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单选题“观物取象”说出自()。A 《诗经》B 《论语》C 《易经》D 《孟子》

题目
单选题
“观物取象”说出自()。
A

《诗经》

B

《论语》

C

《易经》

D

《孟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 A、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 B、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 C、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 D、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正确答案:C

第2题:

以下原文中反映“人与天地相参”整体观诊断思想的是()。

  • A、五脏相音
  • B、参伍相合而调之
  • C、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 D、五脏之象,可以类推
  • E、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正确答案:D

第3题:

传统看法认为,《周易》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名的由来或是取象说,或是取义说,不存在其他的解释。取象说认为八卦以某种物象的名来命名。比如乾卦之象为天,乾即古时的天字,故取名为乾;取义说认为卦象代表事物之理,取其义理作为一卦之名。比如坤卦之象纯阴,阴主柔顺,故此卦名为坤,坤即柔顺之义。
以下哪一项陈述为真。严重地动摇了卦名由来的传统看法?

A.乾坤两卦之所以居六十四卦之首,这是因为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天地相交,万物才得以生
B.卦名不能单靠取象说来解释,也不能单靠取义说来解释,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给出所有卦名的解释
C.卦名的由来虽然有诸多不同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宗,或者归属于取象说,或者归属于取义说
D.卦名出自卦辞记述的所占之事,坤卦占问的是失马之事,当初筮得兰一象,认为牝马驯良可以找到.便取名为坤

答案:D
解析:
题干结论为:《周易》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名的由来或是取象说,或是取义说,不存在其他的解释。D项为真则说明存在其他解释,直接削弱了题干结论;A项从根本上肯定了取象说;B项指出应该将取象说和取义说相结合,也不能削弱题干结论;C项加强了题干结论。故答案选D。

第4题:

“观物取象”说出自()。

  • A、《诗经》
  • B、《论语》
  • C、《易经》
  • D、《孟子》

正确答案:C

第5题:

“吟咏性情,流连哀思,谓之文。”这里体现的是()的观念。

  • A、教化说
  • B、模仿说
  • C、诗缘情
  • D、观物取象

正确答案:C

第6题:

儿童形成数概念的发展阶段顺序是()。

  • A、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 B、给物说数→口头数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 C、按数取物→给物说数→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
  • D、给物说数→按数取物→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

正确答案:A

第7题:

中医学中,将“为象思维”的思维方式称之为()。

  • A、取类比象
  • B、适当联想
  • C、见物成象
  • D、由表象及里象

正确答案:A

第8题:

在取象的过程中,物分成“名”和“实”。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中国古代的“观物取象”、“度物象而取其真”等类似主张,反映了文学观念的模仿论;中国古典文论中的“风教”或“教化”说以及西方的“寓教于乐”说等类似说法,反映了文学观念的实用论;我国先秦的“诗言志”之说,反映的文学观念是表现论;孔子提出的“兴于诗”说法以及歌德《浮士德》的创作实践,反映的文学观念是()。


正确答案:体验论

第10题:

中国“观物取象”说与古希腊“摹仿”说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中外文学理论虽然都强调文学发须依赖于社会生活,但是二者的着眼点却有所不同。《周易·系辞(下)》提出了“观物取象”的说法,虽然直接谈的是中国早期文字的起源问题,不过,象形文字作为抽象化、规范化的图画,是根据实物描摹出来的形状,因此也可以引申为是对文艺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所作出的一种评论。古希腊的“摹仿”说较为直接地认为,文学反映的对象即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摹仿。从这个角度说,两者都是艺术反映论思想,都试图从文学与世界的联系来看待文学活动。不同的地方在于,首先,“观物取象”说原指象形文字的起源和形成,因此不像“摹仿”说那样直接而突出地强调文艺的反映活动,而是经过后来学者的发展引申,才得以在文论上体现出“摹仿”的深层涵义。其次,两者对于潜在主体的态度有所差别。古希腊的“摹仿”说,显然含有轻视主体创造性的色彩,它强调的是艺术家观察、复制自然的能力,容易把艺术家引向靠技术临摹自然的道路上去,从而把艺术家降低为复制物品的工匠。中国古代的“观物取象”说则不同于此,观察客体,从客体中选取形象,这都传达出主体具有一定的选择、创造能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