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问答题简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否定有三层含义: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意义:否定既是区分新旧事物的界限,也是新旧事物联系的桥梁,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保留。

第2题: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正确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又叫矛盾的共性,它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即通常所述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又叫矛盾的个性,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解决矛盾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称为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会相互转化。
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只有了解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才能对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其次,这一原理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规律,即认识是由特殊到普通再到特殊的过程。它要求“一般号召和具体指导相结合”,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或计划。再次,这一原理是马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又要结合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3题:

简述辩证的否定观及其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事物的肯定因素是指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事物的否定因素是指破坏事物存在或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辨证统一。首先,肯定与否定作为事物内部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其次,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没有纯粹的肯定,也没有纯粹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是外力强加的。其次,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再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变革的关系。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用科学态度分析对待社会中的事物和现象。在文化上应持批判地继承或吸收。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厚古薄今或复古主义:对待外来文化,既要反对盲目排外、简单拒斥,又要避免食洋不化、“全盘西化”。

第4题:

简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正确答案:原理内容: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5题:

掌握辩证法否定观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辩证的否定观是批判形而上学的思想武器,它告诉人们,对任何事物要采取辩证的分析态度,不能犯形而上学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片面性错误。具体说来,第一,对文化历史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反对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形而上学片面性错误;第二,对待外国文化,也要批判地继承,洋为中用,反对一味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总之,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原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哲学基础。

第6题:

简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正确答案: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坚持辩证否定观,就要对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第7题: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
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第8题: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马哲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能为人的感觉和意识所复写、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独立于精神而存在,为精神所反映。马哲物质概念既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又指出了物质世界的辩证性,从物质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中把握物质,从而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从而体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
(2)它指出了物质世界可以被人的感官所感知,可以被人的认识所反映,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科学的可知论。
(3)它揭示了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特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哲学的物质范畴以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并对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4)它把人类实践作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包含在物质概念的理解中,既为能动的反映论奠定了基础,又把客观性原则贯彻到了历史领域,从而又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9题: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对建设中国先进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辩证的否定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指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
第二,辩证的否定有两个特征:首先,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其次,它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它是一种“扬弃”。
它是新事物在克服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基础上,保留某些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合理的积极因素。辩证法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间断性)的辩证统一。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第一,否定是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它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第二,它把否定看成是对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第三,它割裂否定与肯定的辩证关系,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然一切事物都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辩证的否定是包含了肯定的否定,那么,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不应该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肯定一切的错误在于根本否认事物的发展,抹杀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只要继承,不要变革;否定一切的错误在于割断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只要变革,不要继承。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辩证否定观,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待传统文化,强调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有批判地继承和有选择地借鉴,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反对形而上学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错误和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错误。在对待外来文化上,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做到“洋为中用”,要积极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反对形而上学全盘西化和闭关锁国的两种极端错误。

第10题:

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正确答案: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其方法论意义在于:
第一、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第二、协同论解决了自组织系统的多自由度和多演化方程的问题,可以有效地确定自组织系统在走出不稳定点后会出现怎样的新结构。
第三、突变论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注重研究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质变的改变方式的改变。它将质变的方式分为飞跃和渐变两种方式。它提供了许多突变模型,表明如果系统的势函数具有一个以上的势谷,那么系统就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选择结构,事物的质变就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途和方向。
第四、超循环理论提供了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以获得最大产出比的科学依据和解决创造性产生的问题。
第五、分形理论提供了一种透过思维之窗观察无穷的有形思维方法:提供了理解各个学科内复杂性的新语言和新工具:为解决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整体与部分、破碎等矛盾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复杂性、非线性和系统演化的空间图景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和方法。
第六、混沌理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及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辩证思想的正确性: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哲学认识论上的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深化了我们对“关节点”的认识。
其世界观的意义:1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科学上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它为人的认识社会、自然发展观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2它是一次科学作为整体的历史大转折,即从经典科学(机械论科学)向新型科学(有机论科学)的历史性转变,使人的认识从存在论到演化论、从物质论走向信息论,从构成论走向生成论,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一元性到多元性,从分析到综合,并由此影响人类思维方式。3自组织理论揭示了构建自组织系统的所需的条件、演化路径、发展动力、时空结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方式等问题,阐明了复杂系统进化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