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基护士护理基本知识

单选题中等发热时体温一般为()。A 36.2℃~37.3℃B 37.4℃~38℃C 38.1℃~39℃D 39.1℃~41℃E >41℃

题目
单选题
中等发热时体温一般为()。
A

36.2℃~37.3℃

B

37.4℃~38℃

C

38.1℃~39℃

D

39.1℃~41℃

E

>41℃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1)低热:体温37.3~38.0℃。(2)中等度热:体温38.1~39.0℃。(3)高热:体温39.1~41℃。(4)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


答案:正确

第2题:

刘某,男,第1天发病体温37.5℃,伴咽痛,未予治疗,第2天体温41℃,伴意识恍惚、抽搐,进行抗生素等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38.2℃。其体温变化过程为

A、低热→过高热→中等热

B、中等热→高热→中等热

C、低热→高热→高热

D、中等热→过高热→中等热

E、低热→高热→中等热


参考答案:E

第3题:

患者,男性,40岁。诊断为“疟疾”。发热时体温可骤升到39℃以上,然后很快降至正常,2天后再次发作,属于

A.弛张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中等度热


正确答案:C
热型:热型是根据绘制在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波动的特点所分的类型。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1)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O~40.O℃,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2)弛张热:体温在39.O℃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1。C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等。(3)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发热时体温骤升达39。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经数小时、数天的间歇后,又再次发作。常见于疟疾等。(4)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内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第4题:

发热时,体温上升期不出现()

  • A、寒战
  • B、出冷汗
  • C、皮肤苍白
  • D、体温上升
  • E、发冷

正确答案:B

第5题:

患者男性,40岁。诊断为“疟疾”。发热时体温可骤升到39℃以上,然后很快降至正常,2天后再次发作,属于

A、稽留热
B、间歇热
C、不规则热
D、中等度热
E、弛张热

答案:B
解析:
热型:热型是根据绘制在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波动的特点所分的类型。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0~40.0℃左右,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1℃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等。
3)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发热时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经数小时、数天的间歇后,又再次发作。常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内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第6题:

发热时参与体温正负调节的中枢介质有哪些?


参考答案:发热时体温的正调节介质:(1)前列腺素E2(PGE2);(2)环磷酸腺苷(cAMP);(3)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4)Na+/Ca2+值;(5)NO发热时体温的负调节介质:(1)精氨酸加压素(AVP);(2)α-促黑激素(α-MSH);(3)脂皮质蛋白-1

第7题:

导体的短路发热具有与正常工作发热不同的特点为()。
(A)发热时间短、发热量大
(B)导体可达到稳定温升
(C)由于发热时间短,整个过程导体温升幅度不髙
(D)在过程中可与周围环境建立稳定热平衡


答案:A
解析:

第8题:

当人体发热时,基础代谢率将升高。一般来说,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可升高()。

A、8%

B、5%

C、13%

D、15%

E、11%


参考答案:C

第9题:

A.高热,体温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
B.体温38.1~39℃
C.体温37.3~38℃
D.体温39.1~41℃
E.体温41℃以上

中等热为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下列哪一句最合适向发热患者询问( )

  • A、“体温是弛张热吗?”
  • B、“发热前有寒战吗?”
  • C、“您发热时还有哪些不适?”
  • D、“您发热时有头痛?”
  • E、“您体温上升都在下午四时吗?”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