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举例论述在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区别。

题目
问答题
举例论述在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区别。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如果将高雅文学、通俗文学、探索文学与艾布拉姆斯所说的“世界”相比,可以发现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类型的属性。一般说来,高雅文学特点是高雅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世界”是忠实的。这种忠实不仅表现在它按照“世界”的面目再现和表现“世界”,而且表现在它逼真地描写和刻画“世界”的面貌、形态、情状。通俗文学对“世界”是不忠实的,不论这个“世界”是客观的、外在的、物理的“世界”,或者是主观的、内在的、心理的“世界”,它对于“世界”持一种超越的态度。通俗文学是一种富于理想的文学,它在社会理想、精神理想、审美理想的追求上与浪漫主义文学是一致的。它所建立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充满梦魇、满足人们白日梦需要的“世界”。从文学史上看,高雅文学由于以揭示“世界”的真实为至上追求,竭力按照“世界”的固有样式再现和表现“世界”,所以它一般既不屈从于富于同情心的读者的善良本性和美好愿望,又不妥协于公众的传统道德,也不会因为遵从普遍推崇、认可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评判与流行时尚而牺牲、削弱自己对于“世界”的真实的独到的发现与揭示。通俗文学则不同,它宁愿牺牲“世界”本身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而尽可能满足读者想象、梦魇的需要,满足读者愉悦耳目、实现愿望、宣泄感情的要求,它往往以人造的虚拟的“世界”来取悦于读者。通俗文学不以“世界”为蓝本,不以真实见长,不拘泥于“世界”的本来图景,不认同“世界”的本真,它所虚拟的人造的“世界”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调剂、一种慰藉、一种陶醉,它甚至运用奇特的想象、隐幽的神秘和将感情推向极端,向理性主义的限制发出挑战。武侠小说中那些侠骨柔情、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英雄好汉,劝谕小说中那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言情小说中那些天下有情人经过种种磨难最终皆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都是牺牲“世界”本身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而极尽虚拟之能事的人造的梦幻的“世界”的表现,从这一点来看,说通俗文学是“逃避文学”或“脱离现实的文学”不是没道理的。当然,通俗文学对于“世界”采取一种超越态度并不是说它完全脱离“世界”,而是说它对“世界”采取一种扬弃、改写、添加的态度,这主要表现在它对情节的制造和安排上,一般来说,其情节具有起伏跌宕、生动曲折、紧凑集中的美学原则,很少有高雅文学中的“闲笔”、“衬笔”,情节来自现实的“世界”,但并不等于现实的“世界”,是一种夸大的“世界”。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有时常常混淆不清。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将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学统统看成是民间文学。郑振铎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中曾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郑先生的意见发表于半个世纪之前,今天,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界限一般已不难划分。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
二是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形式创作和流传的。
三是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自发创作,是其思想情趣的自然流露,通俗文学的创作一般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反映的内容也良莠不齐,二者的共同之处只是形式上的通俗易懂。

第2题:

举例论述学前儿童文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地四个层次。


正确答案: 1.第一层次:完整感知文学作品以文学作品作为学习内容的文学活动,首先应该让儿童感知作品,这是学习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完整感知文学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儿童能否很好地感知、理解作品,也决定了他们能否更好地进入到后面的学习活动。
2.第二层次:理解体验作品在学习和欣赏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有必要进一步组织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进一步理解、体验作品内涵,尤其要让他们切身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
3.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在帮助儿童深入理解、体验作品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儿童形成迁移作品的经验。
4.第四层次: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学前儿童文学活动归根到底是语言教育活动,最后都应该落实到学前儿童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

第3题:

试论述文学艺术与戏剧艺术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1)文学和戏剧的密切联系,首先表现在它们都要利用语言这个含义丰富的媒介。剧本称为戏剧文学,对戏剧艺术审美品质的高下有“先天性”的重大影响,为戏剧提供以对话的方式展开的戏剧情节,作为戏剧演出的蓝本。特别是以再现为主的叙事文学与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戏剧更加接近,因而富有情节性的文学作品常常被改编搬上舞台。
(2)文学形象以间接性为基本特征,只能凭借想象展现.不像以演员动作为基础的戏剧,可以直接感知于视听。还可以综合音乐、美术和舞蹈等艺术而再现可感知的生活情景。
(3)文学的表现领域极其广阔,不受时空限制,几乎无所不能,而戏剧则强调时空的高度集中,以情动人,是文学与戏剧的共同要求。
(4)戏剧冲突表现得更直露、更强烈,抒情性的文学常常因缺少情节性而难以作为戏剧的文本,而诗意和诗化的语言可以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第4题: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有时常常混淆不清。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将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学统统看成是民间文学。郑振铎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中曾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郑先生的意见发表于半个世纪之前,今天,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界限一般已不难划分。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
二是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形式创作和流传的。
三是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自发创作,是其思想情趣的自然流露,通俗文学的创作一般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反映的内容也良莠不齐,二者的共同之处只是形式上的通俗易懂。

第5题:

强调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与强调文学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有哪些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强调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集中体现为“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表现说的主要观点在于:
(1)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思想情感的表现,甚至是本能欲望、无意识的流露。
(2)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主张以人的内心世界为表现的主要对象。
(4)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强调文学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其主要观点在于:
(1)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第6题:

举例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一是提供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二是提供典型形象;三是在艺术、语言上对作家文学有影响。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有积极和消极影响:一是保存、掘炼和再创作;二是损害和歪曲。

第7题:

儿歌并非书面文学,而是()。

  • A、通俗文学
  • B、口头文学
  • C、高雅文学
  • D、民间文学

正确答案:B

第8题:

2014年可以视为为通俗文学正名的一年。发布渠道、出版市场、主流媒体,三个渠道都开始关注它,我们发现所谓“通俗文学”的一批作品实际上文学性很高;传统的所谓精英(高雅)文学作家,包括刘心武、刘醒龙、雪漠,他们也在利用通俗文学、类型文学的方式来包装他所谓文学性的东西。因此通俗文学其实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文学传播和文学阅读的问题。对这理解正确有() ①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②无论通俗文学,还是高雅文学都应面向广大人们 ③高雅文学应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 ④就解决问题而言,通俗文学比高雅文学更有价值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B

第9题:

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梵第根的三层次说指出,国学、比学与总学,作为各具特色的三个层次,分别构成含义不同的独立学问,但三者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共同组成文学研究的有机整体。区别在于,国学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现象,比学关注国家之间的文学关系,总学则解决各国文学的共同发展。三者不仅在平行的逻辑上相互补充,而且还在发展的时间纬度上递进关联。如果说国学是比学基础的话,那么总学则是比学的目标2歌德提出世学概念,我们应当看到,比学必将超越语言、文化、政治界限,迈向更广阔的世学。正如钱钟书所说:“比较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及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超越民族界限,融全世界文学为一体的文学,必将随着比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而产生。

第10题: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强调文学与世界联系上与摹仿说有一脉相传之处()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