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基础课

单选题“冰桶挑战”是一项引起极大关注的公益项目,它不仅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渐冻人的罕见疾病,而且也达到了募款的目的。如“冰桶挑战”一样,现在的社会福祉项目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的方式来进行宣传。A 高大上B 传统电视专题C 有趣,易于传播D 传统宣传、介绍

题目
单选题
“冰桶挑战”是一项引起极大关注的公益项目,它不仅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渐冻人的罕见疾病,而且也达到了募款的目的。如“冰桶挑战”一样,现在的社会福祉项目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的方式来进行宣传。
A

高大上

B

传统电视专题

C

有趣,易于传播

D

传统宣传、介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于是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在心理学上,这种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目前旨在帮助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冰桶挑战”项目,也能警惕因过度娱乐化而产生这种效应。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留下慈善真精神而不仅是明星录影集,这场跨国接力才算圆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冰桶挑战”应避作秀之嫌
B. 要弱化明星在慈善中的作用
C. 要把握慈善娱乐化的分寸
D. 应适时预防“超限效应”

答案:A
解析:
文段前文用马克· 吐温的例子给出“超限效应”的定义,接下来指出“冰桶挑战”的项目应警惕因过度娱乐而产生的这种效应,此为文段的重点,马克吐温引出超限效应,引出冰桶挑战。主体选出“冰桶挑战”,故选择A。

第2题:

“冰桶挑战”是一项引起极大关注的公益项目,它不仅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渐冻人的罕见疾病,而且也达到了募款的目的。如“冰桶挑战”一样,现在的社会福祉项目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的方式来进行宣传。

  • A、高大上
  • B、传统电视专题
  • C、有趣,易于传播
  • D、传统宣传、介绍

正确答案:C

第3题:

嵌入式式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是“ALS冰桶挑战赛”。该活动旨在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题:

用冰桶为酒水降温时,冰块的数量约占冰桶的()。

  • A、1/3
  • B、1/2
  • C、2/3
  • D、1/4

正确答案:B

第5题:

在中国最早参与“冰桶挑战”的是()。

  • A、雷军
  • B、马云
  • C、杨幂
  • D、马化腾

正确答案:A

第6题:

【背景材料】

“饥饿活动”倡导捐出一天餐费做善款

10月16日是第34个世界粮食日。10月17日,是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确定的首个国家扶贫日。此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贺信,肯定我国设立扶贫日的举措。

据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组织发起的“体验饥饿——饥饿24全民公益活动”,倡导16-60岁有条件的人于10月16日20:00—10月17日20:00,切身体验饥饿,以此表达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饥饿人群和贫困弱势人群的关注。

  活动还倡议,体验者可以邀请三位好友参加体验,若好友不能完成,可以把微博、微信或QQ头像在活动期间改为“饥饿24”活动图标,捐出一天餐费支持爱加餐项目、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等。

网友质疑“我们不吃饭就能解决贫困吗”

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人员称,截至16日18时,超过6000万人次(网友)关注体验饥饿公益项目。

同时,“饥饿24小时”体验活动也引起众多争议,有网友质疑挨饿助力公益只是一场作秀,多位网友表示不理解为何要举办此类活动。一位新浪微博网友表示,“好像我们不吃饭省下来的钱就能解决贫困问题似的。”并称对方只是借机“炒作”,“体验饥饿不如让吃不上饭的孩子体验一天温饱”。

对此,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昨日对新京报记者称不怕质疑,“饥饿24小时”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一个公益尝试,发起该活动的初衷并非为了募款,而是以新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有关注就有力量,就有摆脱贫困的办法。”刘文奎强调,饥饿24小时只是一个形式,“不能以影响身体健康为代价。”

此次饥饿体验联合发起人之一、冰桶挑战中国地区引进人贝晓超介绍,此次活动受到冰桶挑战项目的很多启发。并称,公益活动目标没变,只是套上一个更吸引人的外壳,形式上的改变不应被称之为作秀。


答案:
解析:
1.谈谈对饥饿24小时活动的看法。

【答案解析】

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世纪性课题。解决的方式除了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化,确保现有耕地规模不被缩减,同时增加政策性补贴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唤醒全社会关注粮食安全、重视节约粮食的意识。因此,饥饿24小时这个活动,从出发点来说,创意确实不错,也确实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让粮食安全问题首次在全社会有了大范围的普及,并且收效也较为良好。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而这些反对主要就是集中在这项活动缺乏细致的操作界限、形式重于内涵以及缺乏后续监督。详细来说,其实这项活动非常类似于前几年我们一直在搞的“停电一小时”活动,出发点都是希望通过停止使用电能一小时,继而到达节约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由于断电重启,实际所耗费的电能远远超过正常不断电运行一小时的耗能,并未实现发起者所期望的节约能源的初衷。因此,每当该项活动举行之时,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活动实际所带来的成效。这次的饥饿24小时活动也是如此。初期的时候,很多热心人士被活动内容所鼓动,积极投身于这项活动中来,却并没有认真考虑活动本身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尽管我们承认,这一活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激发了人们关注粮食安全的热情,但这种热情缺乏科学的指引,只能通过这种形式化的表现来传递自己的热情,却不能把这种热情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之中来。甚至有可能会造成已经生产出来的粮食的浪费,或其他不必要的耗损。

