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基本知识

问答题试述小儿的生理特点。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小儿的生理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雏鸡的生理特点。


正确答案: (1)、幼雏体温较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2)、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单位体重耗氧量比家畜高1倍以上。
(3)、幼雏羽毛生长快、更换勤。
(4)、幼雏胃肠容积小,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
(5)、敏感性强,抗病能力差。
(6)、胆小易受惊吓,缺乏自卫能力。

第2题:

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


正确答案: 小儿呼吸频率快,新生儿40~44次/分,~1岁30次/分,~3岁24次/分,~7岁22次/分,~14岁20次/分,~18岁16~18次/分。易出现节律不齐。婴幼儿呈腹膈式呼吸,后逐渐转化为胸腹式呼吸。小儿肺活量约为50~70ml/kg,呼吸功能储备较低,易发生呼吸衰竭。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呼吸道阻力大于成人。

第3题:

小儿生理特点中,“纯阳”的“阳”指的是( )。


正确答案:D

第4题: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


正确答案:小儿的生理特点一方面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旺盛,《颅囟经》谓“纯阳”;另一方面表现为“五脏六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温病条辨》谓之“稚阴稚阳”。

第5题:

试述新产后的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生理特点:新产后,由于分娩时的产创或出血,损耗阴液,在生理上出现阴血骤虚,阳气虚浮的生理状态。
(2)临床主要表现:①在产后数日内常有轻微的发热、畏寒怕冷、自汗、便秘等。②产褥期间,有恶露从阴道排出,即宫腔内残留的余血浊液,颜色由暗红逐渐转为淡红,再变成白色。一般产后3~4天为暗红色血性恶露,之后7~10天逐渐转为淡红色浆液性恶露,继后转成白色恶露,2~3周干净。③在子宫缩复的过程中,出现少腹痛,通常称“宫缩痛”。一般子宫在产后每天下降一横指。10~14天可降入盆腔,6周内完全恢复正常大小。

第6题:

小儿胸部摄影有哪些生理特点?


正确答案: 小儿不是成年人的缩影,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于与成年人不同的生理解剖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应取立位或坐位,婴儿可取仰卧前后位。
摄影前做好思想工作,使其取得主动配合,或多次做“示范”、“演习”摄影(不能曝光),让患儿消除恐惧感,愉快接受检查。对不能配合者,可采用固定带固定幼儿臀部,其他应尽量与成人胸片要求相同。
小儿躯体短小,胸廓横径大于纵径,需认真确定中心线投射点(入射点与成人胸片同),过低可使胸部影像成前凸斜位。
照射野不宜过大,应注意非摄影部位(尤其是生殖腺)的屏蔽防护。小儿大部分不能自控屏气,应观察呼吸规律,在其吸气将完的瞬间摄影(鼓肚子时为吸气位)。
大哭并不影响摄片,因为此时呼吸深度较大,呼吸间隔较长,选择适当时间曝光的影像质量反而较好。也可在摄影曝光时让幼儿家长按其口鼻不让呼吸,小儿肺纹纤细,肺含气量少,软组织比例较大,尽量使用小焦点,短的曝光时间。

第7题:

小儿生理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第8题:

