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医学高级)

单选题预防接种的时间一般要求()。A 在夏季B 在秋季C 在冬季D 在流行季节前1-2个月E 在流行季节前3-6个月

题目
单选题
预防接种的时间一般要求()。
A

在夏季

B

在秋季

C

在冬季

D

在流行季节前1-2个月

E

在流行季节前3-6个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预防接种通知单应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2题:

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预防接种规范的要求,检查()。

A、受种者健康状况

B、核查接种禁忌

C、查对预防接种证

D、核对预防接种卡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不属于"现病史"的问诊内容的是

A、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B、预防接种

C、伴随症状

D、诊治经过

E、一般情况


参考答案:B

第4题:

关于预防接种不良事件(AEFI)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EFI就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B、AEFI可能是操作失误造成的后果
  • C、AEFI是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健康损害或负面影响
  • D、AEFI可能是偶合事件,仅在时间上与预防接种相关

正确答案:A

第5题:

接种疫苗需要按照年龄、剂次间隔时间、剂次数量等,这种要求或时间顺序被称为( )。

A.接种时间

B.接种顺序

C.预防接种

D.免疫程序

E.接种要求


答案D

第6题:

预防接种通知单应告知接种()和相关要求。

A、疫苗的种类

B、接种时间

C、接种地点

D、接种要求


答案:ABC

第7题:

某人接种某生物制品后,局部出现了红肿,范围在2.8cm,体温38℃,并伴有头痛、头晕等。其原因可能是

A.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中的强反应

B.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中的弱反应

C.以上都不是

D.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中的中反应

E.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的非特异反应


正确答案:D

第8题: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参考答案: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缺乏、乏力等综合症状。1.全身反应(1)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和重度(38.6℃)。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在注射麻疹疫苗后6~10天内会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2)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发生轻度全身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2.局部反应 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疤)。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3次,连续1~2天即可。

第9题: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时间相结合。( )


答案:正确

第10题:

接种单位应承担以下几项职责:()

  • A、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 B、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
  • C、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
  • D、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 E、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 F、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