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如何理解审美批评?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审美批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文学的批评方式?


正确答案: 正确的批评方式能够产生好的批评作品;反之,不正确的批评方式将导致不合格或伪劣的批评作品。一般而言,批评方式有三个特点:审美体验、理性分析、价值判断。

第2题:

如何理解社会历史批评?


正确答案: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社会历史批评几乎伴随着文学批评的整个发展进程。从中国早期从文学评价活动中自发的探讨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到西方社会学影响下产生的社会学批评,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文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经历了多种形态。其理论特征主要体现是强调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依赖关系。认为文学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种观点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到歌德,再到丹纳的“三因素”说,社会历史批评一直强调文学的盛衰和发展的根源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是社会诸要素推动或者妨害了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和生活的关系也是相互的,文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对生活施加影响,可以介入生活,并在特定时期担负其起启蒙和匡正时弊的任务。
社会历史批评有其自身的评价尺度,它们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由于社会历史批评坚持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努力在“作品”和“现实”之间寻找对应关系,因此文学是否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生活就成了社会历史批评评判作品的首要尺度。所谓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家的真实感情、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在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中,真实性是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文学从来不是一种无倾向、纯客观的文本,必须有作家主体性加入。只有深刻的揭示特定历史时期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发展趋势的作品,才具有真实性。文学的社会效果是社会历史批评的又一重要标准,这与社会历史批评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分不开。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也对社会生活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可以创造生活。
社会历史批评在具体操作时往往要求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价值标准,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与此同时社会历史批评也注意考察作家与时代、环境的关系。通过对作家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活、创作及其社会思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而考察文学的社会作用历来是历史批评不可或缺的方面,这一点与社会历史批评看中文学的思想性有关,也是社会历史批评的特色之一。

第3题:

审美批评主要关注艺术作品的纯审美特性和纯形式结构的方式是():

A.感悟式审美批评

B.印象式审美批评

C.形式主义审美批评

D.背景主义审美批评


参考答案:C

第4题:

如何理解女权主义批评中的“女性意识”。


正确答案:女权主义批评中的“女性意识”是一个庞杂而又变动不居的概念。它主要体现为女性生理、心理和社会诸因素的总和。同时应看到,女性意识将随着社会的更迭、历史的嬗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女性意识最突出的表现为一种自主、自救、自尊意识。还需要提及的是,一种健全的女性意识还应包括对女性自身的自剖和反省,以及对女性意识的矫枉过正,而对于这一点,女性作家和女权主义批评缺乏应有的思考和阐述。

第5题:

如何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


正确答案: 不同的风格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由于人们的心理基础不同,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对风格美有不同的选择。风格美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但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第6题:

从()来说,文学批评可以分为审美批评和非审美的批评。


正确答案:批评的取向

第7题:

如何理解审美批评?


正确答案: 审美批评往往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造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在真善基础上又超越了真善因而是“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认定美是文学的本质定性之一。审美批评在西方流派众多,很难找到比较共同的术语,而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审美批评说是“滋味”、“妙悟”、“空灵”、“神韵”之类。
审美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模式,其特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审美批评首先是一种情感性评价,它着眼于作品以什么样的情感并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成功的表现和引起了读者的心灵震荡与情感激动。这是因为文学作品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产物,是“哀乐之心感,歌吟之声发”的结果。一方面正如康德所说的:“纵使审美判断(像一切判断那样)也含有悟性”,但它却“只是联系于主体(它的情感)”,“依照着这表象对主体的关系和主体的情绪来把握和评价。第二,审美批评又是一种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这种批评往往具有“超功利”的性质。这是因为文学作品并不是直接的现实,它不过是一个虚构的想象世界。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一方面要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实践加以领会,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一种静观状态和适当的距离去感受和评价它,暂时排除知解和行为倾向,超越一般的功利欲望。康德早就在《判断力批判》中表述过文学的基本特性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第三,审美批评还常常是一种形式或者形象的直觉批评,这是因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或形象构成,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五官感觉,因而审美批评意味着形式的直觉判断,即形式是否和谐、完美,形象是否鲜明、独特。

第8题:

如何理解文化批评?


正确答案: 文化批评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文学艺术的批评模式,它也可以称之为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的出现是与20世纪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各种文本批评的“向内转”趋势相对应的强调对作品的研究和作品之外的社会文化联系起来的“向外转”的趋势的表现。其主要代表有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英国的文化研究等等。
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模式,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其一,注重探讨文学文本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广泛联系。其二是,文化批评立足于一个广阔的空间进行批评活动,这种广阔包括采用的理论的多学科性、批评方法的多方面性。它通过对于文艺文本及文艺现象的阅读,发掘出这一文本或现象的内在的因素,从而使得文艺批评活动不只是对于文本意义层面的讲述,而且进入到文本作用于人们无意识领域的探究,于是批评活动在意义层面之外又获得了超越意义,同时又是具有另一种意义的东西。其三,文化批评在整体上虽然具有“向外转”的趋势,但是它又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将目光局限在具体文学作品作为理论的例证,相反它吸收了语言学批评、审美批评、心理学批评的许多方法,进一步探讨文学文本在具体社会语境下的深层内涵。与语言学批评想类似,在文化批评作为一们新兴的学科,有一些关键词也应该引起注意。例如文化工业(文化产业)。它起因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状况的分析。文化工业问题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文艺作品的批量生产、复制的问题,而是要看现代大工业的体制全面渗入到原先强调个体化生产的文艺活动中,使得文艺问题异化的现象。此外还有大众传媒、话语和文化霸权、大众文化、身体、图象等概念都值得在研究和使用文化批评的时候引起注意。关于文化批评的操作方法而言,由于文化批评不是一种严密组织的批评派别,它也没有一种专一的批评方法,因此,它主要地不是创造自己的方法,而是寻求自己合适的方法。这种寻找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展开,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在进行文化批评时,就有明显的社会批评的特征。
综上所述由于文化批评对跨学科知识有着很强的要求,这也决定了它在具体运用中的难度。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需要多元化的思想,纷繁多样的文学和文化也需要多元的批评模式。只有这样文学才会在现代社会生机勃勃。

第9题:

如何理解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


正确答案: ①文学批评既是沟通文学创作和社会接受的中介性活动,又是独立的的人文学科,当批评家以文学方式传递的美感印象吸引着读者的审美关注时,批评便发挥着引导和深化艺术欣赏、增强读者审美愉悦的功能。
②文学批评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它的性质和功能不能不首先受到文学特征的制约。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它决定了批评者审美批评和意义阐释的的不确定性。批评家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批评家美感领悟和美感传递的方式决定了批评写作的艺术化特点。文学批评的审美性特点,必然吸引着读者的审美关注,并由此激发读者美感的功能。
③文学批评的更重要的职能是通过它的艺术分析,深化读者的审美体验,增加读者的审美愉悦。

第10题:

如何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正确答案: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