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与航道工程

问答题某海港港池疏浚工程,疏浚面积0.4km2,设计底高程-15.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同),航道浚前平均高程为-3.0m,当地平均高潮位为+2.1m,平均低潮位为0.5m,疏浚土质自上而下分别为①松散砂、②密实砂、③强风化岩。本工程选用3500m3/h大型绞吸挖泥船将疏浚土吹填到吹填区。问题:(1)针对本工程每一种疏浚土质如何选用绞刀和绞刀齿?(2)本工程挖泥船开工展布应包括哪些工作?(3)本工程挖泥船采用锚杆抛锚的钢桩横挖法施工,简述其分条宽度确定原则。分层挖泥的厚度如何确定。

题目
问答题
某海港港池疏浚工程,疏浚面积0.4km2,设计底高程-15.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同),航道浚前平均高程为-3.0m,当地平均高潮位为+2.1m,平均低潮位为0.5m,疏浚土质自上而下分别为①松散砂、②密实砂、③强风化岩。本工程选用3500m3/h大型绞吸挖泥船将疏浚土吹填到吹填区。问题:(1)针对本工程每一种疏浚土质如何选用绞刀和绞刀齿?(2)本工程挖泥船开工展布应包括哪些工作?(3)本工程挖泥船采用锚杆抛锚的钢桩横挖法施工,简述其分条宽度确定原则。分层挖泥的厚度如何确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背景资料
某疏浚公司经过招投标成功承接某海港进港航道疏浚工程。该航道设计底标高-22.0m,设计底宽250m,设计边坡1:8,航道疏浚段长17km。疏浚土质为粘土,天然密度为1.84t/m3。当地海水天然密度为1.025t/m3。按照合同文件规定,疏浚土外抛到外海指定抛泥区,平均运距18km。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和业主根据相同的航道浚前水深图计算出疏浚工程量,分别为1468.5 万m3和1445.7 万m3。施工单位选用带艏吹功能的舱容13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进行挖、运、抛施工,在完成疏浚工程量550 万m3时,业主要求将部分疏浚土吹填到港区指定吹填区,平均运距15km,吹距1.3~2.0km。挖泥船施工期间的主要施工参数为:轻、重载平均航速30km/h,挖泥装舱时间1.6h,泥舱装载土方量8000m3;施工中挖泥转头及上线时间0.15h,挖泥及抛泥时转头时间0.1h,吹泥的接卡、解离时间0.25h;挖泥时泥泵流量25200m3/h,吹泥时泥泵流量16200m3/h,吹泥时泥浆平均密度1.23t/m3。疏浚施工期间的时间利用率为70%。
问题
1.绘制自航耙吸挖泥船挖、运、吹施工工艺流程图。
2.耙吸挖泥船波浪补偿器压力调节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根据土质情况调节波浪补偿器压力?
3.针对本工程疏浚土质,耙吸挖泥船应选用哪种类型耙头?合理的挖泥对地航速应为多少?
4.分别计算本工程耙吸挖泥船外抛和吹填的月(按30d计)生产能力。(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根据《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207-2012)的相关规定,计算本工程双方确认的疏浚工程量。


