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考据类训诂著作主要包括哪些?

题目
问答题
考据类训诂著作主要包括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林则徐属于晚清哪一学派的治世能臣()

  • A、逍遥遁世派
  • B、满汉二分派
  • C、训诂考据派
  • D、经世致用派

正确答案:D

第2题:

试述训诂学重要著作十部。


正确答案:训诂学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各种专著极为繁多。现举其最重要者十部,简述如下:
(1)《尔雅》和《尔雅义疏》—《尔雅》成书于汉代,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解释词义为主的词典。“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尔雅》共十九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是解释古籍中一般实词和虚词的,后十六篇专释各种专用名词。它基本上是辑录先秦时代的训诂资料而成。古人为《尔雅》作注疏的很多,如郭璞、邢昺、邵晋涵(《尔雅正义》)等,最著名的是清人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此书运用“因声求义,声近义通”的科学方法,破除文字障碍,探求词语本源,成就极为突出。
(2)《方言》—西汉人扬雄所作,是汉语方言学的第一部著作。作者不仅知道语言有今古不同,而且了解语言有方域之异,故广泛收罗各地方言,而以通语释之。这不仅在训诂学上是一大创造,而且保留了西汉时期的汉语分区情况和语音体系的可靠资料,在语言学史上极有价值。
(3)《释名》—东汉刘熙所作,是用声训的方法解释词义、说明事物得名之所由、探求语源的专著。
(4)《广雅》和《广雅疏证》—《广雅》系三国魏人张揖所著,它的性质与《尔雅》完全相同,分类也相同。它增益《尔雅》所未备,故书名《广雅》。清人王念孙作《广雅疏证》,“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探求词源,申明转语,纠正古训,博考证失。此书是清儒训估学研究最高水平的集中体现者。
(5)《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定声》—《说文》是汉人许慎所写,古代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共十五卷,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创立了五百四十部首,收释了9353个字。它根据字形解释字的本义,是考溯文字本源、考订古代语义、寻求语言根源的光辉巨著。《说文》以小篆为标准字形进行分析,同时又收了1163个重文(包括古文、籀文等),是研究古代文字的重要桥梁。此书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后代研究《说文》的专著极多,形成“许学”。清代有著名的“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段氏是清代研究《说文》的巨擘,他的《说文解字注》校订了《说文》的讹脱,阐明了《说文》的条例、说解和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并著《六书音韵表》,分古韵为十七部,在每个字下都标明其古音韵部,是清儒文字、音韵、训诂研究最高水平的又一代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变更《说文》体例,按古韵及形声声符排比,详析字形结构,考订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以声音、训诂相通之理阐明《说文》,有许多独到之处。
(6)《经传释词》—清人王引之所作,是一部专门解释经传中虚词含义和用法的著作。本书收字160,按声母编排,论述严密、精确,例证翔实、可靠,在词义和语法上多有发明。
(7)《马氏文通》的作者是清末的马建忠。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谈论语法的专著。它仿照西洋语法,来分析汉语的词汇和结构,具有开创之功。
(8)《新方言》是近人章太炎(章炳麟)所作。此书搜集方俗异语八百余条,根据声韵的转变的规律,以古语证今语,以今语通古语,在学术上有极高价值。
(9)《词诠》是近人杨树达所作。此书是在刘淇、王引之、马建忠等人研究虚词和文法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收集了五百多个古汉语虚词,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对每个词的每一种用法一一标明词类,诠释意义,引例证明。全书脉络清楚,系统性很强,是一部很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10)《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今人蒋礼鸿所作。全书收集了380条敦煌变文中难懂的字词加以解释,很有实用价值。

第3题:

明末清初,有深厚理性思维功底的歙县学人( )由训诂入手治学,开徽派考据学之先河。

A、戴震

B、吴承仕

C、江永

D、黄生


正确答案:D

第4题:

训诂的术语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1)也;者:解释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格式是“甲,乙也”、“甲者,乙也”。
(2)曰,为,谓之:用来释义,还用于辨析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被释词放在它的后面,格式是“一曰甲”、“乙为甲”、“乙谓之甲”。
(3)谓:和谓之不同,被释词放在它的前面,格式是“甲谓乙”。有时,它也用于串讲大意。
(4)“之言”、“之为言”:是用来表示声训,有时也说明通假字,格式是“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

第5题:

乾嘉考据史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试加分析。


正确答案:主要是康雍乾以来屡兴文字狱,对学术界造成一种高压的态势。知识分子为了逃避现实,明哲保身,便将毕生精力葬送在故纸堆中。加之清初统治者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倡导“稽古右文”,组织他们修史、编书,逐步养成了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从学术的传承上看,乾嘉学者继承了明中叶以来开创的考据之风,把训诂、校勘的手段用之于经史、地理文献、诸子、集部文献的研究上。

第6题: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


正确答案:《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第7题:

解释虚词的著作主要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1)卢以纬的《助语辞》;
2)刘淇的《助字辨略》;
3)王引之的《经传释词》;
4)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

第8题:

古代地理类著作与今天的地理类著作一样吗?它主要有哪些类别?


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的地理类著作,主要有总志、都邑、时令、山川、游记、外纪等类别。与今天的地理类著作不一样。它不讲自然地理,主要讲人文、政治、和沿革地理。


第9题: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


正确答案:《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第10题:

训诂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1)注音。即给古籍中的生僻字词注音。古籍上的注音方法概括起来有四种:
A.描写法。直接描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B.“读若”法。“读若”法是以某字的读音为标准,指示人们照这个字的音去读即可知其音的方法。
C.直音法。以同音字来注音的方法。
D.反切注音法。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
(2)释义。包括:
A.训释词义。词是句子组成的基本*单位,要懂得句子的意义,首先要了解词的意义。因此准确的解释词义,就成了训诂的重要内容。
B.释句。大致有下面几种情况:
(1)翻译。这又分为两类:
A.直译:直译指译文与正文词义大致相应,语法结构基本相当的翻译。
B.意译:不拘正文和语法结构的翻译。
(2)串讲:就是把句意连贯起来,作概括的讲述。它可以针对一个句子,也可以针对一群句子。c点明含意。点明含意,指不解释句子的字面意义,只是指明句子内容的实质,即所谓“言外之意”。(3)阐述章旨。章旨,指诗文篇章大旨。
(4)、释成语典故。
A.解释成语。古籍中的成语,多是前人的名篇或名人的语句,也有不知来源的古语,也有流传的谚语、俗语和格言。历代训诂学家或解释其来源,或解释其意义,或解释其引用者的用意等。
B.解释典故。其中包括两项内容:解释某些诗文中隐含的故事;指出诗文中某些典故的出处。
(3)说明语法修辞和分析句读。为了准确解释词义和文义,训诂工作还常解释相关的内容,包括一解释语法a、解释词语的顺序
B.解释介词与宾语的位置
C.解释否定句宾语的位置
D.解释押韵倒语
二、讲解修辞
A.指明比喻
B.指明替代
C.指明避忌
D.指出双关
三、分析句读,分析句读,就是给古书断句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