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简述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既讲究声律,又兼有气骨,文质结合,元气淋漓,真力弥漫的诗歌美学品格,正是盛唐诗歌的艺术风貌。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盛唐诗歌题材成就最高的为()。

  • A、边塞
  • B、田园
  • C、山水
  • D、送别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李梦阳的诗歌在艺术成就上较高的是()。


正确答案:乐府、歌行

第3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
(2)诗歌的语言在朴素中又体现出十分精粹的含义,这朴素中含有淡淡的韵味,这种韵味主要是讲究对形象的刻画,对词语的运用.
(3)陶渊明的田园诗往往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情和景的交融.陶渊明的田园诗除了一些议论的句子外,大多是客观朴实的描写,包涵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浓厚情趣,这种情趣,经过一种朴实平常的景物描写,意向描写加以表现构成了一种淳厚的意境。

第4题: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徐志摩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意境优美。中国的古典诗词格外注重意象、意境的构建,徐志摩的诗歌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如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比,那“飞扬,飞扬,飞扬”的雪花负载了诗人对纯真的爱情和美好理想的追求。在构建意象和意境时,徐志摩注重“象”或“景”的韵外之旨,有时格外注重意象或意境的意蕴美或情蕴美。在名作《再别康桥》中,西天的云彩、夕阳波影里的垂柳,清泉中的浮藻和依依惜别的诗人所构成的水墨画与诗人惜别的深情、甜蜜的忧伤融为一体,“意”与“景”皆美,融融的情意、淡淡的忧伤与空灵、冲淡的景色水乳交融。
其次,韵律和谐。徐志摩认为“一首诗的甜蜜也就是它的内容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因此他格外注重诗的内在节奏感和旋律美。在抒情诗中他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例如《雪花的快乐》中“飞扬,飞扬,飞扬”连用,《再别康桥》的第一节里,三个“轻轻地”构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特殊句式。在用韵方面,徐志摩继承了民族传统诗歌的音韵技巧,又吸收了西洋诗歌韵律的长处,他的绝大多数诗作都具有韵律和谐多变的特点。
第三,形式多样。徐志摩是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作家,他格外注重章法,但同时还注意形式多样,因而形式方面的严谨与灵活多变的高度统一是徐志摩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从整体上看,徐志摩的诗虽然以四行一节为主,但章法、内在结构、节式、句法、韵律或韵脚都各有变化,他讲究诗的形式但又不为其所缚,他的绝大多数诗作都体现了新月诗派早期的诗歌美学原则。

第5题:

简述曹操诗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曹操诗歌开创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他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借古题以写新事的,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用其悲凉苦恨之调,创作《薤露行》、《蒿里行》,以写汉末动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后人评论说: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曹操登高必赋,其诗有一种悲凉沉雄、梗概多气的独特艺术风格,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其诗古直质朴,但抒情浓郁,悲歌慷慨,气韵沉雄,抒发了建立功业的渴望。如《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均写得高远阔大,气势雄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第6题:

简述《登高》和杜甫诗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盛唐伟大诗人,与李白同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并称“李杜”。杜甫生活于唐王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时代;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破灭。坎坷困顿、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民生疾苦、社会矛盾以及国事危艰,有深刻的观察与切身的感受。其诗全面而忠实地反映了所处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而兼具多种色调。古近律绝、长篇短制等各体皆精,尤其对七律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存诗一千四百余首。传世名作有《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北征》、“三吏”、“三别”诸诗以及《登高》、《秋兴》、《登岳阳楼》等。
《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秋天(767)。,杜甫在夔州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望夔州秋江的景色,倾诉了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心情。诗歌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八句全对,一气流转,给人均齐对称的美感而不见斧凿之痕。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严谨的格律,诗人把家愁与国恨紧密交织,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更让人感到这位诗人伟大的人格。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抒登高所感。所览之景苍凉雄浑,所抒之情沉郁悲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是一曲卓绝千古的秋之歌。

第7题: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
曹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第8题: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杜甫的诗歌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数十年间的社会现实,他深切地关切人民命运;无比热爱祖国,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无情地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丑行。他的诗歌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形象记录,故被称为“诗史”。在诗歌的艺术方面,他的诗各体兼备,尤以五、七言律诗、长篇五古和七言歌行成就最高。他的诗歌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推陈出新,集前人之大成,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称为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典范,影响巨大而深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第9题:

简述盛唐诗歌发展的概况(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正确答案: (1)唐玄宗开元(712-741)年间,唐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3)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是高适和岑参。
(4)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还当首推李白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与清新自然兼而有之,各臻化境。

第10题:

简述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既讲究声律,又兼有气骨,文质结合,元气淋漓,真力弥漫的诗歌美学品格,正是盛唐诗歌的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