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医学高级)

单选题男性,40岁,农民。发热伴头痛、腹泻3天,于11月10日来诊。体检:体温39℃。BP6.7/4kPa(50/30mmHg),神志淡漠,面部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两腋下有大片细小出血点,肝脾未及。化验:WBC32×109/L,Hb160g/L,血小板34×109/L,尿蛋白(+++),大便光镜检WBC5-8/HP。下列哪项处理最为重要而追切()。A 补充血容量,提高血浆渗透压B 抗生素联合应用C 应用泼尼松D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E 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题目
单选题
男性,40岁,农民。发热伴头痛、腹泻3天,于11月10日来诊。体检:体温39℃。BP6.7/4kPa(50/30mmHg),神志淡漠,面部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两腋下有大片细小出血点,肝脾未及。化验:WBC32×109/L,Hb160g/L,血小板34×109/L,尿蛋白(+++),大便光镜检WBC5-8/HP。下列哪项处理最为重要而追切()。
A

补充血容量,提高血浆渗透压

B

抗生素联合应用

C

应用泼尼松

D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E

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男性,35岁,山东省农民。因4天来发热,伴发冷、头痛、全身痛、乏力,1天来咳嗽,血痰及咯血于8月25日来诊。当地正有洪灾,有数十人发病。体检:T39℃,神志清,腹股沟淋巴结蚕豆大。球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感

B、钩端螺旋体病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伤寒

E、疟疾


参考答案:B

第2题:

女,39岁,农民。既往体健。7月2日来诊,腹泻2天就诊,为水样便带少量黏液,量多,日十余次,相继呕吐数次。无发热、无腹痛。腓肠肌痉挛。体检:体温36.8℃,神志清,皮肤弹性差,脉细数,血压70/30mmHg。化验检查:大便镜检白细胞0~2/HP,血白细胞计数16×10/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2,单核细胞0.10。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菌痢
B.急性肠炎
C.细菌性食物中毒
D.霍乱
E.轮状病毒感染

答案:D
解析:
1.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病程分为三期吐泻期、脱水期、反应(恢复)期,吐泻期最主要的表现为无痛性激烈腹泻,不伴有里急后重,大便性状有泥浆样或水样含粪质,见黏液,其可转为米泔水样便或洗肉水样血便,无粪质,便次逐增,每日数次至十余次,甚至无数次,每次小便量超过1000ml,多数伴有腓肠肌痛性痉挛,先腹泻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轻度脱水时口唇与皮肤干燥,极度脱水血压下降。实验室检查脱水导致血液浓缩,血常规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白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数及单核细胞增多。菌痢应有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发热;急性肠炎亦应具备发热腹痛;细菌性食物中毒除发热外亦有先呕吐后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发热,水样泻。
2.腹泻丢失大量水分和钠钾盐,迅速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电解质紊乱,应快速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抗病毒治疗原则是错误的。考点提示:补液治疗方案为大纲新增内容。

第3题:

患者,男性,34岁,3天来发热、腹痛、腹泻,1天来头痛,于12月10日来诊。病前一周由西安出差回京。体检:T 39.2℃,BP 50/30 mmHg,P 140次/min,神清,面部充血,皮肤散在多数出血点,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心肺无异常,双肾区叩击痛阳性。

急诊医生应做哪些检查

A.血常规

B.尿常规

C.电解质

D.肝肾功能

E.大便常规


正确答案:ABCE

第4题:

患者,男性,34岁,3天来发热、腹痛、腹泻,1天来头痛,于12月10日来诊。病前一周由西安出差回京。体检;T39.2℃,BP50/30mmHg,P140次/mm,神清,面部充血,皮肤散在多数出血点,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心肺无异常,双肾区叩击痛阳性。目前该病人的治疗措施是()。

  • A、利巴韦林抗病毒
  • B、注射阿拉明和多巴胺以提高血压
  • C、应用广谱抗生素
  • D、透析治疗
  • E、低分子右糖旋酐
  • F、纠正酸中毒

正确答案:A,E,F

第5题:

男性,25岁,北京郊区农民,2周来发热,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伴乏力、食欲缺乏、腹胀、咳嗽及少量白痰于8月2日来诊。体检:T39.5℃,P88次/分,BP110/80mmHg,精神萎靡,两肺少许湿啰音,脾肋下可及。血WBC3.8×10/L,中性0.7,单核0.08,淋巴0.22

