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基础课

问答题背诵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并指出其体裁、主题、第二联的手法及含义。

题目
问答题
背诵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并指出其体裁、主题、第二联的手法及含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下列作品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

A.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B.杜甫的《蜀相》

C.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D.王维的《山居秋暝》


正确答案: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在表现形式上,《诗经》、楚辞、乐府等属于古体,形式相对自由;绝句、律诗等属于近体,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知道五言律诗是五言八句,很容易就能选出只有D项是正确的。本题也可用排除法。A项是五言古诗,B、C项是七言律诗,只有D项是五言律诗。

第2题: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请接下一句。


正确答案: 东风无力百花残

第3题: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相思之苦的名句是( )

A.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

C.相见时难别亦难

D.晓镜但愁云鬓改


正确答案:B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名句含意的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用“春蚕”为喻,表达对恋人无穷无尽的思念。“丝方尽”的“丝”,既指蚕丝,又与“思念”的“思”谐音。可谓巧妙贴切、生动形象。

第4题: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中,“蓬山”、“青鸟”象征了绝望之中的一丝希望。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中,“东风无力”象征了爱情遭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外来压力。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是()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B

第7题:

背诵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并指出其体裁、主题、第二联的手法及含义。


正确答案: 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鬃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⑵七言律诗;抒写离别相思之苦,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执着追求;比兴(象征)手法;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

第8题: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七言律诗。()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引起了无数后人的共鸣。但李煜在《浪淘沙》中却说“别时容易见时难”,为什么?


正确答案: 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是多么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这样的难于再见,不就是对词人的死刑宣判吗?这决不是一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情怨呻吟,而是对国破家亡的一种极其委婉而凄惨的呻吟和呼唤。饱含着绝望、诀别、留恋、希冀、缅怀、向往等丰富的情感。

第10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向以诗意朦胧著称,清人冯浩玉便说过:“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见《玉谿生诗集笺注》)再阅读若干首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诗歌,试阐发其中寄托的主题,然后以“解读李商隐‘无题’诗”为题写一篇短论。


正确答案: 对于“无题”诗的主题,是写男女之情还是寄托自己身世感慨,或者其他种种,我们认为因为各首非一时一地之作,难以也不必指实,主要应抓住“无题”诗所寄托的“浓厚的感伤”和“朦胧的意境”所构成的美,体会诗人内心的主观情情愫是怎样通过幽眇的诗境和清丽的语言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