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的
围绕着“五十步”为什么不应当“笑百步”的问题展开
围绕着如何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的问题展开的
围绕着为什么要改变“罪岁”的态度问题展开的
第1题: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推理论证方法?
第2题: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请以战喻: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说明什么问题?
第5题:
A、兼词,兼介词和代词,“于之”
B、兼词,兼代词和介词词,“之于”
C、语气词
D、疑问副词
第6题:
A.《短歌行》、《郑伯克段于鄢》、《寡人之于国也》
B.《寡人之于国也》、《短歌行》、《郑伯克段于鄢》
C.《谏逐客书》、《寡人之于国也》、《短歌行》
D.《寡人之于国也》、《谏逐客书》、《短歌行》
第7题: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第8题: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王无罪岁:
第9题:
第10题:
归纳《寡人之于国也》的层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