答案:
解析:
1、自航耙吸挖泥船挖、运、吹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2、耙吸挖泥船波浪补偿器压力调节应考虑的因素为:应根据土质和挖深,调节波浪补偿器的压力,以保持耙头对地有合适的压力。根据土质情况调节波浪补偿器压力如下:对软土,应适当调高波浪补偿器的压力,使耙头对地压力减小,对密实的土应适当调低波浪补偿器的压力,使耙头对地压力加大。
3.本工程疏浚土质为粘土,天然密度为1.84t/m3,不属于软黏性土。耙吸挖泥船应选用的耙头类型为:“主动挖掘型”耙头加高压冲水。另外,选用“挖掘型”耙头施工时,挖黏性土选用扁齿,挖硬质土耙齿短。对于黏性土类,合理的挖泥对地航速为:3.0~4.0kn。
4、外抛平均施工循环运转小时为:18/30+18/30+1.6+0.1+0.15=3.05h;外抛平均运转时间小时生产率为:8000/3.05≈2623.0m3/h;本工程耙吸挖泥船外抛的月生产能力为:2623.0×24×70%×30=1321992m3≈132 万m3。吹泥泥浆浓度ρ=(γm-γw)/( γs-γw)=(1.23-1.025)/( 1.84-1.025)≈25.2%挖运吹平均施工循环运转小时为:15/30+15/30+1.6+8000/(16200×25.2%)+0.25+0.15≈4.96h;挖运吹平均运转时间小时生产率为:8000/4.96≈1612.9m3/h;本工程耙吸挖泥船吹填的月生产能力为:1612.9×24×70%×30≈812902m3≈81万m3。
5、施工单位和业主根据相同的航道浚前水深图计算出疏浚工程量,分别为1468.5 万m3和1445.7 万m3,计算得:(1468.5-1445.7)/ 1468.5≈1.6%<2%。符合规范如下规定:用不同的方法或合同双方分别计算工程土方量时,应采用同一测图计算,两者的差值小于或等于两者中较大值的2%时,其土方量取两者的平均值。本工程双方确认的疏浚工程量为:(1468.5+1445.7)/ 2≈1457.1 万m3。

第2题:

某港5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长2km,采用1艘4500m3耙吸挖泥船施工。航道设计底标高-12.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同)。设计底宽150m,边坡1:5,计算超深0.5m,计算超宽5m,浚前平均高程-7.0m,疏浚土质为流动性淤泥和淤泥质土,疏浚土全部外抛至外海指定抛泥区,平均运距16.8km,施工参数如下:船舶平均航速8.6节,往返航行时间2.1h,调头和卸泥时间0.35h,挖泥装舱时间1.2h,装舱量2200m3,时间利用率70%。
问题:
(1)针对本工程疏浚土质应如何选用耙头?
(2)画出该耙吸挖泥船在本工程中施工工艺流程图。
(3)计算本工程疏浚工程量(不考虑回淤工程量和挖槽两端工程量)。
(4)计算该耙吸挖泥船的日疏浚工程量。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流动性淤泥应选用冲刷型耙头;淤泥质土应选用挖掘型耙头。 (2)该耙吸挖泥船在本工程中施工工艺流程图为:

(3)本工程疏浚工程量为:(不考虑回淤工程量和挖槽两端工程量)
挖槽计算底宽:
B′=B+2(△B-m×△H)=150+2×(5-5×0.5)=155m
挖槽平均疏浚厚度:D=5m
挖槽计算长度:L=2000m
挖槽计算顶宽:
B″=B+2(△B+D×M)=150+2×(5+5×5)=210m
本工程疏浚工程量:
V=(B′+B″)×(D+△H)÷2×L=(155+120)×(5+0.5)÷2×200=2007500m3
(4)该耙吸挖泥船的日疏浚工程量为:
施工循环运转小时:∑t=1.2+2.1+0.35=3.65h
泥舱装载土方量:q1=2200m3

日工作小时数:t=时间利用率70%×24h=16.8h
日疏浚工程量V=603×16.8=10130m3

第3题:

某吹填工程,吹填区面积3.1km2、吹填工程量2600万m3,采用装有钢桩与三缆定位设备的大型绞吸挖泥船直接吹填的施工方式,取土区土质自上而下分别为淤泥、可塑黏土、松散砂。施工期间施工参数见表1。?



问题:?
(1)本工程挖泥船采用锚艇抛锚的三缆横挖法施工,简述其分条宽度确定原则。?
(2)针对本工程各种疏浚土质应如何选用绞刀与刀齿?
(3)简述挖掘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并计算本工程各种疏浚土质的绞刀挖掘系数。?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分条宽度确定原则为:①正常情况下分条的宽度以三缆柱中心到绞刀前端水平投影长度的1.1倍为宜;②坚硬土质或在高流速地区施工,分条的宽度适当缩小;③土质松软和顺流施工时,分条宽度适当放宽。 (2)本工程淤泥宜选用前端直径较大的冠形平刃绞刀、可塑黏土宜选用直径较大的冠形方齿绞刀、松散砂宜选用前端直径较大的冠形平刃绞刀。?
(3)挖掘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挖掘的土质、绞刀功率、横移绞车功率等。本工程各种疏浚土质的绞刀挖掘系数为:?

