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相关专业知识

单选题连续监测法测定LD活性浓度常用的波长是()。A 405nmB 510nmC 700nmD 340nmE 450nm

题目
单选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LD活性浓度常用的波长是()。
A

405nm

B

510nm

C

700nm

D

340nm

E

450n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LD活性浓度,IFCC推荐使用的底物是

A.乳酸

B.丙酮酸

C.8一羟基丁酸

D.谷氨酸

E.谷氨酰胺


正确答案:A

第2题:

连续监测法,常通过监测哪处波长吸光度的变化来计算LD酶的活性

A、260nm

B、280nm

C、340nm

D、410nm

E、620nm


答案:C
解析: 乳酸脱氢酶催化乳酸氧化生成丙酮酸,同时使氧化型辅酶Ⅰ(NAD+)还原为还原型辅酶Ⅰ(NADH),引起340nm处吸光度的增加,吸光度的增加速率与样品中LD活性成正比。

第3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LD活性浓度常用的波长是

A.405nm

B.510nm

C.700nm

D.340nm

E.450nm


正确答案:D

第4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LD,常通过监测哪处波长吸光度的变化来计算酶的活性

A.260nm

B.280nm

C.340nm

D.410nm

E.620nm


正确答案:C
[答案] C
[解析] LD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和H+,H+由NAD-结合,从而引起340nm吸光度改变,单位时间吸光度改变量与LD的活力相关。

第5题:

临床测定酶活性浓度的常用方法是

A、连续监测法

B、免疫比浊法

C、亲和层析

D、离子交换层析

E、有机溶剂沉淀法


参考答案:A

第6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底物用量一般为

A.1Km

B.2Km

C.3Km

D.10~20Km

E.>100Km


正确答案:D

51.D。本题考查酶催化活性浓度测定时对底物浓度的要求,酶催化活性浓度测定时一般选择零级反应期,即底物过量,应使[-S]>Km,一般为Km的10~20倍,则Km可忽略不计,米氏方程简化为v—V,限速因素是被测酶的活性。

第7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采用酶耦联反应监测的波长是

A、280nm

B、340nm

C、400nm

D、405nm

E、540nm


参考答案:B

第8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的常数K值,改变其大小最方便的途径为

A、改变标本稀释度

B、改变监测时间长短

C、改变底物浓度

D、改变酶反应温度

E、改变酶反应的pH值


参考答案:A

第9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底物用量一般为

A.1Km

B.2Km

C.3Km

D.10~20Km

E.>100Km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酶催化活性浓度测定时对底物浓度的要求,酶催化活性浓度测定时一般选择零级反应期,即底物过量,应使 [S)>Km,一般为Km的10~20倍,则Km可忽略不计,米氏方程方程简化为v=V,限速因素是被测酶的活性。

第10题:

以连续监测法测定的酶,其监测波长为340nm的有

A、CK

B、LD

C、ALT

D、AST

E、ALP


参考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