试述蛋雏鸡的生理特点和习性


参考答案:(1)生长发育迅速蛋鸡商品雏的正常出壳重在40g左右,6周龄末体重可达到440g左右,42天雏鸡增重11倍,可见雏鸡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就单位体重计,雏鸡的耗氧量和排出废气量也大大高于成年鸡。雏鸡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也相应地超过成年鸡。因此,育雏期的日粮中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必须严格按照营养标准予以满足,不仅要提高蛋白质水平,还要求氨基酸平衡,并且保证恰当的能量水平,配制营养丰富的全价日粮。育雏阶段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生长发育是日后无法弥补的。(2)体温调节机能弱初生的幼雏体小娇嫩,大脑的体温调节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自体产热能力也较弱。雏鸡体重愈小,表面积相对愈大,散热面积大于成年鸡。雏鸡绒毛稀而短,机体保温能力差,雏鸡体温低于成年鸡1—3℃。只有待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逐步完善,机体产热能力增强,绒羽脱换、新羽生长之后体温才逐渐处于正常。在10日龄后体温才接近成年鸡。雏鸡对环境温度适应力很低,既怕冷,又怕热,故要为雏鸡创造温暖、干燥、卫生、安全的环境条件。(3)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雏鸡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但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功能差。因此,在饲喂上要求给予含粗纤维低、易消化、营养全面而平衡的日粮,特别是与生长有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必须满足。要选择容易消化的饲料配制日粮,对棉籽粕、菜籽粕等一些非动物性蛋白饲料,雏鸡难以消化,适口性差,利用率较低,要适当控制添加比例。(4)抗病能力差雏鸡体小娇嫩,对疾病抵抗力很弱,易感染疾病,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法氏囊病、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病等。育雏阶段要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切实做好防疫隔离。(5)胆小,群居性强雏鸡比较敏感,胆小怕惊吓。雏鸡生活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避免有噪音或突然惊吓。非工作人员应避免进入育雏舍。在雏鸡舍和运动场上应增加防护设备,以防鼠、蛇、猫、狗、老鹰等的袭击和侵害。雏鸡喜欢群居,便于大群饲养管理,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和设备。(6)羽毛生长更新速度快后备鸡羽毛生长极为迅速,在4~5,7~ 8,12~13,18—20周龄分别脱换4次羽毛。羽毛中蛋白质含量为80%一82%,为肉中蛋白质的4~5倍。因此,雏鸡对日粮中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求高。

第9题:

试述雏鸡的生理特点。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正确答案: (1)、幼雏体温较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2)、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单位体重耗氧量比家畜高1倍以上。(3)、幼雏羽毛生长快、更换勤。(4)、幼雏胃肠容积小,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5)、敏感性强,抗病能力差。(6)、胆小易受惊吓,缺乏自卫能力。
(1)育成鸡的体温与成年鸡相同。
羽毛经过几次脱换已较丰满,御寒能力较强,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较强的生活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若不暴发烈性传染病,育成鸡很少大批死亡。
(2)育成鸡消化能力强,食欲旺盛,生长迅速,是肌肉、骨骼和羽毛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脂肪的沉积随日龄增加而逐渐累积。
(3)10周龄后,母鸡卵巢上的滤泡就开始积累营养物质,滤泡也逐渐长大,到后期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在性腺开始活动后,若喂高水平的蛋白质饲料可加快鸡只的性腺生长,使鸡早熟,但鸡的骨骼不能充分发育而变得纤细,体形变小。开产时间虽然提前,但所产的蛋小,产蛋量也不多。因此,在育成鸡阶段,饲料蛋白质水平应适当降低。

第10题:

试述微循环的组成及其生理特点。


正确答案: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微动脉是小动脉继续分支为管径20-50微米的血管,管壁有环行的平滑肌,其收缩和舒张可控制血管的血流量。后微动脉是微动脉的直接延伸,它的平滑肌变的薄而稀疏,但仍有收缩能力,后微动脉向一支数根真毛细血管供血。真毛细血管从后微动脉垂直分出,起始端通常有一两个平滑肌细胞,形成一个环,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它的收缩状态决定进入真毛细血管的血流量。由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外部结缔组织较少,因此对体液性因素的调节十分敏感。最小的微静脉管径不超过20-30微米,管壁没有平滑肌,在功能上可发挥交换血管作用;较大的微静脉管壁有平滑肌,在功能上是毛细血管的后阻力血管。微静脉管壁的平滑肌较少,但在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和循环血液中缩血管物质的作用下,能发生明显的收缩。微静脉的舒缩状态可以影响毛细血管血压,从而影响毛细血管处的液体交换和回心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