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三基(医技)基本知识

问答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如何确定?有何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如何确定?有何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凝血酶原时间:男性11~13.7秒,女性11~14.3秒,男、女平均为12±1秒。应测正常对照值,待测标本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比率(prothrombinrate,PTR):即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为0.82~1.15(1.00±0.05)。
(3)国际正常化比值(intermtionalnormalized|ratio,INR):依ISI不同而异。
临床意义:
(1)PT延长:见于
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减低。
②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
(2)PT缩短:见于先天性FV增多、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性骨髓瘤等。
(3)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中国人以INR为2.0~3.0为宜。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原理、报告方式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原理:在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含TF)和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外源凝血的全部条件,使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观察从加钙离子到血浆凝固开始所需的时间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①凝血酶原时间(PT),应报告正常对照结果;②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③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病人/PT正常人)WHO规定对口服抗凝剂患者必须使用INR作为PT报告形式,并用作抗凝治疗监护的指标。

第2题: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如何确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凝血酶原时间:男性11~13.7秒,女性11~14.3秒,男、女平均为12±1秒。应测正常对照值,待测标本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比率(prothrombinrate,PTR):即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为0.82~1.15(1.00±0.05)。
(3)国际正常化比值(intermtionalnormalized|ratio,INR):依ISI不同而异。
临床意义:
(1)PT延长:见于
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减低。
②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
(2)PT缩短:见于先天性FV增多、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性骨髓瘤等。
(3)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中国人以INR为2.0~3.0为宜。

第3题:

试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见于下列情况:①肝实质损伤,如肝炎及肝硬化。②维生素K缺乏及阻塞性黄疸。③DIC。④Ⅱ、Ⅴ、Ⅶ、Ⅹ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缺乏。⑤用华法林及香豆素类药物后。

第4题:

检测血浆中CRP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检测血浆中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血浆中CR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手术、肿瘤浸润时迅速显著地增高,可达正常水平的2000倍。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随访病程,特别在炎症过程中。随访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

第5题:

如何检查膝反射?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患者取坐位,小腿完全松弛,自然悬垂;或取卧位,医师左手在其胭窝处托起两下肢,使髋、膝关节稍屈,然后用右手持扣诊锤叩击髋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亢进时见于锥体束损伤,减弱或消失见于周围神经损伤或中枢急性损伤的超限抑制。

第6题:

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⑴形成: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
⑵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普鲁蓝染色呈蓝色。
⑶临床意义:1)局部沉着过多,提示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2)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

第7题:

试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浸出液和适量的钙离子后,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称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T测定是外源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
(1)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或PTR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延长。主要见于:①先天性因子Ⅱ、Ⅴ、Ⅶ、X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肝病的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缺乏;③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
(2)P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DIC早期)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及MM等。
(3)PT及INR是监测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国人的INR值以2.0~3.0为宜。

第8题: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Ca2+,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第9题:

脏与腑有何区别临床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脏与腑的区别主要有:在解剖形态学方面,脏多为实质性脏器,腑多为空腔性器官;在生理特点方面,脏的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故需满而不实,腑的特性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故需实而不能满;在临床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所以治疗上脏病宜补,腑病宜泻。

第10题:

问答题
口服葡萄糖耐量曲线是如何进行的?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根据WHO规定:空腹时将75g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在5分钟口服完,在口服前静脉抽血测定空腹血糖值,之后每30分钟抽血依次测血糖直到2小时,以血糖浓度对测定时间所作的曲线就是口服葡萄糖耐量曲线。
临床意义:①诊断妊娠性糖尿病。②诊断糖耐量减退。③有无法解释的肾病、神经病或视网膜病变,其随机血糖<7.8mmol/L,此时应用OGTT。④人群筛查。
解析: 暂无解析