第4题:

背景资料
某吹填工程,吹填区面积为2.5km2、吹填工程量为2000万m3,采用装有钢桩与三缆定位设备的大型绞吸挖泥船直接吹填的方式施工。取土区土质自上而下分别为淤泥、淤泥质黏土、软塑黏土。吹填完成并经浅层处理后,采用真空预压法对吹填区进行加固。施工期间挖泥船施工参数如下表所示。
施工期间挖泥船施工参数

问题
1.本工程挖泥船采用锚艇抛锚的“三缆横挖法”施工,简述其分条宽度确定原则。
2.简述影响挖掘生产率的因素,并计算本工程挖掘淤泥质黏土时的绞刀挖掘系数。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3.绘制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4.本工程真空预压期间应监测哪些主要项目?其沉降稳定标准的控制指标是多少?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分条宽度确定原则为: (1)正常情况下分条的宽度以三缆柱中心到绞刀前端水平投影长度的1.1倍为宜;
(2)坚硬土质或在高流速地区施工,分条的宽度适当缩小;
(3)土质松软和顺流施工时,分条宽度适当放宽。
【考点解析】掌握绞吸挖泥船采用锚艇抛锚的“三缆横挖法”施工时的分条宽度确定原则。
2.影响挖掘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挖掘的土质、绞刀功率、横移绞车功率。本工程挖掘淤泥质黏土时的绞刀挖掘系数为:

【考点解析】了解真空预压法施工的工艺流程,并能正确绘制流程图。
4.应监测:真空度、沉降、位移、孔隙水压力。
沉降稳定的控制指标是:实测地面沉降速率连续5~10d,平均沉降量小于或等于2mm/d。
【考点解析】了解真空预压法在真空预压期间应该监测的主要项目,以及沉降稳定的控制指标值。

第5题:

某疏浚公司经过招投标成功承接某海港进港航道疏浚工程。该航道设计底标高-22.0m,设计底宽250m,设计边坡1:8,航道疏浚段长17km。疏浚土质为黏土,天然密度为1.84t/m3。当地海水天然密度为1.025t/m3。按照合同文件规定,疏浚土外抛到外海指定抛泥区,平均运距18km。
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和业主根据相同的航道浚前水深图计算出疏浚工程量,分别为1468.5万m3和1445.7万m3。
施工单位选用带艏吹功能的舱容13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进行挖、运、抛施工,在完成疏浚工程量550万m3时,业主要求将部分疏浚土吹填到港区指定吹填区,平均运距15km,吹距1.3~2.0km。挖泥船施工期间的主要施工参数为:轻、重载平均航速30km/h,挖泥装舱时间1.6h,泥舱装载土方量8000m3;施工中挖泥转头及上线时间0.15h,抛泥及抛泥时转头时间0.1h,吹泥的接卡、解离时间0.25h;挖泥时泥泵流量25200m3/h,吹泥时泥泵流量16200m3/h,吹泥时泥浆平均密度1.23t/m3。疏浚施工期间的时间利用率为70%。
【问题】
1.绘制自航耙吸挖泥船挖、运、吹施工工艺流程图。
2.耙吸挖泥船波浪补偿器压力调节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根据土质情况调节波浪补偿器压力
3.针对本工程疏浚土质,耙吸挖泥船应选用哪种类型耙头合理的挖泥对地航速应为多少
4.分别计算本工程耙吸挖泥船外抛和吹填的月(按30d计)生产能力。(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根据《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 207—2012的相关规定,计算确定本工程双方确认的疏浚工程量。


答案:
解析:
1.自航耙吸挖泥船挖、运、吹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3所示。

2.耙吸挖泥船波浪补偿器压力调节应考虑:土质、挖深。
对软土,应适当调高波浪补偿器的压力,使耙头对地压力减小;对密实的土应适当调低波浪补偿器的压力,使耙头对地压力加大。

3.应选用:挖掘型耙头或主动挖掘型耙头。对地航速:3.0~4.0km。

5.双方按浚前图计算的疏浚工程量的差值比例:(1468.5-1445.7)÷1468.5=1.55%<2%。
疏浚工程量:(1468.5+1445.7)÷2=1457.1万m3。

