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岑参边塞诗的创作特色。

题目
问答题
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岑参边塞诗的创作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岑参西部边塞诗的特色和成就。


正确答案: 一改传统表现方法,很少虚拟地理概念,不从理念出发剪辑情景,很少使典用事。“句句从体验中来,从阅历里出”,直接表现耳闻目见的西部地域景物、生活,表达真切的内心感受。
风格雄奇瑰丽。增强边塞诗的真实性、抒情性、自然美和阳刚之气。
拓展了边塞诗的表现领域,再现西部边塞生活、风光。

第2题:

被誉为唐代边塞诗“第一名篇”的作品是()

  • A、高适《燕歌行》
  • B、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D、王昌龄《出塞》

正确答案:A

第3题:

()和岑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
高适

第4题:

王昌龄和岑参都是唐代边塞诗人。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岑参边塞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好奇”,是岑参的艺术好尚和审美趣味的涵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奇。岑参爱好与追求新奇事物,表现出特有的个性与气质。在他的笔下,风沙、大漠、冰雪、火山、热海,都闪烁着奇光异采。第二,境奇。岑参在描写战争场景时,也能出奇制胜,创造出紧张的战场气氛和激烈壮伟的战斗画面。第三,语奇。岑参的边塞诗都是七言歌行体,形式纵横恣肆,挥洒自如。

第6题:

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岑参边塞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 多写西部边塞,写耳闻目见景物,抒内心真切感受,而不是象有的边塞诗人那样从理念出发、使典用事;风格雄奇瑰丽,富于真实性、抒情性、阳刚美和民俗情味。
结合作品分析,略。

第7题:

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岑参边塞诗的创作特色。


正确答案: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其边塞诗歌具有如下特色:
1.在边塞诗诗风特点上,岑参的边塞诗又可具体概括为“壮”“奇”两大代表特色。“壮”如:壮烈的志向,主要表现在诗人建功报国的壮烈志向与宏伟抱负。壮伟的形象,表现在诗人笔下的众多雄壮、威武的边庭健儿形象。以及深邃旷远的壮阔意境,奋发向上,乐观执着,坚定不移的豪壮格调等。“奇”如:题材奇异,道人之所未见,叙人之所未闻,描写西域独特的景观,民俗,音乐舞蹈等。构思奇巧,立意构思新奇,出人意表,意象独造,充满奇思妙想。表现手法奇特,如想象奇异,修辞于法奇特,细节神奇等。语言奇异,如炼字奇,将口语运用到诗中,造语奇警等。另外还有诗体新颖,调、韵奇特的特点,岑参的边塞诗作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他的诗在《岑嘉州诗集》中三百六十首,其中约五分之一是在河陇、安西、北庭时所,这些诗歌题材广泛,以他独特的创作和审美给边塞诗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强的传播意义,并且对于以中原文化为丰的唐文化中沉淀的民族心态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2.在边塞诗方面,岑参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支配下,诗人对军旅生活、边塞风物与民域风情热情歌颂,突破之前在诗歌创作中局限于描写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方面,岑参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并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自立新题。

第8题:

盛唐时期公认的边塞诗派的主将是()。

  • A、王昌龄、高适
  • B、岑参、高适
  • C、王之涣、卢纶
  • D、岑参、王昌龄

正确答案:B

第9题:

学习盛唐高适岑参边塞诗创作的是孟郊贾岛。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岑参边塞诗的主要特色有哪些?


正确答案:岑参存诗四百余首,内容丰富,尤以边塞诗最为出色。岑参两次出塞,长期的边塞军旅生活是他成为杰出边塞诗人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此间诗人情绪高昂,在诗作中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边地各民族间融洽生活与风习。在描写边塞军旅生活中抒发为国安边的豪情,歌颂将士的英雄气概,极大地开拓了边塞诗的表现领域,丰富了其思想内容。岑参边塞诗在艺术上也极具特色。在诗歌形式上,不再沿用乐府旧题而自立新题,以舒卷自如的七言歌行,创造出音节流畅、用韵多变而和谐的诗体。在表现手法上以奇特壮丽为主,长于描写,寓情于景,想象丰富,富于浪漫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