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简析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题目
问答题
简析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正确答案: 冯文炳(废名)的小说多描写农村乡野生活,表现农村古朴静寂之美,人情乡情之美,在乡土文学中开辟了田园抒情体小说的别一支流。小说多描写乡村小人物,赞美他们纯朴的人性之美和古朴的生活方式,对与此相背的旧制度、旧礼教和现实环境流露不满,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浣衣母》中的李妈具有博大的仁爱之心,只因她违拗传统与人搭帮过日子,因而不能见容于现实环境;《河上柳》中的民间艺人陈老爹自足自乐,颇具古风,但衙门一纸禁令使他失去生活依托。《桃园》中的阿毛姑娘充满童真的爱与美的追求,寄寓着作者的理想,但与严峻的现实矛盾。《竹林的故事》中的种菜卖菜的三姑娘是纯朴自然美的化身,是描写古朴乡野乡情魅力的佳作。作者在写乡村人物古朴自然之美的同时,也着力表现乡村田园山水之美,两者相得益彰,构成废名小说的重要特色,也使他的小说具有一种隐逸倾向。这种隐逸倾向在他后期小说《桥》中加浓了。《桥》中的人物、环境、爱情故事,都写得脱俗空灵,超然于现实环境。但诗意悠远,是一部诗化小说。

第2题:

简析郭沫若《天上的市街》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天上的市街》是一曲恬静秀美的憧憬之歌。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狂涛已渐趋平静,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也发生分化。郭沫若自日本回国后,目睹了这种种情形,便滋生了忧伤和苦闷的情绪。但当他进一步审视现实、思虑祖国前途的时候,又不时地激起追求理想和批判现实的激情。《天上的市街》就是诗人当时这种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这首诗的重点是写“天街”的美好,如“天街”物质的极大丰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等等,但这决不意味着诗人忘掉了现实的悲哀而寄意于太空的欣喜,诗人是要以天街的美丽。富有以及人民的自由幸福,来反衬现实社会的丑恶。贫穷和人民的遭受压迫剥削。全诗虽只有十六句,诗人却连用了五个“定然”、“定能”这样的肯定性副词来写“大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理想的确信和追求光明的执著。
《天上的市街》已经没有郭沫若以前诗作那种汹涌澎湃的力量了,现实生活的纷扰使他希求心理的平静和生活的恬淡,在人世的思想中渐渐表现出出世的愿望,在动的精神中开始感到一种求静的要求。虽然诗人仍然想追回青春时的热情和理想,但他内心的情绪却不能够承担起表现它们的艺术形式,节奏和旋律过于平滑,已经无法再回到《女神》诗篇的境界中去。《天上的市街》在艺术上已经不再具有激昂的情调。澎湃的热情,而是清新、和谐、意境优美的诗篇。诗人把繁星满大的夜空,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美丽的天上街市,并改造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是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走。而“天上的市街”已不是要以自我力量获得的新世界,它是外在于诗人自我的另一个理想世界,在诗人对“天上的市街”的赞美中,已经隐隐含有一种对现实的失望和淡淡的悲哀情绪,郭沫若诗歌的力的美已经转向静的美。

第3题:

简析冯至《十四行集•鼠曲草》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这是冯至1942年出版的《十四行集》的第四首。诗人惜鼠曲草平凡、渺小、的生存过程探求人生的真谛。鼠曲草对平风凡的生活状态静默自足。对人世则追名逐牙而发生的“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默默否定,从诗作对鼠曲草这种“高贵洁白”的品质的的礼赞中。人们不难领悟出一种严肃的人生思考:对于高洁的人格的追求;对于平实、认真。执著的生活态度的赞许。在诗人看来,伟大就在于平凡之中,只要心灵高尚,执著于自己的追求,即使像小草那样渺小,那样默默无闻,亦自是一种高贵的生命范式,自有高风亮节长留人间,并能在死生交替中走向不朽。
通过心与物的感发过程,将本属抽象的思绪与具体的鼠曲草契合,令思绪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物象,是此诗的基本手法。作为一首哲理抒情诗,它因而避免了抽象的理性宣示而具有了生动活泼的形象与较强的抒情性。此外,冯至的这首诗采用十四行形式,自然谱炼;韵脚音节,和谐确切;风格清新,言近旨远。以《鼠曲草》为代表的冯至的《十四行集》标志着中国十四行诗的成熟,它的价值主要在于丰富了新诗形式,对未来诗体的移植作出了成功的尝试。