为确诊最重要的检查是
A.血培养
B.肥达反应
C.外斐反应
D.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
E.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

答案:A
解析:
1.伤寒临床表现主要有初期(侵袭期),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阶梯样上升,伴全身不适,食欲缺乏;极期,高热,食欲缺乏,腹胀,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表情淡漠,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血培养是伤寒确诊的依据。
3.伤寒病原治疗: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药物。

第6题:

患者,男性,32岁,7月26日来诊。1天来腹泻,大便次数多,不可数,伴呕吐多次,均为稀水,不发热。精神萎靡,BP50/30mmHg。心率124次/分,腹软,肠鸣音活跃。为尽快诊断本病最需进行的检测是

A.大便常规
B.大便悬滴查动力试验
C.大便培养
D.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E.大便特异性抗原检测

答案:B
解析:

第7题:

女,39岁,农民。既往体健。7月2日来诊,腹泻2天就诊,为水样便带少量黏液,量多,日十余次,相继呕吐数次。无发热、无腹痛。腓肠肌痉挛。体检:体温36.8℃,神志清,皮肤弹性差,脉细数,血压70/30mmHg。化验检查:大便镜检白细胞0~2/HP,血白细胞计数16×10/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2,单核细胞0.10。

本例治疗的关键环节是
A.抗菌治疗
B.抗病毒治疗
C.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D.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
E.首选升压药,纠正低血压

答案:C
解析:
1.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病程分为三期吐泻期、脱水期、反应(恢复)期,吐泻期最主要的表现为无痛性激烈腹泻,不伴有里急后重,大便性状有泥浆样或水样含粪质,见黏液,其可转为米泔水样便或洗肉水样血便,无粪质,便次逐增,每日数次至十余次,甚至无数次,每次小便量超过1000ml,多数伴有腓肠肌痛性痉挛,先腹泻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轻度脱水时口唇与皮肤干燥,极度脱水血压下降。实验室检查脱水导致血液浓缩,血常规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白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数及单核细胞增多。菌痢应有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发热;急性肠炎亦应具备发热腹痛;细菌性食物中毒除发热外亦有先呕吐后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发热,水样泻。
2.腹泻丢失大量水分和钠钾盐,迅速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电解质紊乱,应快速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抗病毒治疗原则是错误的。考点提示:补液治疗方案为大纲新增内容。

第8题:

男性,4JD岁,农民。发热伴头痛、腹泻3天,于11月10日来诊。体检:体温39℃,BP 6.7/4 kPa(50/30 mmHg),神志淡漠,面部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两腋下有大片细小出血点,肝脾未及。化验:WBC 32×109/L,Hb 160g/L,血小板34×109/L,尿蛋白(+++),大便光镜检WBC 5—8/HP。

为明确诊断宜做哪项实验室检查

A.大便培养

B.尿培养

C.血培养

D.钩端螺旋体病凝溶试验

E.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检测


正确答案:E

第9题:

男性,25岁,北京郊区农民,2周来发热,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伴乏力、食欲缺乏、腹胀、咳嗽及少量白痰于8月2日来诊。体检:T39.5℃,P88次/分,BP110/80mmHg,精神萎靡,两肺少许湿啰音,脾肋下可及。血WBC3.8×10/L,中性0.7,单核0.08,淋巴0.22

病原治疗首选
A.利巴伟林
B.环丙沙星
C.青霉素
D.四环素
E.头孢菌素

答案:B
解析:
1.伤寒临床表现主要有初期(侵袭期),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阶梯样上升,伴全身不适,食欲缺乏;极期,高热,食欲缺乏,腹胀,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表情淡漠,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血培养是伤寒确诊的依据。
3.伤寒病原治疗: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药物。

第10题:

男性,40岁,农民。发热伴头痛、腹泻3天,于11月10日来诊。体检:体温39℃,BP6.7/4kPa(50/30mmHg),神志淡漠,面部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两腋下有大片细小出血点,肝脾未及。化验:WBC32×109/L,Hb160g/L,血小板34×109/L,尿蛋白(+++),大便光镜检WBC5~8/HP。下列哪项处理最为重要而迫切()

  • A、补充血容量,提高血浆渗透压
  • B、抗生素联合应用
  • C、应用泼尼松
  • D、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 E、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