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名词解释题(孟子的)“养气”说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孟子的)“养气”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论.
气盛言宜;不平则鸣

第2题:

孟子知言养气 的气,是指()

  • A、神气
  • B、空气
  • C、正气
  • D、脾气

正确答案:C

第3题:

()的知言养气说本来是论述道德修养的问题,后经过文学批评家的发挥成为“文气”说的先导。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正确答案:C

第4题:

试比较韩愈的气盛言宜说和孟子养气说之异同。


正确答案: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他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含义相同。但孟子说的‚养气‛是为了‚知言‛即考察他人的言论,并不是创作理论,而韩愈则将‚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阐发的是创作的原理。先道德而后文章,人品与文品统一,这本是传统儒家的重要文学思想。‚气盛‛了,就能创造出‚言宜‛的文章,把‚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了。特别要说明的是,韩愈强调‚气盛言宜‛并不忽视文章的写作技巧,而是力主在语言上要创新,对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要‚惟陈言之务去‛。

第5题:

孟子认为士君子修身的关键是()。

  • A、存心养气
  • B、善良仁爱
  • C、持志养气
  • D、刚毅木讷

正确答案:A

第6题: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论。
气盛言宜;不平则鸣

第7题:

“养气说”是孟子的重要理论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在中国古代首先提出“养气说”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答案:B
解析:
《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说”最早是孟子提出。

第9题:

孟子用“揠苗助长”寓言说明的观点是()。

  • A、知言
  • B、养气
  • C、知人论世
  • D、以意逆志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论述(孟子的)“养气”说


正确答案: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都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