第6题:

背景资料
某海港航道疏浚工程长25km,设计底高程-20.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航道浚前平均高程为-9.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其中有一段长1.9kin的浅水段,浚前高程-7.0~-8.0 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当地平均高潮位为+1.5m(黄海平均海平面),平均低潮位为-0.5m(黄海平均海平面)。本工程选用10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将泥土抛到抛泥区,挖泥船满载吃水8.8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平均海平面相差1.0m。
问题
1.分别计算本工程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的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
2.计算确定本工程在乎均潮位时挖泥船能否乘潮全线施工
3.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多少合理
4.简述本工程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流程。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平均海平面相差1.0 m,则平均高潮位为:1.5+1.0=2.5m,平均低潮位为-0.5+1.0=0.5m。
为计量水深用比平均海平面低的较低水位或最低水位作为水深的起算面,称为理论深度基准面。
2.以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计,当地平均潮位为:(2.5+0.5)/2=1.5 m,浅水段在平均潮位时的浚前最小水深为:1.5+7.0=8.5 m,因为挖泥船的满载吃水为8.8 m,大于8.5 m,所以,本工程在平均潮位时挖泥船不能乘潮全线施工。
3.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1:1000~1:5000合理。
地形图测图比尺应根据测量类别、测区范围、经济合理性等选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规定航道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1:1000~1:5000。
4.本工程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流程为:空栽航行至挖泥区,减速后定位上线下耙挖泥,通过离心式泥泵将耙头搅松的泥土吸入泥舱内,满舱后起耙,航行至抛泥区后,开启泥舱底部的泥门抛泥,然后空载航行至挖泥区,进行下一循环的挖泥施工。

第7题:

背景资料
国内某新建港区位于淤泥质海岸且附近有渔民养殖区,航道总长25.5km,疏浚工程量2500
万m3,其中淤泥占20%、淤泥质粉土占55%、中等密实砂质粉土占25%,施工工期为330
天,每天实行24h 作业,施工船舶选用13500m3 自航耙吸挖泥船,配备Φ900mm 排泥管线将
疏浚土全部直接吹填到吹填区,施工期时间利用率70%,上述疏浚土质的施工期平均运转周
期生产率见表5。
问题
针对本工程三种土质选取挖泥施工时挖泥船对地航速。


答案:
解析:
淤泥和淤泥质粉土对地航速采用2~3kn,中等密实砂质粉土对地航速采用3~4kn。

第8题:

某沿海疏浚工程拟投入一艘绞吸挖泥船施工,疏浚工程量为600万m3,土质为可塑的黏土,挖泥平均厚度为6.0m。挖泥船排泥管内径为φ700mm,测算管内泥浆平均流速为4.5m/s,泥浆平均密度为1.2t/m3,绞刀平均横移速度为12.0m/min、前移距为1.5m、切泥厚度为2.0m、挖掘系数为0.8,挖泥船时间利用率平均为65%。海水密度为1.025t/m3,原状土密度为1.80t/m3。
【问题】
?1.计算排泥管内泥浆体积浓度。(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下同)
?2.计算确定绞吸挖泥船的计划生产率。
?3.计算完成该项目的施工天数。
?4.针对本工程选择适宜的绞刀型式,并简述确定分层挖泥厚度应考虑的因素。


答案:
解析:
1.排泥管内泥浆体积浓度: 泥浆体积浓度=[(泥浆密度-当地水密度)/(土体的天然密度-泥浆密度)]
×100%:

2.①挖掘生产率:
挖掘生产率=60×绞刀挖掘系数×绞刀前移距×绞刀切泥厚度×绞刀横移速度,
W1=60k×D×T×V=60×0.8×1.5×2.0×12=1728.00m3/h。
②吸输生产率:
泥泵管路吸输生产率=泥泵管路工作流量×泥浆浓度,

挖掘生产率和泥泵吸输生产率两者之间,取其较小者为计划生产率,本船计划生产率为1433.21m3/h。
3.日产量:1433.21×24×65%=22358.08m3/d。

4.针对本工程选择适宜的绞刀型式:可塑黏土可选用直径较大的冠形方齿绞刀。
分层挖泥厚度应考虑的因素是:土质和绞刀的性能。

第9题:

