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京派作家虽然没有共同的纲领和宣言,却在创作上形成了共同的特征。请从题材、风格和文体三方面简要说明。

题目
问答题
京派作家虽然没有共同的纲领和宣言,却在创作上形成了共同的特征。请从题材、风格和文体三方面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在题材上,倾向于对“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描写。出于对文学的政治性和商业性的不满,有意识地表现乡村和民间生活,以抵抗文学的堕落。
B.在风格上,倾向于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热衷于以自己童年和乡土生活题材,在怀旧的情绪中去品味生活、挖掘诗意,形成了独特的“牧歌田园诗”风格。
C.在文体上,大多创造出了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不以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取胜,而努力地创造出形式上的“文章之美”,使抒情小说从此成为了一个传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简要说明沈从文小说“都市”和“湘西”两大题材的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都市题材是他以“乡下人”的身份对现实的直面,重点是道德批判,他总是用讥讽的口吻去调侃城市里的各色人等,特别是上层社会的“高等人”所患的“阉寺病”,想爱而不敢爱,甚至连说都不敢说,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等。
湘西题材则是他在成为都市人之后对乡村的缅怀,重点是理想化的歌颂,《柏子》、《边城》等湘西题材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西及沅水流域的民风、民俗,洋溢着一种蛮野之气和赞美之情。

第2题:

请以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小说为例,简要说明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创作的变化过程。


正确答案:冰心小说从《两个家庭》到《超人》,再到《分》,表现了文学研究会作家从问题小说到泛爱小说再到批判小说的发展全过程。许地山的小说从《缀网劳蛛》到《春桃》,王统照的小说从《微笑》到《湖畔儿语》,则主要体现了这个发展变化的后一阶段。总之,文学研究会作家大多经历了一个由表现“爱”与“美”,到揭露社会不平现象的变化过程。

第3题:

朊病毒(Prion)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的亚病毒因子。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能引起哺乳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传染性的病变因子。

第4题:

从《台北人》对季节类型的选择上看,作家尤其偏爱的是对冬天与秋天的描写。请简要说明其原因。


正确答案: A.冬秋季是万物衰亡的季节。在《台北人》中,冬秋季高频率的出现与作者抒发悲伤情感的用意是密切相关,充分凸现了《台北人》中的主人公们由辉煌逐步走向毁灭的悲剧意识。
B.冬秋季的叙述又是为了表达时光飞逝的生命感怀。面对这种凉风乍起,凉意袭人的季候,小说中的夫人们自然会触景悲怀,推物及己,痛惋自己花残红褪,好景不长,生发出春光难久,人之迟暮的惜时叹逝感。
C.冬秋季的叙述也是为了表达对英雄暮年的无限感慨。《台北人》中的许多主人公在年轻时也都干出过轰轰烈烈的事业,属于叱咤风云的人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这些过去的风云人物也已春光不再、惆怅不已。

第5题:

先锋小说大致可以分为“文化寻根”、“形式主义”和“书写个体存在”三种彼此有别又相互融合的创作类型,请简要说明每种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作家作品(各说出一二即可)。


正确答案: A.“文化寻根”层面上的先锋小说注入了意蕴丰厚的生命哲学等主题内涵。在他们笔下,诸如象征、隐喻和精神分析等现代派手法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韩少功的《爸爸爸》、《归去来》和莫言的《红高粱》等。
B.“形式主义”层面上的先锋小说则在创作实践中真正实现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将“形式”与“意义”进行了较为成功地融合,标志着先锋小说形式实验的开端。如马原的《拉萨河的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余华的《现实一种》、《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格非的《褐色鸟群》,苏童的《罂粟之家》、《妻妾成群》,孙甘露的《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
C.“书写个体存在”为主旨的先锋小说更为关注人物的存在境遇与价值抉择问题。如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宿命》,残雪的《山上的小屋》、《黄泥街》、《瓦缝上的雨滴》、《苍老的浮云》,余华的《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和《四月三日事件》等。

第6题:

请从文体和文体特征两个角度,简要说明鲁迅在散文创作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确答案: (1)从散文文体的角度来看,鲁迅既是杂文的奠基者,又是散文诗的鼻祖。
(2)从文体特征的角度来看,鲁迅在“闲话体”和“独语体”这两种散文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第7题:

请简要说明中世纪西欧园林风格与特征。


正确答案: 1.中世纪欧洲园林最初都以实用性为主,随着战乱平息和生活稳定,园林装饰性,娱乐性日益趋浓厚。
2.城堡园林中也有局部设置迷园,用大理石或草皮铺路,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
3.用低矮绿篱组成花坛图案,图案呈几何形成或鸟兽形状及徽章纹样,在其空隙填充各种颜色的碎石,土,碎砖或者色彩鲜艳的花卉。
4.花架式亭廊也较常见,亭中设坐凳,廊架上爬满各种攀缘植物。
5.中世纪除了寺观庭园和城堡庭园两大类型外,后期又添加了贵族猎苑。

第8题:

风格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体制、样式、类型中,只有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以恰当的文体,才能呈现出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独到风格。()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京派”为什么与“京味”无关,反而与“乡土文学”有关?请以废名、沈从文、凌叔华和萧乾的创作为例加以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 A.京派作家多是南方人,在创作上不以北京的市民生活为题材,语言上也不以北京人的京味口语为特点。
B.从文学源流上看,京派与20年代的“乡土文学”却有着重要的血缘联系;他们虽然都生活在城市里,但他们的创作内容却很少与北京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以儿时的家乡生活为题材和背景。
C.京派小说的“鼻祖”废名(冯文炳),原本就是“乡土文学”的新秀,主要写家乡湖北黄梅的生活;而京派小说的主将沈从文,则以家乡湘西生活为题材;凌叔华和萧乾的作品,多以北京为背景,但北京就是他们的家乡。

第10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分别形成了"京派"和"海派"的文学流派。"京派"重视作品中人性内容的表达,把现代散文界定为个人传情达意的文体。下列作家中不属于"京派"作家的是()

  • A、沈从文
  • B、施蛰存
  • C、何其芳
  • D、朱光潜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