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试析顾况诗和李益诗的风格特点。

题目
问答题
试析顾况诗和李益诗的风格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顾况的诗主要体裁是古诗和乐府,诗歌内容以反映人民疾苦、针砭时弊为主。在内容和形式上很可能给中唐元、白等人写新乐府予以启发和影响。顾况创作上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极为重视从慷慨吐清音的吴楚民歌中汲取营养,将古体诗与民歌有机结合起来,诗风通俗明快真率自然。如《苔藓山歌》:“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闲。野人觉后长叹息,帖藓黏苔作山色。……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三如腾虎欲咆哮,四如懒龙遭霹雳。……”妙趣横生,音调流畅自然,比喻新颖奇兀。他的一些五七言绝句受民歌的影响也很明显,如《山中》:“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顾况的诗具有想像大胆奇特,情感真挚,形象真实生动,通俗坦易而又化俗为奇的艺术风貌。如《归山作》:“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不仅奇思异想,且充满狂放之气,如《悲歌》其二:“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想像过人,章法结构也纵横有致。
(2)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余韵,也有中唐先声。诗中感伤情调,实具大历的时代特点:“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边塞诗的内容较丰富。因为他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体验。边塞诗写得又多又好。他继承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他在《塞下曲》中说:“优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种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确为盛唐之音。然而李益的时代,因不满战乱而产生的厌弃远戍的哀怨伤感情绪急剧增加,反映在边塞中,又有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其《盐州过胡儿饮马泉》诗云:“……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他的边塞诗也以七绝最为著名,如《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明看。”又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景抒情,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且经常通过画外声来渲染悲怆情绪,韵味尤为深远。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山石》一诗的作者是()

A顾况

B贾岛

C孟郊

D韩愈


D

第2题:

宗元和刘禹锡是中唐山水诗成就比较突出的诗人,试析两人山水诗风格的异同?


正确答案:柳宗元和刘禹锡是中唐山水诗成就比较突出的两位诗人,其山水诗的风格、情趣却有很大不同:柳宗元将压抑愤懑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使情与景契合无间,风格则比较凄清幽冷,如《江雪》、《渔翁》等。刘禹锡生性豪放旷达,生活态度也比较乐观开朗,其山水诗也呈现明朗雄放的风格,如《望洞庭》、《浪淘沙》等。

第3题:

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是( )。

A.高适

B.岑参

C.张若虚

D.顾况


正确答案:AB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

第4题:

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正确答案: 在过度时期的大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人,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大。
一.顾况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诗》;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继承而变本加厉。
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他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诗中的感伤情调,带有大历的时代特点。而他的《塞下曲》又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

第5题:

试析顾况诗和李益诗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1)顾况的诗主要体裁是古诗和乐府,诗歌内容以反映人民疾苦、针砭时弊为主。在内容和形式上很可能给中唐元、白等人写新乐府予以启发和影响。顾况创作上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极为重视从慷慨吐清音的吴楚民歌中汲取营养,将古体诗与民歌有机结合起来,诗风通俗明快真率自然。如《苔藓山歌》:“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闲。野人觉后长叹息,帖藓黏苔作山色。……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三如腾虎欲咆哮,四如懒龙遭霹雳。……”妙趣横生,音调流畅自然,比喻新颖奇兀。他的一些五七言绝句受民歌的影响也很明显,如《山中》:“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顾况的诗具有想像大胆奇特,情感真挚,形象真实生动,通俗坦易而又化俗为奇的艺术风貌。如《归山作》:“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不仅奇思异想,且充满狂放之气,如《悲歌》其二:“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想像过人,章法结构也纵横有致。
(2)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余韵,也有中唐先声。诗中感伤情调,实具大历的时代特点:“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边塞诗的内容较丰富。因为他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体验。边塞诗写得又多又好。他继承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他在《塞下曲》中说:“优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种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确为盛唐之音。然而李益的时代,因不满战乱而产生的厌弃远戍的哀怨伤感情绪急剧增加,反映在边塞中,又有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其《盐州过胡儿饮马泉》诗云:“……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他的边塞诗也以七绝最为著名,如《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明看。”又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景抒情,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且经常通过画外声来渲染悲怆情绪,韵味尤为深远。

第6题:

试析《诗格》的诗境论。
(1)王昌龄正式提出诗有“境”,并区分有三境,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一阐明这一最有创见性的理论。
“三境”可视为自古以来诗的三种类型的境界,也可作区别诗之高下,一般作品到最优秀诗篇依次递进的三种境界。
“物境”,指以自然景物或社会人事的具体事物为主的诗篇所展示的境界,这是最常见的诗境,它的审美特征是“了然景象,故得形似”,创作的原则方法是情景交融,是诗人心灵化了的艺境。南朝山水诗大多只达到王昌龄所说的物境水准: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2)情境与意境有相通处,前者感情色彩更明显,后者上升到有哲理意味的境界,强调“真”,或许是三种境界中审美层次最高的境界。
(3)诗境说的发明,使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契合交融有了一个明显的标识,融合二者可建构一个高于二者的完善的诗歌宇宙,把此前分散的“言志”、“缘情”、“物感”、“形似”“意象”诸说冶于一炉,开通了诗歌创作一个明显的指向。
诗境理论,自唐以后成了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核心。后人逐渐将这理论臻于完善。

第7题:

以著名的《悯农》诗向吕温行卷的诗人是()

  • A、顾况
  • B、李绅
  • C、张籍

正确答案:B

第8题:

边塞诗《夜上受降城闻笛》的作者是()。

A、王昌龄

B、崔颢

C、李益

D、顾况


参考答案:C

第9题:

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诗是()。

  • A、边塞诗
  • B、山水诗
  • C、田园诗
  • D、唱和诗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李贺诗具有“()”的风格特色。


正确答案:冷艳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