某沿海港口15万吨级内航道疏浚工程,设计挖槽长度为5.5km,底宽为220m,底标高为-16.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同),设计边坡坡比为1:5,内航道浚前平均标高为-10.8m。 本工程选用大型绞吸挖泥船配接力泵船将疏浚土吹填到港区后方吹填区,平均吹距为6.5km, 疏浚土质自上而下分别为淤泥、淤泥质黏土和黏土。 本工程港区后方吹填区面积为1.7km2,围堰总长为3.9km,为临时工程。地基为淤泥,泥面平均标高为-5.0m,围堰采用斜坡式抛石结构,顶宽为3.5m,顶高程为6.5m,外坡设计坡比为1:2,内坡为1:1.5,内侧铺设200mm厚二片石垫层,再铺设450g/m2无纺土工布倒滤层。围埝地基采用抛填1.0m厚砂垫层,打设塑料排水板(间距为1.2m,底标高为-14.5~-15.0m),铺设二层高强复合土工软体排的处理方式,其上抛填300mm厚碎石垫层。
问题
1.疏浚工程采用实测下方进行土方计量时,应分别计算哪些工程量?
2.根据《疏浚不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 207—2012,本工程计算超宽值和计算超深值各为多少?绘制本工程疏浚工程量计算断面示意图,幵标注出相应的参数。
3.绘制本工程围埝施工流程图。
4.根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 257—2008 规定,写出本疏浚工程交工验收时应提交的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


答案:
解析:
1.
设计断面工程量、计算超深不计算超宽工程量、根据自然条件不施工工期计入的施工期回淤工程量。
2.
大型绞吸挖泥船,船舶装机总功率 10000kW≤N<20000kW;计算超宽值为4.0m,计算超深值为 0.40m。
疏浚工程量计算断面示意图为:

3.
围埝施工流程图为:
抛填1.0m厚砂垫层→打设塑料排水板→铺设二层高强复吅土工软体排→抛填300mm厚碎石垫层→围堰堤身抛石→内侧铺设200mm厚二片石垫层→铺设450g/m2无纺土工布倒滤层。
4.
应提交的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有:测量控制点验收记录、疏浚竣工测量技术报告、吹填竣工测量技术报告、吹填土质检验资料、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记录。
应提交的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有:疏浚工程竣工断面及水深图、吹填工程竣工地形测量图。

第10题:

背景资料
某海港航道疏浚工程长25km,设计底高程~20.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航道疏浚前平均高程为-9.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其中有一段长1.9km的浅水段,疏浚前高程-7.0~-8.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当地平均高潮位为+1.5m(黄海平均海平面),平均低潮位为-0.5m(黄海平均海平面)。本工程选用10000m。自航耙吸挖泥船将泥土抛到抛泥区,挖泥船满载吃水8.8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平均海平面相差1.0m。
问题
1.分别计算本工程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的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
2.计算确定本工程在平均潮位时挖泥船能否乘潮全线施工?
3.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多少合理?
4.简述本工程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流程。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平均海平面相差1.0 m,则平均高潮位为:1.5+1.0=2.5m,平均低潮位为-0.5+1.0=0.5m。 【考点解析】
为计量水深用比平均海平面低的较低水位或最低水位作为水深的起算面,称为理论深度基准面。
2.以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计,当地平均潮位为:(2.5+0.5)/2=1.5 m,浅水段在平均潮位时的疏浚前最小水深为:1.5+7.0=8.5 m,因为挖泥船的满载吃水为8.8 m,大于8.5 m,所以,本工程在平均潮位时挖泥船不能乘潮全线施工。
3.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1:1000~1:5000合理。
【考点解析】
地形图测图比尺应根据测量类别、测区范围、经济合理性等选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规定航道工程施工测量的测图比尺范围应取1:1000~1:5000。
4.本工程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流程为:空载航行至挖泥区,减速后定位上线下耙挖泥,通过离心式泥泵将耙头搅松的泥土吸入泥舱内,满舱后起耙,航行至抛泥区后,开启泥舱底部的泥门抛泥,然后空载航行至挖泥区,进行下一循环的挖泥施工。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