因此,我希望这项活动如果想长期进行下去,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活动初衷与实际情况相联系,以更加稳妥、有效、落地的方式来践行珍惜粮食的美好初衷。

第一,活动人群和范围需要明确界定,以防止有些年幼体弱或存在身体疾病的人士参与其中,同时明确饥饿并非不吃东西,在感觉身体承受不住,或是被周围人认为可能存在对身体造成损害的情况下,要及时终止活动,补充必要的营养,量力而为。

第二,活动组织方要做好宣传引导作用,务必阐明活动仅仅是一个宣传手段,关键是期望人们能在平时的生活中节约粮食,而不是仅在这一时一刻。因此,需要在活动后期不间断的通过网络、平面媒体、社会知名人物等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形成人们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社会风气。

第三,对于在活动中收到的明星善款,作为活动主办方应当及时予以公布,并向全社会透明善款的流向,定期发布使用情况,确保善款在公开的情况下用于促进社会节约这个议题。

2. 你和同事自愿参加饥饿24小时过程中,你们要去完成一件重要的工作,但是同事身体这时出现了问题,你怎么办?

【答案解析】

我和同事参与此次饥饿24小时活动。这仅仅是我们丰富业余生活、关注社会、提升自身责任感的一种表现。我们的主要责任仍然是正常的本职工作,任何借口、理由都不能与这个核心相冲突。尤其是在遇到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时,第一选择就应当是放弃个人利益,全身心的扑到工作中来。

但非常遗憾的是,将与我一起完成工作的同事,却恰恰在这个时候身体出了状况。作为与他并肩合作的伙伴,我应该第一时间先询问和观察一下他的身体情况,如果仅仅是因为饥饿时间过长导致的血糖偏低,那我会立即喂他服用葡萄糖等应急药品,督促其赶紧吃饭,恢复其体力,好尽快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来。假如他的低血糖比较严重,需要暂时离开工作休息一段时间,那我会在这段时间肩负起两个人的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待他返回后,再协同完成所有工作。假如他的低血糖非常严重,卧床休息和服用相关药物都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出现了危及生命的情况,那我会赶紧联系医院,派救护车前来;或是委托他的亲属或同事,迅速带他赶往医院医治,确保这位同事的情况不再恶化。同时我会考虑整个工作的难易程度,如果工作一个人就可以完全肩负,那我就会努力承担起两个人的任务来,确保工作的不断档。如果这项工作必须要同事的参与,那我会及时向领导报告这一情况,并请领导能尽快指派一名同事来替代入院的同事。并在同事到岗的过程中,努力维持工作的继续。并且打电话给入院的同事,安慰他静心恢复。

我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应该可以有效避免工作陷于停顿,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

3.开展一个以“节约一粒粮食”为主题的公益活动,你如何组织?

【答案解析】

作为地球上人口占比接近四分之一的国家,我们的耕地却仅仅只有7%左右,地少人多始终是我们的核心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能靠我们自己实现。关键就在于如何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认清当前的农业现状,增强人们节约的意识,从而解决粮食自给和粮食安全的相关问题。

因此,我认为这个“节约一粒粮食”的主题公益活动,要想为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宣传。从而形成最为广泛的覆盖面,使人们从了解继而走向践行。

假如我是某市政府部门的宣传负责人,那我会首先选择本市的门户网站与政府网站,先期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内容主要是当前我国农业的现状、粮食安全的突出性问题、以及一些浪费粮食所带来的隐患和恶果。形式上主要以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例如漫画、小视频、配以插图的小短文等,便于群众迅速了解。

随着前期的预热,在中期我会考虑让更多的群众参加进来,这样有利于群众真正了解和认清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方式上主要考虑互动性强的形式,例如网络调查问卷、与节约粮食相关的小游戏等。在问卷方面,我会考虑设置一些有可能会被我们平常所忽视的浪费行为,让被调查者自己判断,从而明确我们下一步的整治方向是什么。

在后期,为了使宣传更加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内容上不再追求过大过全的论述,而是根据中期所得到的数据,将一些容易忽视的浪费现象,尤其是与粮食相关的内容,向全社会做一普及。主要运用网络有奖问答、网站弹出式消息、主页宣传广告等形式,让人们在浏览网页的同时,也能时常关注这些信息,增加对于节约的了解。

第7题:

“冰桶挑战”出现在()并风靡全球。

  • A、2008年
  • B、2010年
  • C、2014年
  • D、2015年

正确答案:C

第8题:

从“冰桶挑战”到“用艺术点亮生命”,都是 在以创新的方式,推动中国公益事 业的发展,________更多人关注和帮扶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共同构建一个人人做公益、处处有 公益的新型社会,公益也将全面________各行各业,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励 渗透
B.促使 深入
C.倡导 融入
D.唤醒 覆盖

答案:C
解析:
第一空,“鼓励”指激发,勉励。其主语通常为人,不能为公益活动,排除A。第二空,由“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公益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很自然的一种行为。“深入”侧重深度,“覆盖”强调广度,均不如“融入”填入恰当,排除B、D。故本题选C。

第9题:

最近流行的“冰桶挑战”是一种公益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2014年上半年的“马航事件”和2014年下半年的“冰桶挑战”,都凸显了社交媒体的快速的传播速度、深远的传播范围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