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问答题“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十大关系》发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发表的背景
①1956年1月毛泽东主持制定《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
②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③1956年2-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先后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工作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 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④毛泽东先后在1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2)主要内容:
①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经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中共八大指导思想.
②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若干新方针,基本精神是要在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
③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
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的方针.
(3)伟大意义.
①《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②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第2题:

引进马克思主义进中国的人是陈独秀。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

A.进头脑、进教材、进课堂

B.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C.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正确答案:B

第4题:

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没有成片的耕地,即使有,“也非善耕作之地”,粮食产量普遍较底。据顾炎武的记载,徽州一年所产的粮食,只能勉强养活全境十分之一的人口,余下的十分之九人口的口粮要从几百里之外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等府,或者是从几千里之外的江西、湖广等地运来。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徽州人不得不走出丛山,经商谋利。
徽州虽然“粮不足”,可是物产丰富。异常丰富的土特产品向徽州人展现了一条现实的出路——以商代耕,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的。虽然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经商的道路,但这里的水陆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丰富的物产加上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二)徽商兴起的历史背景
明朝中叶以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江南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赋役折银制度的推行,为徽州人经商提供了极好的社会条件。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手工业内部的地域分工和行业分工、农业的专业化趋势都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使得商品交换成为必不可少。因此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商品的广泛流通和各级市场的繁荣,从而为商人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同时,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南京、苏州、杭州等中心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商贾云集,空前繁荣;这一地区众多的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专业性市镇也在明中期后勃然兴起。江南城市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为毗邻的徽州人经商提供了便利。
明代盐法变革给徽商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契机。折色开中后,徽州人成批地来到两淮、两浙,从事盐业的经营,并逐渐取代山西、陕西商人而占据了盐业经营中的优势地位。明万历四十五年,明政府又率先在两淮盐场推行“纲运制”,徽商就以同乡和同族结成纲帮运销食盐,从而获得了垄断两淮盐业的世袭特权。盐业经营中的优势地位和继之而来的垄断特权的确立,使徽商得以雄飞于中国商界。

第5题:

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什么时间开始建设,其建设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新校区建设开始与2000年。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河南省教育实现“高层次”突破决定,优先、超前、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河南理工大学以1995年易名焦作工学院为标志,实现了由单一矿业工科向通用工科的转变,招生规模、专业数量不断扩大,但座落在闹市区的校园不足350亩,成为学院快速发展的“瓶颈”,学校党委在充分研究以及论证的基础上,2000年4月成立专门组织,从征地、规划、论证到开工,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破土动工,在河南省高校中开创了建设新校区的先河。

第6题:

富顺文庙


正确答案: 古建筑,四川省保存完美、建筑精美、规模较大的文庙之一。国重。在富顺县城中心。北宋庆历四年(1044)始建,清道光二十年(1840)重新修缮。占地60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为宫殿式建筑群,主要建筑自崇圣祠、大成殿、两庑、戟门,下至棂星门、名宦乡贤祠、礼门、义路、泮池、宫墙、贤关、圣域门,按纵向依次排列。正面临街红墙有“数仞宫墙”,设左右“圣域”、“贤关”二门。前院戟门五开间,单檐歇山式屋顶,黄色琉璃瓦覆顶;西侧乡贤祠五开间,东侧名宦祠供奉官宦名人。中院大成殿面阔七间,面积530平方米,供奉孔子、四配、十二哲像,为文庙重点建筑。东西庑五开间,列历代名儒像。后院崇圣祠为重檐歇山式,绿色琉璃瓦,中为授学之地,左、右有龙池、凤穴。

第7题:

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和台湾岛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
其次,国内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第三,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国和台湾当局在合作中出现矛盾,为了共同的民族利益,一致对美,需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第8题:

海洋经济综合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海洋资源价值的发现;2.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3.海洋经济地位的提高


第9题:

我国各地很多城市有文庙,请问文庙供奉的是哪位圣人?


正确答案:我国各地很多城市有文庙,请问文庙供奉的是孔子。

第10题: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相号召?


正确答案: (1)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天子的威信下降。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述职等。土地被郑、晋、秦、楚等国或戎族侵夺,天子实际拥有的土地和人口已和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差不多,政治、经济都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于是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等大国争霸的局面。
(2)他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因为虽然天子失势,但毕竟是“天下共主”,仍具有号召力。因此只有以“尊王”相号召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被称为蛮、夷、狄的周围少数民族,乘机向中原发展势力,向华夏族的诸侯国发动进攻。弱小的诸侯国难以自卫,就需要大国出面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进行抵抗。因此,“攘夷”在当时也很有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