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与法规

问答题可最终灭菌产品C+A用的洁净服是否需要灭菌?(FL1)

题目
问答题
可最终灭菌产品C+A用的洁净服是否需要灭菌?(FL1)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灭菌柜验证时,是否每个灭菌柜条件的空载,最小装载和满载、半载均需要做至少三批验证?每年再验证时是否也需要如此?(FL1)
让我们来考虑一个问题,空载热分布的实际意义和适用场合。空载热分布主要适用于蒸汽灭菌,因为蒸汽灭菌时,灭菌柜中有空气,而蒸汽本身也含有~3.5%的不凝性气体(空气),它们是造成冷点的关键因素。如是水浴(低压过热水淋)灭菌,空载与装载情况完全不同,装载方式的影响很大,空载试验并无多大意义,它实际上已被热穿透试验所涵盖,可以不做,或只做一次,了解大体情况而已。
并列安装、完全相同的灭菌柜有三台,如果运行稳定,也不需要遵循所谓每年每台至少三批的“规则”,可采用最小装载和满载及灭菌运行适当组合的方式处理,以既减少了工作量,又达到设备运行受控的目的,当然,这些均应以质量风险管理为基础。

第2题:

对流通蒸汽灭菌的安瓿而言,药液生物负荷的样品应在何处取?无菌操作能否取消最终的流通蒸汽灭菌?(FL1)
除菌过滤后,当然检不到微生物了,因此,生物负荷的样品是在除菌过滤前取的,不加活性炭的工艺可直接取配制好的药液。
流通蒸汽灭菌是WHO及我国规范提到的补充灭菌手段,即使在强化工艺处理的前提下(按无菌生产要求),也不应取消。

第3题:

100000级洁净室用于( )。

A.可最终灭菌的注射剂浓配或采用密闭系统稀配

B.非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的轧盖、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后一次精洗

C.非最终灭菌口服液体药品的暴露工序

D.腔道用药(不含直肠用药)的暴露工序

E.洗涤、干燥、灭菌100000级洁净工作服


正确答案:ABCDE

第4题:

药液经除菌过滤并于105℃灭菌,灌装是否可在C+A?(FL1-13)


正确答案: 按规范原则,应在B+A完成灌装。

第5题:

无菌工作服的洗涤、干燥、整理、灭菌不应在()中进行。

  • A、与使用无菌工作服洁净度相同的等级洗涤、干燥、整理、灭菌
  • B、不低于30万级洗涤、干燥,与使用无菌工作服洁净室相同的级别整理灭菌
  • C、不低于10万级洗涤、干燥、整理、灭菌
  • D、不低于1万级洗涤、干燥、整理、灭菌
  • E、不低于1万级洗涤、干燥,与使用无菌工作服洁净室相同的级别整理灭菌

正确答案:A,C,D

第6题:

过度杀灭LVP,玻瓶、胶塞是否可不单独灭菌?(FL1)
众所周知,大容量注射剂的玻瓶、胶塞是与产品一起灭菌的,软包装的情况相类似。由于胶塞与瓶口的密封部位较难灭菌,有些企业采用将胶塞单独灭菌的方法,但这并非法规的强制要求,最终要靠验证数据来说明。

第7题:

最终灭菌大输液产品,C级中A级灌装环境是否需要在线检测尘埃粒子?(FL1)
法规并无此要求。微粒的在线连续检测是针对非最终灭菌产品而言的。大容量注射剂属最终灭菌产品,不属这一范围。

第8题:

C级背景下A级(过度杀灭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是否需要尘埃粒子在线持续监测?(FL1)
FDA的CGMP-2004指南及欧盟的远程微粒监控,只针对无菌生产的A级区,必要时也可扩大到B级区。我国规范引用了国际标准,没对可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设置持续监测的要求。

第9题:

无菌药品应如何监控中间产品的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污染情况?非最终灭菌?最终灭菌?通常微生物检测需要4-5天,而中间产品须当天完成才能决定是否可以进入下道工序。


正确答案:在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不管是非最终灭菌还是最终灭菌工艺,尽管中间产品的微生物检测需要几天的时间,但是通常不用等微生物检测的结果,可直接进行下一步工序的生产。等中间产品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出来后,可以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中间产品的检验结果合格,则产品可以继续生产直至最终方行,如中间产品的检验结果不合格,则产品不能放行。

第10题:

B级的无菌服经清洗后进入灭菌柜,需要在无菌服灭菌后从灭菌柜拿出时在灭菌柜的出口处加A级保护吗?(FL1)


正确答案: 规范没有规定。但应按我国规范无菌药品附录第七十一条要求,防止污染。有些企业的脉动真空灭菌柜设定在室温条件下卸载;另一些企业在B级区一侧卸载时,B区室温在25℃左右,但卸载温度过高(如65℃),温差达40℃,因B级的微生物指标在10个菌/立方米,有可能因高的温差导致非密封装载的再次污染,因此设单向流。因此,规范虽然没有技术性规定,仍应注意防止再次污染的措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