度也不相同。从“作品”观念出发研究文学,读解的重点会放在作品怎样体现作家个性上,非个人化的东西往往会排斥或忽略。而从文本角度观照文学,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就不会仅仅局限在对作家意图的把握上了,而会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去解释;各种读者的不同理解,则会使文本成为一个永远开放的世界。

第9题:

有人认为,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对。
第一,创作个性与个性是两个不同范围的概念。
创作个性是一个文学理论术语,指的是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它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而个性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指的一个人特有的兴趣、气质、天赋、能力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第二,有个性的作家未必有创作个性。
作家个性是以个人的生理素质为基础,受具体生活情境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而创作个性的形成只能通过创作实践、艺术活动,是作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追求自己的创作特色的结果。个性人人具有,但创作个性却并非每个作家都有。
第三,创作个性未必一定体现作家个性。
个性会影响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影响他对题材选择和表现题材的方式,但是从创造心理学和文学的虚构性、想象性上讲,个性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又表现得非常复杂。生活实践有可能使一个人的气质从反面影响他的创作,虚构权力和心理补偿动机有可能让一个作者在他的创作中去体现其本人实际上没有,但他又希望有的那种品格和个性,因此常会出现文不如其人的现象。所以不能武断地判断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

第10题:

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


正确答案: 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从逻辑上对文学类型进行的总体划分,它适合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形态,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则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形态,它们有特定的历史内涵,不能用来指称所有历史时期的文学类型。但二者有密切的关系。近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使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形态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则成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它们较完全地体现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类型特征。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