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基础课

问答题简述《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代表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代表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牡丹亭》中,杜丽娘所游的花园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牡丹亭》由生到死的情节中,真正达到高潮的一幕是()。

  • A、杜丽娘与母亲的生离死别
  • B、杜丽娘托梦柳梦梅还魂
  • C、杜丽娘弥留之际葬于梅树下的遗言
  • D、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

正确答案:C

第3题:

阐述《牡丹亭》中杜丽娘性格的发展过程。这个艺术形象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杜丽娘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的贵族少女。具有封建家长所要求的美德。但她对被压抑、类同禁锢的生活产生了不满、萌生了反抗意识。游园使她这种意识更加强烈。惊梦以至殉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强烈呼唤,不惜以死相求。最后她终于和柳梦梅如愿结合。这个形象,是反对封建思想素缚,争取个人婚姻幸福的勇敢斗士,她高度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由的艰辛,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反映了作者对美好婚姻模式的向往。

第4题:

简述《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杜才貌端妍聪慧过人孝顺父母尊敬老师热爱自然强烈追求美与爱喜爱自由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对待爱情勇敢执着遇事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独到见解。

第5题:

试以杜丽娘形象分析《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正确答案: (1)杜丽娘是一个执着追求美好的爱情婚姻、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2)杜丽娘形象体现了明代后期王学左派及李贽等人个性解放的思想。
(3)杜丽娘形象有力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

第6题:

孟称舜在《娇红记》中塑造的娇娘形象与《西厢记》中的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孟称舜在《娇红记》中塑造的娇娘形象与《西厢记》中的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不同的是,她已经不是那些在封建礼教重压下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对爱情和婚姻自主的追求不是被动的或朦胧的,而是对婚姻恋爱经过深思熟虑,形成了自己的恋爱观,并有追求的新女性。她清醒地看到了封建婚姻给广大青年造成的精神痛苦:“婚姻儿怎自由,好事常差谬。多少佳人错配了鸳鸯偶。”
因此决不能再演“古来多少佳人,匹配匪材,郁郁而终”的悲剧,而要选择一条符合自己理想的道路,这就是汉代奇女子卓文君“自求良偶”式的婚姻。她不仅蔑视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且也不要那些朝三暮四、轻薄无行的文人才子,她理想的爱人是“死同穴,生同舍”的“同心子”。当她与申纯邂后相遇,相互爱慕,也没有立即陷入热恋中,而是对他进行了多次的试探和考验,当肯定对方是真心爱已时,便矢志相许,至死不渝。孟称舜的《娇红记》在思想上突破了郎才女貌、才子及第、洞房花烛大团圆的俗套,以申纯和娇娘婚姻的悲剧结局,深刻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封建婚姻道德。
在现实生活中,娇娘的恋爱理想是行不通的。她与申纯初恋,因申纯为落第书生,没有功名,遭到门第观念严重的父亲王通判的反对。当申纯科举高中得到王通判的允亲后,又受到权贵帅府公子的阻挠。在无法实现爱情理想的情况下,娇娘和申纯双双以死相抗,表现了他们与封建专制势力不妥协的精神。

第7题:

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第8题:

分析《游园》中杜丽娘的形象。


正确答案: 杜丽娘是个出身封建名门望族的淑女,从小受到封建礼教的严格管教,常年独守于深闺中。因此当她第一次踏进春光明媚的后花园,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致,便引发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爱情生活、对婚姻自由的向往。表现了杜丽娘多情浪漫和不甘心做循规蹈距的闺阁典范的叛逆的一面。

第9题:

试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


正确答案: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
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第10题:

简述《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代表意义。


正确答案: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明朝重“理”,往往压制人性,抹杀了青春对爱情的渴望,很多女性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牡丹亭》就是通过杜丽娘这个角色的青春觉醒来张扬个性解放,肯定追求爱情自由的合理性。因此,杜丽娘这个角色是全剧的最大亮点,作者的思想通过这个角色的生生死死体现出来;作者对礼教的控诉.对“理”的不满也是通过杜丽娘之口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