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基护士基础理论知识

问答题简述下法的临床应用和代表方剂。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下法的临床应用和代表方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耳郭痰包的主要临床表现、治则治法、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耳郭痰包多在耳郭上半部之凹面或耳轮处有饱满感,局部微胀、微麻木感。检查见患处呈椭圆形或半球形隆起,大小不定,肤色不变,触压无痛,如按皮球感,穿刺可抽出淡黄色透明液体。抽液后隆起处消失或变小,但不多时又复隆起如故。治宜清热除痰,活血散结,用加味二陈汤加减。

第2题:

简述下法的临床应用和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1)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代表方剂有大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和三黄泻心汤等。
(2)温下:适用于脾虚寒积。代表方剂有温脾汤;也有酌选巴豆逐寒积,如备急丸。
(3)润下:适用于热盛伤津,或病后津亏,或年老津涸,或产后血虚便秘,或习惯性便秘等。代表方剂有五仁汤、麻仁丸等。
(4)逐水:适用于水饮停聚体内,或胸胁有水气,或腹肿胀满。凡脉证俱实者,皆可逐水。代表方剂有十枣汤、甘遂通结汤等。

第3题:

简述寒湿腰痛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


参考答案:寒湿腰痛以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感寒后加剧,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为辨证要点。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代表方:甘姜苓术汤(干姜、桂枝、甘草、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

第4题:

《金匮》用下法治疗黄疸的代表方剂是()

  • A、大承气汤
  • B、硝石矾石散
  • C、大黄硝石汤
  • D、大柴胡汤

正确答案:C

第5题:

硝石矾石散是仲景用()治黄疸的代表方剂

  • A、下法
  • B、散法
  • C、清法
  • D、消法
  • E、和法

正确答案:D

第6题:

简述补法的临床应用和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补气:适用于气虚病证,如倦怠乏力,呼吸短促,动则气喘,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溏,脉弱或虚大等。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2)补血:适用于血虚病证,如头眩目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脉细数或细涩等。代表方剂为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3)补阴:适用于阴虚病证,如口干,咽燥,虚烦不眠,便秘,甚则骨蒸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代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
(4)补阳:适用于阳虚病证,如畏寒肢冷,冷汗虚喘,腰膝酸软,泄泻水肿,舌胖而淡,脉沉而迟等。如用金匮肾气丸补肾阳虚。

第7题:

简述和法的临床应用和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舌苔薄,脉弦等。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
(2)调和肝脾:适用于肝脾失调,情志抑郁,胸闷不舒,胁痛,腹胀,腹泻等病证。代表方剂为痛泻要方。
(3)调理胃肠:适用于胃肠功能失调,寒热往来,升降失司而出现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痛或肠鸣泄泻等证。代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等。
(4)调和胆胃:适用于胸胁胀满,恶心呕吐,心下痞满。代表方剂为蒿芩清胆汤。

第8题:

比较方剂中的“消法”和“下法”。


参考答案:(1)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瘢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2)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
(3)消法与下法虽同是治疗内蓄有形实邪的方法,但在适应病证上有所不同。下法所治病证,大抵病势急迫,形症俱实,邪在肠胃,必须速除,而且是可以从下窍而出者。消法所治,主要是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邪坚病固而来势较缓,属渐积形成,且多虚实夹杂,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瘕瘕痞块、痰核瘰疬等,不可能迅即消除,必须渐消缓散。

第9题:

阳明病实证下法有哪些?分述其适应证和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阳明病实证以燥热实邪内结、腑气壅塞不通为基本病机,临床以大便干秘、或不大便为主症,皆以下法通便为主。然邪热有微甚,津伤燥屎内结程度有轻重,且燥屎停留部位不同,故《伤寒论》综合上述情况,分别施以和下、轻下、峻下、润下、导下诸法。
①和下法:适用于阳明病腑实证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胃热肠燥,燥实较甚而痞满较轻者。临床以大便硬结不通,腹胀满,蒸蒸发热,心烦汗出,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泻热和胃、软坚润燥,调胃承气汤为代表方。
②轻下法:适用于阳明病腑实证燥屎结于肠,腑气壅滞较甚,痞满为主而燥坚不甚者。临床以腹胀满较甚,大便硬,发潮热,心烦汗出,或谵语,或热结旁流而下利舌红苔黄,脉滑而疾等为主要表现。
治以泻热通便破滞除满,小承气汤为代表方。
③峻下法:适用于阳明病腑实证邪热深伏,燥屎阻结于肠,腑气壅闭,痞满燥坚实俱甚者。临床以大便硬结、数日不通,或热结旁流而下利,腹部胀满持续不减、硬痛拒按,或绕脐疼痛,日晡所发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心烦谵语,甚则神昏而谵语不止,喘冒不得卧,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或循衣摸床,惕而不安,舌红苔黄燥或焦黄或焦燥起刺,沉实或沉迟有力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大承气汤为代表方。
④润下法:适用于阳明病实证邪热较轻,津伤较重的胃热肠燥脾约证。临床以大便干秘多日难下而无潮热谵语腹痛等痛苦,腹胀满不甚,小便频数,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泻热润
肠通便,麻子仁丸为代表方。
⑤导下法:适用于阳明病实证之燥屎停于直肠,肠燥津竭便秘证。临床以大便干结,欲便而难下,舌红苔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治以润滑肠道,外导通便;蜜煎导、土瓜根导、猪胆汁导为代表方。
总之,和下、轻下、峻下皆属苦寒攻下法,此法适用于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证。又因阳明腑实病情之轻重,痞、满、燥、实之侧重而分别使用三承气汤。润下法之麻子仁丸主要适用于胃热肠燥脾约证,导下法蜜煎导诸方主要用于津液内竭,肠道失于滑润,燥屎位于直肠、近于肛门,虽有便意,却干涩难下者。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补法的临床应用和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补气:适用于气虚病证,如倦怠乏力,呼吸短促,动则气喘,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溏,脉弱或虚大等。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2)补血:适用于血虚病证,如头眩目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脉细数或细涩等。代表方剂为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3)补阴:适用于阴虚病证,如口干,咽燥,虚烦不眠,便秘,甚则骨蒸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代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
(4)补阳:适用于阳虚病证,如畏寒肢冷,冷汗虚喘,腰膝酸软,泄泻水肿,舌胖而淡,脉沉而迟等。如用金匮肾气丸补肾阳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