第4题:

简析《日出》的思想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日出》没有传奇性的故事。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着夜生活。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比《雷雨》更成熟,更显露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作者利用陈白露的"休息室"和翠喜的"宝和下处"有限的空间,召来了三教九流,全声色地表现了魑魅魍魉盘据的旧世界,揭示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剥削制度的本质,因而使《日出》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深广的历史内容。在艺术上,作者"试探一次新路",他舍弃了《雷雨》中"太象戏"的结构和"用的过份"的"技巧",采取了与表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横断面的描写"。用"片断的方法",用"色点点成光彩明亮的后期印象派图画"的技法,写出"社会的真实感",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开放、真切、自然。人物形象的刻画,仍是《日出》最成功之点。对于陈白露和李石清,作者主要是写他们性格的复杂性、内心的激烈冲突和他们被窒息被毒化的心灵历程。而对胡四、顾八奶奶、张乔治、福生等形象的刻画,则是着眼于他们性格的主要特点,用夸张、重复、强调的手法,使它更突出,更鲜明,如:胡四的"贱"、顾八的"俗"、张乔治的"洋奴相"。翠喜的刻画体现了作者主观的感情与客体描写高度有机的融合。他写出了一个老妓女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人生哲学和感情表达的方式,没有人为美化她,但却写出了与粗俗的外表形成对比的"一颗金子的心",使这个悲剧形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第5题:

简析冰心散文创作的思想基调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冰心的散文较之小说、诗歌成就更大。冰心在美期间曾因病住院,身在容中,又卧病在床,思念故乡之情、慰冰湖的秀色,凝结为情真意切的感情实录,除了她在小说和诗歌中对母爱、童真、自然的礼赞以外,同期所作的《寄小读者》又加进了对“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的热爱眷念之情。在另一本散文集《往事》中,她写道:“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揉着头发,发上揉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贯穿在冰心散文中游子的那种思绪和爱国情愫,像一根红线将她过去诗文中的“三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赋予其作品更积极,更丰厚的内涵。在《寄小读者》中还一如既往地倾注着她对儿童的爱,她以优美亲切的文笔,“童心来复”的情愫、温情款款的风度,与小朋友娓娓谈心,陶冶他们纯洁进取的情操,字里行间倾注了一腔挚爱。冰心的散文,回响着“爱”的主旋律与其多重奏,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别人的情操的作用。
冰心的散文在艺术上往往是情感的抒发胜干事实的描述,她善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作者带进诗一般的美妙境界中,冰心的表现手法委婉细腻,语言清新曲雅,体现了一个女作家特有的妩媚多姿的风彩。

第6题:

简析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十四行集》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艺术视野相当开阔。凡是与生命发生深切关联的事物:“从历史上不朽的精神到无名的村童农妇,从远方的千古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草,从个人的一段小生活到许多人共同的遭遇”,都作为诗材,写成富于哲理性的十四行体诗(共27首),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和人类、宇宙根本问题的关注。在艺术上,一是对诗情哲理性的追求,能从细节中捕捉诗意,在日常境界里体味出哲理,情理相融,感悟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二是注意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三是诗的形式采取西方十四行体;但冯至并不拘泥这种诗体严格的格律要求,而是采用变体,利用十四行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中国进行十四行诗创作试验的诗人很多,这部诗集是代表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是中国个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第7题:

简析《凤凰涅槃》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凤凰涅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动人传说,象征着旧世界和诗人旧我的毁灭及新世界和诗人新我的诞生。整个《女神》所显示的彻底的毁坏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诗人对时代本质特征的认识,都集中体现在这首诗中。凤凰的自我牺牲,自我再造,形成了一种浓烈的悲壮气氛。它们诅咒冷酷污秽的旧宇宙,集木自焚、把旧我连同旧世界的一切黑暗与不义投入烈火,在燃烧中获得新生,这正是五四运动中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精神的形象写照。凤凰的再生,是经过斗争冶炼后的创造和新生,也是祖国及诗人自己开始觉醒的象征,洋溢着热烈的破旧立新、追求自由、创造理想的热情。
在艺术特色上,《凤凰涅槃》表现出了浓烈醇厚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
首先,《凤凰涅槃》显示出一种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凤凰自焚再生的故事贯通着蔑视一切、荡涤一切、创造一切的磅礴气势和力度。
其次,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绚丽浓厚的色彩也是《凤凰涅槃》的重要特征。诗人以神话传说为题材,无限发挥想象力,运用色彩绚丽的词语和浓墨重彩的描写,使整首诗情感浑厚、色彩绚丽、内蕴深沉。
第三,《凤凰涅槃》,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它具有史诗般的艺术构架,既有浓郁浪漫的抒情,又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化的诗和诗化的戏剧,达到了诗剧合一的完美的艺术效果。
总之,《凤凰涅槃》的思想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女神》中不朽的杰作。

第8题:

简析《雷雨》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曹禺的剧作《雷雨》以2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父子、夫妻、兄弟、主仆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尖锐冲突的描写,深刻的暴露了剥削阶级家庭的黑暗、腐朽混乱和资产阶级的残暴和虚伪,并且为一群被侮辱被损害者提出了悲愤的控诉。作品还描写了早期中国工人阶级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风雨飘摇,以及它必然走向崩溃的危机,达到了作者借此意在“暴露大家庭的罪恶”的创作目的。尽管剧本存在着陆较浓厚的宿命论和神秘色彩,仍不失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雷雨》在艺术上巨大成功首先在于它的戏剧结构的严谨和翔实,曹禺以极为经济的手段把过往的历史压缩在现实的情景中,把外部的社会矛盾压缩在周公馆内部的矛盾纠缠中,把侍萍一家人的命运压缩在周朴园一家的内部冲突中,使这个简单的乱伦故事几乎容纳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尖锐的社会的和思想的矛盾冲突。《雷雨》另一突出成就还在于它所塑造的人物是真正个性化的。他们各有自己感情情绪变化的逻辑,各有自己把握人生和对待生活的方式,各有自己的思想愿望和要求。周朴园、蘩漪、周萍、周冲、侍萍等,无一不形象鲜明,生动,显示着作者丰厚的艺术动力。此外,《雷雨》中的人物对话富于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

第9题:

简析冯至《我是一条小河》的思想蕴涵。


正确答案:《我是一条小河》是冯至早期抒情诗的优秀篇章,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寓言。这首诗深入地表达了青年男性对自己所爱的人的爱情渴望。“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这里诗人隐喻了一种“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定是表现出了某些美丽而善良的举动,但是,诗人尽管一方面向自己心爱的姑娘吐露着热烈的恋情,“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栽剪成你的裙裳”,“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与此同时,诗人又从这种热烈而亢奋的情绪走出来,既写出了一种对爱情的渴求,同时又写到了对这种简单方式的爱的忧虑,“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这里虽然也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但在更深的意识层面上,却是诗人对爱的理想破灭后虚幻的人生的预言,“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也许并未真的发生,但诗人显然已经察觉了它存在的可能性。在爱情的热烈追求中隐含着爱的无法成功的酸楚,这是这首诗之所以优美动人的内在核心。诗中“小河”这一形象,它的流动,它最后的流向大海的归宿,实际上在另一个方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形象,他的内心就流淌着一种动荡感,他无法限制自己前行的方向,即使是流过“森林”,淌过“花丛”,它最终必然归于大海,而诗中的大海显然暗示一种丰富复杂而险恶的现实人生。这首诗既写出了在现实生活面前,诗人无力的抗争,也写出了诗人在无望的爱情体验中,一种热烈而又虚幻的感情表达,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于爱情的度量,显示了一种更博大的怀抱,“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天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竟也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这首诗是对爱——渴望、满足、超越三部曲的凝炼表达,是诗化的人生体验。

第10题:

简析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冯文炳的小说是一种诗化的小说,抒情小说,具有浪漫主义气息。意境冲淡而诗情浓郁是他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他把小说当作诗、当成绝句来写,追求诗的独特意境与神韵。他以平淡朴讷的文字抒写田园牧歌式的人物和景色,人与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成为一种象征,表现隐逸、闲适之美,纯朴、自然之美,形成一种冲淡而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犹如文人画派的写意水墨画,于古朴无华中显示淡雅秀逸。虽有对现实不满或不安,但调子微温,笔墨含蓄,绝不剑拔弩张,疾言厉色,超越、破坏冲淡之意境。在结构上,冯文炳的小说大多属于散文化的小说结构,不重情节而重情绪、意境的渲染。行文颇具古典诗词含蓄而富有跳跃性的特点,简练跳脱,故时有艰涩之处。在现代乡土小说中冯文炳独树一帜,在现代抒情体小说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后起的小说大家沈从文也有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